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各格日勒(赤峰學院音樂學院,內蒙古 赤峰 024000)
基于素質教育的高校音樂教學改革研究
格各格日勒
(赤峰學院音樂學院,內蒙古 赤峰 024000)
隨著我國經濟和科技的發展,社會各個領域對于人才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這樣的社會現象對教育提出了挑戰,能否培養出適合社會需求的人才成為我們思考的一個問題。當前我國的經濟水平不斷的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品在提高的同時,對于音樂等藝術的需求越來越高,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在進行專業的選擇的時候已經開始傾向于氤氳、美術、播音等藝術方面,這足以看出我國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也在不斷地提升。為此,高校的音樂教學應該根據當前的教育現狀進行相應的改革,以此來適應我國素質教育的需要。本文基于這樣的一個背景,探討了高校音樂教學改革。
素質教育;高校音樂教學;改革研究
時代在不斷發展,各個領域的改革進行地也如火如荼,教育界的改革也勢在必行。大學生是我國文化水平較高的一部分人,肩負著我國許多領域的建設發展任務。大學音樂作為我國高等教育中重要的一部分,它的改革更是有著重要的影響。但是,當前的大學音樂課堂目前還普遍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大學音樂課堂也應該進行有效的改革,從而提高同學們的音樂鑒賞能力和音樂創作能力。下面,我們就來分析一下如何基于素質教育對高校音樂教學進行改革,提高大學音樂教學質量。
我國高校的音樂教育是一種比較特殊的藝術教育形式,通過高校的音樂教育,教師能夠在課堂的教學過程中,將音樂的魅力傳遞給學生們,能夠在一定的程度上提高學生們的自身音樂的素養。高校音樂教學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可以拓寬學生們的音樂視野
高校的學生通過自身的音樂知識的學習,能夠在各種專業知識的學習過程之余體會到各種各樣的音樂帶來的美妙體驗和音樂情懷,在學習的過程中對于世界上的音樂種類有大致的了解,這樣有利于同學們知識水平的提高和自身視野的開闊。
(二)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
音樂的教育其實是一種比較特殊的文化和精神的教學,在這樣的教育中,學生們通過學習不同的音樂家的樂曲,從而對不同的音樂家的自身經歷和相關的事跡進行了解,體會不同音樂家的音樂情懷。這樣的學習有利于學生的文化素養和精神追求的提高,從而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自身氣質。
(三)有利于緩解學生的壓力
對于高校的學生而言,高校的學習以及日常的交際等方面的壓力,容易使大學生們產生一些心理等多方面的壓力和問題。在接受音樂的教育過程中,學生們可以通過音樂的熏陶將自己日常生活和學習中的壓力進行有效的釋放,從而緩解學生的壓力。音樂的教學可以釋放學生們日常生活中的壓力,轉移自己的注意力,有利于自己的健康成長[1]。
(一)教師教學觀念沒有轉變
首先,傳統的音樂教學觀念中,音樂老師對大學生的音樂教育不夠重視,在觀念中覺得高校的音樂教育不重要,是一門可有可無的課程,所以在教學的過程中不夠認真和仔細,有的老師是敷衍了事,一到音樂課就放一些音樂給同學們聽,這樣的教學模式不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且老師一味的灌輸知識還可能引起同學的厭煩心理,不利于音樂知識的掌握和音樂鑒賞能力的提高。
(二)課堂形式單一,枯燥乏味
傳統的教學方式,老師無法顧及到每一個學生,只是將大部分人都能聽懂的知識傳授給同學們,而且老師講課的方式也比較單一。都是老師對音樂知識先進行講解,然后將音樂放給同學們聽。幾乎每一節課都是這樣的教學形式,同學們在還沒有上課之前甚至已經能夠知道老師整個課堂要講什么內容,怎樣講這些內容,所以,同學們也會對老師講授的知識失去興趣,對音樂課堂失去興趣,長此以往,大學音樂課堂就會失去吸引力。這樣不利于我國大學生音樂欣賞水平的提高。
(三)課堂活動形式少
所有的學科老師在進行知識的講授時,都應該采用一切可能的形式,充分調動學生們學習的積極性。對于音樂教學來說更是這樣,但是在現在的大學音樂課堂上,學生們的學習興趣根本調動不起來,音樂教師也只是拘泥于課本上的知識進行講授,課堂的活動較少,大部分的老師只是通過讓同學們欣賞音樂,然后提問問題的方式來跟同學們互動,但是這樣不能保證每個同學都能夠參與其中,也無法有效的提高同學們的學習效率[2]。
(一)教師轉變教學觀念
傳統的高校的音樂教學并沒有著眼于我國開展的素質教育,所以高校的老師還是一直持有傳統的教學觀念,認為音樂沒有專業知識的學習重要。但是,在素質教育的背景下,高校的音樂教師應該轉變自己的教學觀念,從自身基于音樂教學足夠的重視,從而提高學生們對于音樂教育的熱情和學習的興趣。
(二)增加課堂形式,提高互動性
對于高校的音樂教育應該進行相應的改革,增加課堂的教學形式,可以讓同學們分組討論。在課堂上,同學們可以向老師提出問題,老師和同學們之間進行交流解答,這樣充分地提高了師生之間的互動,而且學生們對知識進行學習的方式和活動也增多了,師生互動、小組討論、音樂歌曲欣賞交流等等這些活動形式都能夠使同學們參與其中,體會到音樂帶來的快樂。
(三)采用適合學生的教學模式
首先就要改變以往老師是主體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們能自主欣賞。老師應該尊重學生的欣賞習慣和個人需求,給學生們自主發揮的空間,尊重他們的主觀能動性,從而激發全體學生的欣賞興趣。還要讓學生們進行合作和探究的音樂學習。不僅要發揮學生的自主作用,培養他們獨立思考的能力,還應該讓他們學會合作、學會交流。這就要求老師在教學活動過程中積極的引導學生,讓他們不要拘泥于自己的音樂課本,應該適當的把自己的視角放寬,多去發現問題,通過互相學習來提高高校音樂教學有效性[3]。
通過上邊的討論,我們對高校的音樂教學進行了深入的探究,不僅對于高校音樂教育的重要作用進行了分析,還對當前階段高校的音樂教育出現的問題進行了探討,同時提出了改革的對策,這在一定程度上能夠促進高校的音樂教學的有效開展。
[1]李東靜.素質教育背景下高校音樂教學改革問題探討[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19:217-218.
[2]李丹.素質教育背景下高校音樂教學資源的重置與整合[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5,05:30-32.
[3]田亮.高校音樂專業學生素質教育下教學創新研究[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5,17:115-116.
格各格日勒,內蒙古赤峰市人,蒙古族,本科,講師,研究方向:高校教學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