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 俊
(杭州師范大學 第一附屬小學,浙江 杭州 310000)
?
小學音樂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謝 俊
(杭州師范大學 第一附屬小學,浙江 杭州 310000)
【摘要】由人民音樂出版社的人音版小學音樂教材,作為業界比較權威的小學音樂教材之一,在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方面,有非常高的要求。從小學音樂的教學目標上來看,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也是應有之義,本文就小學音樂教學當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展開討論,旨在通過有益的探索和討論,為小學音樂教學過程當中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作出貢獻,為推動當前小學音樂教學的整體能層次和水平作出努力。
【關鍵詞】小學音樂;學生培養;創新能力
小學音樂課是小學課程教學體系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小學的教學來說,音樂課的課堂上可以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培養學生的節奏感,培養學生的音樂性,而學生的審美能力、節奏感和音樂性則恰恰構成了學生創新能力的基礎和前提。當前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開展,尤其是人音版音樂教材改革以來,對小學生的音樂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于小學音樂老師來說,像以往那樣在音樂課堂上單純教會學生如何唱歌的做法,已經不再滿足時代的需求了,在小學音樂教學的過程當中,需要著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幫助學生在音樂能力和創新能力上得到雙重的成長和提升。
當前來看,特別是在城市當中,許多家庭為小學生在課外安排了許多音樂特長課,在諸如鋼琴、小提琴等課程的學習過程當中,很多學生的音樂思維并沒有被真正打開,學生在課外班的學習過程中,對于音樂的理解和認識逐漸趨向于技術型,其思維正在不斷的僵化,學生在音樂方面的審美力和創造力正在不斷地被抹殺,而音樂課外班那種單純教會學生掌握一門技術的音樂教學方法,顯然不利于學生的成長,在正規的小學音樂課課堂上,小學音樂老師有責任和義務扭轉課外班老師給學生造成的僵化的音樂思想,幫助學生解放思想的同時,提升創造力、增強創新能力。
(一)創新能力培養流于表面化
隨著人音版教材新課程標準的持續推行,迫于學校和教學體制的壓力,很多學校的音樂老師在對小學音樂課堂上,針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方面,也做了一些工作,教學方法也有了一些調整,但是根據調查和實踐我們發現,很多音樂老師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流于表面化,只是在僵化地完成學校布置的任務,而并沒有認真地踐行新課程標準對于小學音樂創新教育的相關要求。
分析這種錯誤傾向產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主客觀兩方面共同造成的,從主觀上來看,當前的小學音樂老師常常還承擔著課外的,輔導班的相關教學工作,這是一個不可否認的現實情況,從老師的個人精力上來看,他們沒有過多的時間去進行課程內部的大調整和大改革,而是習慣性地沿用以往的音樂教學方法,在進行課程教學的時候,常常會懷有應付的心理,這種懶惰的心理特征,造就了當前老師針對學生音樂課音樂教學的創新性改革上沒有做出應有的貢獻。從客觀上來看,當前隨著教育精英化的傾向日趨明顯,各個小學在文化課成績的競爭上日趨激烈,很多學校非常重視學生語文數學外語等主要科目的學習,而對作為非主干課程的音樂課的教學則顯得不是非常重視。所以針對許多音樂老師消極應付課程改革相關標準變動的時候,許多學校則選擇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不去強烈反對教師的此種做法,也不對教師相關教育教學改革的種種行為和成果作出硬性的規定。
