劉 含,黃巧巧
(湖北文理學院 理工學院電子科學與信息工程系,湖北 襄陽 441025)
《電子創新入門》在高校電子信息類專業課程的探索與實踐
劉 含,黃巧巧
(湖北文理學院 理工學院電子科學與信息工程系,湖北 襄陽 441025)
《電子創新入門》開設在高校電子信息類專業一年級,并在該類專業的課程教學中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該課程能使學生對今后的專業課學習有更深的認知,并增強了學生在校期間的實踐動手能力,通過理論和實踐相輔相成的教學模式,對學生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有很大的幫助,同時大力促進了本專業競賽工作。如何將《電子創新入門》課程合理應用到大一課堂中是我們探討的主要內容。
電子創新;實踐;綜合素質
高校對于電子信息類專業開設了較多的專業課程,大一大二主要為專業基礎課,例如c語言,數字電路,模擬電路等,大三后則開設專業課程的學習,信號與系統,數字信號處理等等,因為前期大部分為理論教學,造成學生在專業課的學習中因缺少動手實踐經驗和對專業的認知而感覺吃力,很多學生最終只是盲目的學習。不少高校組織學生參加專業競賽,對于大一初學者來說,沒有任何基礎知識,學生必須通過自己私下學習或者學校的小班授課方可參賽?!峨娮觿撔氯腴T》課程開設在大一學年,分為上下兩個學期,使所有的學生都對專業有了認識并對專業知識入門學習,有利于學校競賽活動的開展,更加有利于學生對專業課的學習。
電子信息的培養目標是使學生具備電子技術和信息系統的基礎知識,能從事各類電子設備和信息系統的應用、設計、制造和研發[2]。然而大部分高校在電子信息類專業傳統的培養計劃中,總是忽略一年級學生在專業認知方面的學習,部分高校甚至到大一下學期才有關于本專業的相關課程,這樣造成了很多學生在大一期間對于本專業過于茫然從而失去原有的學習興趣,幾乎所有的高校會選擇在大二期間開設專業基礎課,大量的理論知識和少量的實踐課程涌入,使一部分學生措手不及,從而成績出現明顯現象[2]。另外,各大高校電子信息類專業都有相關的競賽,比如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大學前期是非常關鍵的參賽階段,卻因為大一期間沒有相關課程的培養計劃,而出現了競賽瓶頸。
《電子創新入門》是一門教與學相結合的課程,學生通過理論知識進行對應的實踐。將其分為《電子創新入門上》和《電子創新入門下》,分兩個學期完成。其中《電子創新入門上》主要完成基本元器件的的認識及應用、基本儀器的認識及使用、練習焊接技術,第一階段:基本元器件的認識及應用,了解元器件在相關軟件中的一些代號;第二階段:常用儀器的教學,通過相關視頻教會學生最常用的萬用表和示波器的用法;第三階段:學生們學習并練習焊接技術,焊接基本元器件、看電路焊接,再通過示波器或萬用表測信號,最后通過電子套件的焊接與測試做為學生的考核成績?!峨娮觿撔氯腴T下》主要完成單片機最小系統的應用,第一階段:單片機最小系統的認識、使用以及相關軟件的安裝練習,使學生了解各個軟件的使用方法;第二階段:基本電路的控制實現,仿真及實物的設計與實現,通過若干個實例學會使用單片機;第三階段:單片機控制器的創新實現的考核[1]。
3.1 教材的選用
針對《電子創新入門》課程性質,以實際應用為主,上學年選用教材以基本元器件認識為主,教師配以大量輔助資料,并做好本校實驗室相關儀器的使用方法的視頻錄制,播放給學生觀看學習,焊接也是以優秀焊接視頻為教材,包括直插式芯片和貼片式芯片的焊接方式。下學年主要是內容以單片機和protues的結合此類教材為主,教材對于學生的學習相當重要,學生在課堂過程中的學習,教材的學習和學習筆記的鞏固需要相輔相成。
3.2 教學進度及內容
(1)高校電子信息類專業的學生大一期間須有對本專業的認識,大一上學期的《電子創新入門上》的教學從最基本的元器件認識入手,電阻、電容、電感、開關、集成電路芯片、蜂鳴器、三極管、二極管、數碼管等等,并發放元器件,讓學生認識各個元器件引腳,學會測量,估讀等,同時會用這些元器件設計簡單的電路,接著學生觀看本校萬用表和示波器的使用方法相關的視頻,將學生帶入實驗室學習這些儀器的使用方法,最后教會學生如何焊接,并申請部分教學經費購買基本的元器件,面包板和萬能板以及電子套件,如對講機電子學習套件,讓學生在大一上學期能夠看得懂電路,并練好焊接技能。
(2)大一下學期,c語言已經開始學習,當c語言前期的基本的語法知識教學完畢后,即可開始《電子創新入門下》的教學。教學過程中所使用的單片機最小系統,可以使用往屆學生工藝制作成品,隨后通過上學期基本元器件的簡單的電路知識,進行整體的電路搭建,學生首先用keil開發環境和protues軟件相結合,再通過面包板搭建led燈電路,做亮燈、閃燈、流水燈、跑馬燈以及呼吸燈,搭建三極管驅動蜂鳴器電路以及數碼管電路等等,不僅對c語言課程的語法(for,while等)進行了鞏固學習,同時實驗的成功激發了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學生通過這些簡單的程序編寫以及電路搭建,不僅有益于計算機等級考試,對競賽也是很有幫助的。最后大家將元器件組合搭建電路、焊接并控制成功,實現最終的創新考核。
《電子創新入門》開設在高校電子信息類專業一年級,具有深遠意義,并將會在該類專業的課程教學中得到廣泛的應用與認可。該課程為學生在今后的專業課的學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課程充分的結合了本專業學習的特點,理論結合實踐,不僅使學生能對本專業產生濃厚的興趣,同時對學生們的計算機二級考試以及電子競賽有很大的幫助。《電子創新入門》課程解決了電子信息類學生在大一學習過程中對專業知識的空白期,在電子信息類專業的培養計劃中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
[1]黃巧巧,王獻合.項目教學法在單片機課程中的探索與實踐[J].工業,2016(16):266.
[2]顧奕.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綜合課程設計實踐教學改革[J].武漢大學學報(理學版),2012.
10.16640/j.cnki.37-1222/t.2016.22.123
劉含(1987-),女,湖北襄陽人,碩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嵌入式系統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