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化
(遼寧盤錦遼河油田歡喜嶺第一小學,遼寧 盤錦 124000)
用舞蹈激發學生的音樂審美情趣
李 化
(遼寧盤錦遼河油田歡喜嶺第一小學,遼寧 盤錦 124000)
“美”是舞蹈藝術的天性,沒有了美,就不叫什么舞蹈藝術。 眾所周知,舞蹈藝術的三大永恒主題——生命、情感和美(引自《舞蹈》)。幾年來,我結合“音樂課堂、校本課程、課外延伸”等教學板塊,把“音樂”與“舞蹈”緊緊融合在一起,激發學生的音樂審美情趣。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舞蹈;激發;審美
(一)以情境舞蹈激發學生樂學
舞蹈是肢體語言,是視覺藝術。音樂則是聽覺藝術。在音樂教學中,我將視覺與聽覺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加深了學生對音樂內涵的理解。例如:在音樂課《祖國祖國多美麗》組織教學環節中,我先播放帶有新疆風情的歌曲《新疆好》,讓學生伴著明快、優美的律動進教室,一下子就把學生帶入到西域音樂的神韻中。此外,在“發聲、節奏、視唱”等練習中,我也經常配上一些激情的舞蹈律動。這樣,動靜交替、情知互促,激發學生樂學。
(二)以即興舞蹈創編,激發學生愿學
可以說,即興就是一種創造和創編。在“音樂審美體驗”這個教學環節中,我時常會讓學生根據歌曲的意境去自由感受和創編舞蹈。例如:在學習《采茶撲蝶》時,我讓學生分組自由創編,表現茶鄉人民辛勤勞動的舞蹈動作。這時,有的同學扮演“采茶姑娘”、有的同學模仿“茶鄉小伙”、還有的同學表演上下翻飛的“蝴蝶”。同學們根據自己的理解與想象,一下了便把江南茶鄉農民豐收喜悅的心情展現出來了。這無疑激發了學生的學習愿望。
(三)在欣賞中舞蹈,陶冶學生情操
欣賞是音樂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有的歌曲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氣勢輝宏、剛勁有力。有的作品則曲調輕柔、節奏舒緩,如《歌唱二小放牛郎》。欣賞中我讓學生根據自己想象去創編舞蹈,用肢體語言去創造和表現美。如:欣賞《戰馬奔騰》時,學生伴著熱情、奔放的音樂做舞蹈表演,把馬刀戰士奮勇殺敵的場面表現得淋漓盡致。再如欣賞《牧歌》時,我和學生一起用“柔肩”的動作來表現音樂情緒,讓同學們在欣賞與表現中陶冶了情操。
在貫徹落實《新課標》的實際教學中,我們自編了一套題為《鶴鄉油城娃》的音樂鄉土教材。本套教材收集了包括《鶴鄉娃》、《蘆花》、《油花飛》、《可愛的盤錦我的家》、《動物聯歡會》、《感受鄉土音樂與舞蹈創作表現》等在內的具有濃郁鄉土氣息和民族風情的教學內容。教學中,我把舞蹈與校本教材結合起來,用舞蹈去和喚起孩子們對音樂美的理解和追求。例如:
利用學校大課間(每天20分鐘)全校同學表演集體舞《鶴鄉娃》。這樣,集體動員,人人參與、表現了盤錦鶴鄉孩子天真活潑的形象,培養了同學生們團結協作的精神。
把“聽音訓練”融入到兒童歌舞《動物聯歡會》的表演中。既避免了單一的技能訓練帶給孩子們的枯燥。又把“雙基練習”巧妙地融入到音樂審美實踐中。讓同學們在“跳”與“樂”中獲取了知識。
配樂詩伴舞——《蘆花》。激發了學生熱愛家鄉的美好心靈,引發了孩子們對故鄉的眷戀。
大型群舞——《盤錦—丹頂鶴的故鄉》。喚起了孩子們對自然美的追求和“保護大自然、維護生態平衡”的期盼愿望。
兒童歌舞——《油城娃》。表現了石油戰線少年兒童活潑向上、自信樂觀的精神風貌。通過自創自編的校本教材,給孩子們搭起了一座展現自我的平臺他(她)們在這個平臺上忘我地舞蹈,盡情地表現。
課外藝術活動是音樂課程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在抓好課堂教學的同時,我還不斷地把“舞蹈審美體驗”向課外延伸。增強了同學們對社會生活真、善、美的理解和體驗,讓同學們在實踐中去完善美、表現美。例如:“六一兒童節”的慶祝表演、“油花杯”少兒舞蹈大賽、“遼河油田中小學文藝匯演”、“遼寧省中小學三隊(合唱、器樂、舞蹈)”比賽、“未來之星——中國優秀特長生”比賽,都是孩子們展現美的舞臺,在這個平臺上,她(他)們盡情地舞、忘我的跳,舞出了少年兒童的朝氣、跳出了祖國下一代的風采,增強了孩子們為學校、為祖國爭光的責任感和自信心。
幾年來的教學實踐使我清醒地認識到,融舞蹈于音樂教學實踐中,激發了孩子們會動、想動、愛動。同學們伴隨著美妙的音樂情動、意動,在唱、跳、創、演的情境中愉快地學習,主動地學習。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最后,讓我們肩負起藝術教育的重任,讓孩子們去領略的音樂帶給他們的快樂,用忘情的舞蹈去展現——生命、情感和美。讓我們的音樂課堂伴著同學們優美的舞姿更加絢麗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