(二)音樂教學的延展性不好,與舞蹈的結合不全面
分析當前小學音樂教學的實際情況,我們發現,很多音樂老師在小學音樂課的教學課堂上,只是僵化地教會小學生如何去唱一首歌,而不去對于音樂的外延進行講解,也不對學生的創新創造思維與引導,這種情況持續下去,這將會使學生針對音樂方面的想象力消失殆盡,讓學生在音樂課堂上培養創新能力成為一句空談。
音樂表現了一種節奏,音樂與舞蹈相結合,能夠更加強烈地體現音樂本身的韻律感,在音樂教學過程當中,與舞蹈相結合是音樂課堂上一直沿用的一個教學方法,通過推行這樣的方法,可以讓學生在音樂與舞蹈的密切結合當中不斷的律動,不斷的打開自己針對音樂的思維,在左右腦同時鍛煉的情況下,可以極大地推動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
但是分析當前小學音樂的教學情況,我們發現,絕大部分的小學音樂老師在小學生的音樂課堂上并不鼓勵學生動起來,沒有將音樂的教學與舞蹈相結合,沒有體現音樂教學的延展性。分析這種現狀產生的原因,主要是音樂老師考慮到學生的人身安全問題所作出的保守選擇。隨著小學生人身安全各種問題的持續發酵,無論是學校還是老師,在對小學生的相關活動的安排上,都愈發秉持更加嚴謹的態度,都竭力避免小學生在在校期間進行劇烈的運動或肢體活動,以避免小學生出現人身安全方面的問題,避免讓學校承擔相關的責任。這種矯枉過正的思想,極大影響了當前小學生音樂教學課堂上舞蹈相關活動的開展。
(三)創新教學沒有系統性規范
盡管當前人音版新課標已經對于培養小學生的創新創新能力作出了明確的規定,但是就課程的實際操作方面上來看,其相關的系統性規范還沒有形成,很多老師在針對小學生音樂課堂上的創新教學上,還沒有形成一個總體的整體的認識,在實際操作當中,也沒有找到一個可以遵循的原則性規范。
應該認識到,任何課程標準的改革和完善都是一個不斷前進和不斷變化發展的過程,沒有任何一項改革是一蹴而就的,當前,創新性教學的理念已經得到了業界的廣泛認同,但是,其方法和理論方面的延伸研究上還有很多不足,這一方面需要小學音樂老師在教學實踐中不斷的摸索,同時也需要相關的學者和上級部門予以有效的規劃,并且在理論研究上予以合理的指導。
當前的問題在于,上級主管部門在針對小學音樂課教學過程當中的創新能力培養的問題上,傾向于“提要求,而不提供方法”的錯誤做法,只對小學音樂老師在踐行課堂教學過程當中創新能力培養的問題上提出要求,而不對基層的小學音樂老師提出方法和技能上的有效實現途徑,這種錯誤的傾向會導致小學音樂老師在進行相關創新能力培養的問題上無所適從,無法真正領會上級主管單位的意圖,也就無法在實際的工作當中對于需要作出的改變和相關的工作作出卓有成效的革新和改進,也就會阻礙當前小學音樂教學過程當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事業的進行。
(一)將舞蹈教學與音樂教學相結合,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
上面已經提到,舞蹈教學與音樂教學相結合,能夠促使學生的左右腦同時運動,也就能夠加強學生腦運動的活力增強學生思考的強度,此種方法能夠很大程度上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解決當前小學音樂教學過程當中,對于學生創新能力培養不力的困境。因此要創造條件,著力在小學音樂課堂上對學生的創新能力進行培養。
例1:在進行人音版小學音樂教材5年級下冊中《鈴兒響叮當》一課的教學過程當中,針對這首歌節奏感強,比較歡快的特點,音樂老師就可以將舞蹈教學引入到音樂教學的課堂上來,教會學生在唱歌的同時也進行一定程度的身體上的律動,讓學生自由發揮,自主編排舞蹈,在課程的前半程進行相關的啟發性的教學之后,在課程的后半段也可以讓那些在課堂舞蹈活動中表現比較好的同學走上講臺,與同學們分享自己在舞蹈律動方面的心得和感覺。啟發學生將感性的認識上升為理性的思考,讓學生在音樂與舞蹈相結合的過程當中,真正達到提高自己邏輯思維的能力和感性認識的能力的目的,并通過這種方法來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
