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 婷
(西南民族大學藝術學院,四川 成都 610225)
氣聲字訓練在臺詞教學中的重要性
龔 婷
(西南民族大學藝術學院,四川 成都 610225)
臺詞訓練是表演教學中一項重要的內容,而氣聲字的訓練的臺詞教學基礎階段的核心,氣聲字的訓練決定了在表演中,聲音的清晰與傳遞,內容的表達與處理,氣聲字的訓練是貫穿演員生涯長期的一項訓練內容,掌握正確的訓練方法是訓練的關鍵。
氣息;聲音;正音
臺詞是語言的藝術,語言的功能是傳情達意,傳遞感情、表達意思,可以說語言是情感的載體;而臺詞是舞臺藝術的語言,更是在情感傳遞上需要對生活語言進行升華。
在臺詞教學初期,正音、繞口令、口部操等一直以來都是教學的重要方面和主要內容。這些傳統的教學思路,對于學生的口齒、唇舌很有幫助,訓練出來的學生在臺詞教學高級階段可以做到吐字清晰,氣聲訓練的重要性在近年也開始被重視。只有氣、聲、字的融合,氣托聲,聲托字,聲音才能夠清晰、響亮,這也就是俗話說的“用氣發聲?!?/p>
(一)氣
氣指氣息,在話劇表演中,氣息決定了演員在舞臺上的臺詞傳遞的感染力,對于臺詞中較長句的處理,臺詞中不同語調、語氣的處理都具有重要意義。
訓練氣息是臺詞課上一項重要的內容,體能訓練、數數、發長“a”、長“I”等方式,都是傳統意義上的訓練方法。首先,體能訓練中,用在運動中說話的方式找到實聲的發音位置和發音狀態,并且通過長期訓練形成用氣時的狀態記憶,體能訓練包含了扎馬步說繞口令,前滾翻說繞口令,側手翻說繞口令等,這項訓練的要求是長期的堅持;第二,數數,數數是根據個人情況中氣息的長短,從一往后數,數到氣息完結為止,這項訓練也是訓練學生氣息;第三,長“a”,a音又叫做開口呼,圓唇,發音時要求打開口腔,氣息從丹田出,持續長久,要求“傳得遠,打得實”,長“a”在氣息訓練中幫助學生尋找發音位置,訓練共鳴腔體。另外,在漢語言文字中,約80%的音為帶a的音,也就是說發好了a音,也就發好了大多數的漢語言文字。
(二)聲
聲即聲音,聲音從發聲位置劃分為高音區,中音區,低音區,從用氣上劃分為虛聲和實聲。在臺詞中聲音要塑造不同的人物形象、人物性格,自如的把握高、中、低音的轉換,給受眾以不同的感受。在有聲小說中,配音演員能夠一人為多個人物角色配音,就是在高中低音與虛實聲轉換中運用自如。如虹云老師在《穆斯林的葬禮》中用聲音塑造了不同年齡,不同性格的人物形象,敘述、對白、獨白的語言都得以區分,除了對于作品的理解歪,聲音的運用也是從高低虛實中區分的。
(三)字
字即字音,字音是臺詞訓練中基礎的基礎,通常也叫做正音。正音包含了字的聲、韻、調,即聲母、韻母和調值,在初期訓練階段,為了改變學生的方音,形成正確的語音,教師通常會從字、詞入手,從單音節字、雙音節詞上下工夫,字的難點在于調值,不論哪個省市的學生,在調值上都會帶有一定的“鄉音”模式,單音節字詞的訓練是長期的,在完成了正音第一階段的教育任務后,再進一步加強繞口令的練習,在讀準字音的基礎上融入“說”事情,“講”故事的成分,從而進入訓練學生“傳情達意”的教學階段。
(一)氣與聲的關系
氣聲是一體的,清代陳彥衡在《說鮮》中指出,“夫氣者音之帥也,氣粗則音浮,氣弱則音薄,氣濁則音滯,氣散則音竭?!睔庀⑹锹曇魟恿?,氣息強弱,直接決定了發聲的狀態,氣息強則聲音實、亮、遠,氣息弱則聲音虛、空。氣息與聲帶的密切關系是由人的生理結構所決定的,氣息由肺部發出,到達聲帶,引起聲帶震動,而聲音是由聲帶發出,通過口腔形成聲音,口腔中牙齒、舌頭以及唇部都屬于咬字器官,決定了聲音的清晰程度。
(二)氣聲與字的關系
氣聲訓練最后呈現在“字”上,字是根本,而咬字器官由牙齒、舌頭與唇部構成,在發音時,口腔容量就似一個山洞,在尋常的生活中對著山洞喊話,是有回聲的。而當發音時,口腔是否打開,就如同是否有了山洞,這直接決定了發音的共鳴和出字是否集中。
有了氣息,還得會用氣,光練習氣息,使不上勁,就是白練,這也就是為什么很多聲樂系的學生氣息很好,但是一說話,就完全用虛聲,甚至聽不清他的語言。首先,學生要找到氣息沉到丹田中,“丹田”的位置,然后尋找氣息往外的感覺,帶著這種感覺記憶尋找用氣發聲的狀態,通過口腔這個咬字器官,以達到訓練字清晰、飽滿的效果。這是一個由練習到習慣在融入生活的過程,需要時間的堆積和持之以恒的訓練。有了這些訓練,才能以氣聲為依托,做到字的傳情達意的要求。
戲劇是舞臺的藝術,臺詞作為戲劇中極為重要的一部分,承擔了講述、交流、對話的功能,演員的臺詞說的精不精彩,感不感人,是否清楚、入耳,直接決定了整臺戲是否成功,而學生在平日的臺詞訓練當中氣聲訓練通過用氣發聲達到了清楚、入耳的要求,字承擔了有感染力的要求,當然字的訓練除了正音外,更包含有傳情達意在其中,字的訓練也是臺詞課中訓練時間最長的內容,詩歌、貫口、散文、獨白、對白、旁白等文學樣式都包含在字的訓練中。這所有的訓練內容,都是在規定情境中進行,能否進入規定情境是直接決定作品成功與否的重要因素,而由氣息所支撐的聲音,決定了音高、音長,而這些因素同時也是決定是否進入規定情境中的原因。
所以,氣韻聲訓練是演員必須進行持之以恒的一項功課,只有有了好的氣息、好的聲音才能完成臺詞在表演中所承擔的功能。
[1]楊小峰.語言藝術發聲氣聲平衡論[J].四川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
[2]趙兵.臺詞課小議[J].戲劇藝術,1983.
龔婷(1984— ),女,重慶萬州人,現工作于西南民族大學藝術學院,漢族,研究方向:臺詞訓練,講師,學歷,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