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蒼森
(江西省吉安師范學校,江西 吉安 343000)
論合唱在戲曲中的運用
彭蒼森
(江西省吉安師范學校,江西 吉安 343000)
合唱是一門包含多個學科的綜合性藝術形式,具有較強的專業性,因此,本文對戲曲中合唱的表現形式進行概述以及對它的運用進行闡述,為音樂工作者遇到相關作品的運用提供參考。
合唱;戲曲音樂;幕內合唱;角色合唱;后臺邦腔
合唱在我國戲曲音樂中具有其特殊地位,它在塑造音樂形象、豐富音樂本身等方面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我們對合唱在戲曲的運用有必要進行研究分析,這對于戲曲音樂的發展具有促進意義。
(一)幕內合唱的概述
幕內合唱是指在戲曲中起著介紹劇情、轉換劇情,以及介紹人物,點明主題,抒發情懷等作用,具有一定獨立性的合唱,包括劇情合唱、人物合唱、點題合唱、代言合唱四種。
1.劇情合唱的主要作用是介紹劇情或轉換劇情,通過幕內合唱,讓觀眾對一場戲的劇情以及轉換后的劇情有一個大概的了解。
2.人物合唱主要作用是起介紹人物的作用。為了加強觀眾對劇中某一人物的印象,劇作者往往在該人物出場前以歌頌或諷刺的筆調,運用幕內合唱的藝術形式給以介紹,這種人物合唱,在現代戲劇中常用,因此,它對推動劇情迅速展開極為有利。
3.點題合唱的主要作用在于點明和深化主題,它多用于一劇、一幕或一場結束處。
4.代言合唱的主要作用是代表觀眾發出感慨或交代作者在某一個問題上的哲學思想。
(二)幕內合唱在戲曲中的應用
1.從音區上看,主旋律多采用g1-g2的中高音區,如果音區太低,觀眾就難以聽清楚,那就失去幕內合唱的意義。幕內合唱的音區問題是很有考究的,運用得好,才能充分發揮幕內合唱的效果。
2.從旋律上看,劇情合唱與人物合唱要充分注意它的抒情性。劇作者往往注意唱詞的敘述性,不注意其抒情性;往往難以寫出好的合唱式的旋律。代言合唱和點題合題,本身就是一種景情唱詞,旋律上就更應該注意它的抒情性。
3.從節奏上看,廣板式的進行,以便一句一句唱詞送到觀眾的耳朵里,因為它是一種幕內合唱、如果節奏上太快,觀眾難以聽清,也就達不到應有的效果。有的人說,正劇、悲劇運用廣板式的節奏可以,喜劇可能不行吧?其實不然,只要是寫幕內合唱,喜劇也可以用廣板式的節奏;而運用旋律的起伏以及其他手法,仍然能把喜劇的格調和氣氛表現出來。
4.從主調上看(主旋律),一般多用劇中主要角色的主調來設計幕內合唱曲,實踐證明,不僅能使幕內合唱更好地顯示出劇種音樂特色,而且有助于觀眾對劇情的理解和加深觀眾對劇中主要角色的印象。
5.從調式上看,除轉換劇情,幕內合唱要求有較強烈的調式對比外,一般的幕內合唱,都以與主角唱腔的調式相統一為好,有時,為了更好的合唱效果,采取“去工添凡”,“以凡為上”的調式變換手法,也很有效果,從調式上看,雖然與主角唱腔的調式有所不同,其實,它仍然與主角唱腔的調式保持相對的統一。
(一)角色合唱的概述
角色合唱也稱“群眾合唱”,是指舞臺上各種角色的合唱,它是后臺演員的合唱,既能聽其聲,又能觀其形,它是形聲并存,展現在觀眾面前的一幅音畫。
角色合唱一般分為歡樂式、悲憤式、激昂式三種類型。
1.歡樂式角色合唱多半是戲劇性質的載歌載舞的合唱,如瑞河鑼鼓戲《帥家莊》中的《解放軍來了》。
2.悲憤式角色合唱,多半是清唱和感嘆式的合唱,由某一角色做戲劇性(而不是舞蹈性)的表演,其他在臺上的角色發出感嘆,唱出心聲。如瑞河鑼鼓戲《楊立貝》中《爹不見來娘無聲》一段合唱。
3.激昂式角色合唱,多半是渲染式合唱,用于對劇中反面人物的揭發控訴,其特點是理論性強,節奏鏗鏘有力。如現代京劇《杜鵑山》中《朝也思來暮也盼》里的一段,
通過這段合唱,把整場戲都推到了最高點。
(二)角色合唱在戲曲中的應用
1.歡樂式角色合唱,其旋律線起伏較大,節奏方面不僅要求具有合唱的特點,而且必須具有舞蹈的特點。這就是說,旋律、節奏必須注意歌唱性和舞蹈性的結合。
2.悲憤式角色合唱,就其所表現的內容來看,無非是生離死別。因此,在旋律上較為沉吟,悲中有憤,憤中含悲。節奏也較松緩。
3.角色合唱的寫作比較自由,因為它是在臺上演唱,并與各種表演動作結合,和聲的運用較為簡單,聲部也不宜過多,一般分高低兩個聲部。旋律和節奏既要有它的合唱特點,同時也要賦予它的動作感。
(一)角色合唱的概述
傳統的邦腔是后臺邦腔,一般是幫一句中最后一個字或一個詞,多半是旋律的加花或低八度演唱,但由于音量和音色的不同,對塑造藝術形象,深化劇情都起著獨特的作用。曲作者把現代和聲學和復調音樂的一些寫作手法創造性的運用到邦腔中來,這樣做使邦腔朝著多聲部合唱音樂的方向發展。邦腔一般分為托腔、疊腔、襯腔三種。
1.托腔:它的作用主要是接引唱腔,烘托氣氛,深化劇情。
2.疊腔:它是幫唱與演員同時演唱的一種形式,主要是突出重點唱詞,加強唱腔的感染力,塑造劇中人物的音樂形象。
3.襯腔——它主要是對劇中人物唱腔起襯托作用。
(二)角色合唱在戲曲中的應用
1.托腔一般是演員唱完一句或一段后,邦腔緊接重復部分原詞,但不重復原腔,而是以新腔再度伸展。
2.疊腔:它的應用方法有兩種:一種是同聲疊腔的幫唱;另一種是支聲疊腔的幫唱。
(1)同聲疊腔的幫唱應用方法其要點是:A:重復即幫唱與演員同時演唱相同的旋律,它不過是音量的增強。B同聲即男角的聲腔,由男聲幫唱,女角的聲腔,由女聲幫唱。
(2)支聲疊腔的幫唱應用方法其要點是同聲重復異聲新腔。
3.襯腔的幫唱應用時,旋律的設計,和聲的進行,聲部的安排,音量的輕重,音色的濃淡,都必須注意一個“襯”字。從分析應用角度看:應從調性、旋律、聲部的設計、音量、音色、和聲功能等方面入手。
總之,多聲部的合唱在戲曲中運用的比較晚,但通過戲曲音樂工作者幾十年來的努力,已取得了巨大發展,隨著國家文化建設的蓬勃發展,戲曲合唱一定會得到更好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