為了解決許多老師和學校擔心的影響學生人身安全的問題,由音樂老師牽頭對教室進行相關的布置,取消傳統課堂上的桌椅配置,讓學生在比較空曠安全的空間內進行舞蹈的鍛煉,最大限度地避免磕碰情況的發生。在課程進行的過程當中,老師也要密切關注學生的動向,防止學生在音樂課堂上進行打鬧,最大限度地保證學生的人身安全。
(二)鼓勵學生進行創作
學生的創新能力集中體現于學生的創作作品當中,為了考察和檢驗學生在小學音樂課教學課堂上所獲得的創新能力上的提升,鍛煉學生創新創造的思維,音樂老師在音樂課堂上可以鼓勵學生進行創作,讓學生在自己主動的思考的情況之下,鍛煉自己的創新能力。
例2:在進行人音版教材5年級下冊第一課的《春》系列主題的教學的時候,老師可以啟發學生主動思考,自己在春天時的所見所聞所感,并幫助和啟發學生針對自己對于春天的感覺來進行一小段旋律的創作。
針對小學生的性格特點和成長發育的特點,老師應該對學生所創作出的作品持有鼓勵和褒獎的態度,不要對小學生所創造出來的某些旋律進行貶損式的點評,以免影響學生的積極性。事實上,小學生正處于成長發育的初期階段,智商和情商都沒有得到完善的發展,所以可以預見的是,小學生其創作的某些旋律和作品一定在音樂水平上是非常低級的,小學音樂老師所面對的教授的對象就是這樣一個群體,這一點,需要小學音樂老師有足夠的心理準備,一定不要針對小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進行貶低式的點評,要最大限度地保證學生的創造性和積極性。
與此同時,在鼓勵小學生進行音樂課的創作的時候,還可以將小學生創造的對象和事業延展到戶外,音樂老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當中要有意識地經常提醒學生,嘗試用音樂的方法來表達自己的情感,給學生培養出一個樂于表達自己觀點的習慣,能夠促進小學生在日常的生活和學習當中積極的思考、勇敢的表達,而積極的思考和勇敢的表達這兩點,能夠大力地促進小學生創新能力的增強。
(三)全面改革舊有的教學方針
教學方針對于教學結果的呈現具有決定性的作用。舊有的體制機制之下,小學音樂課的教學不可能產生更好的影響,也不可能在更高的程度上對于小學生的創新能力進行有效的培養。全面革新舊有的教學方針,能夠幫助老師在課堂上發揮更大的作用,更加集中注意力在課堂的教學上,促進老師深入地思考如何對小學生進行創新能力的培養。
具體而言,首先應該嚴格限制老師在課堂之外的地點進行收費時的教學活動,讓老師能夠集中注意力,將自己的視線和思考重點集中在“如何上好學校里的音樂課”這個問題上;同時,還要重點出臺與培養小學生創新能力相關的教學方針,指導老師在教學實踐當中進行更加有效的教學。
例3:針對人音版小學音樂教材當中《漁舟唱晚》賞析一課的教學要求,相關主管部門應該將教學的要求細致到課堂編排上,讓老師在進行相關的課堂改革創新的時候有據可尋。
需要注意到的是,相關主管部門對于小學音樂課堂進行規范化的管理,并不是要將僵化的思想帶入到小學音樂課堂當中,而是要用規范化的理念和思想,規范教師的行為,引導學生在課堂上進行有效的學習,并進而推進小學生創新能力的提高。
針對小學音樂課的改革和推進小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需要學校老師和上級主管部門通力合作,不斷的在小學音樂課堂上發現問題、尋找問題和解決問題,在小學音樂的教學課堂上,各方一定要堅持圍繞小學生的訴求展開工作,讓小學生真正能在音樂課堂上有所收獲。
參考文獻
[1]謝家成,小學生音樂創新能力的培養所需要注意的問題[J].哈爾濱師范大學學報,2014,(3):72-73.
[2]崔梅.小學生音樂創新能力的培養的幾個應用途徑[J].東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1):12-13.
[3]梁茂成,文中.新課標實施教程[M].北京: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2.
[4]胡寶.小學生音樂創新能力的培養概論[M].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11.
[5]李德超,王克非.小學生音樂創新能力的培養[J].現代教育,2012, (2):7-9.
[6]佟賀,尹愛青.對小學音樂欣賞課《打字機》現場教學的幾點思考[J].北方音樂,2014(01):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