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 彪(山東大學(威海)藝術學院,山東 威海 264209)
音樂治療對大學生身心健康的干預研究
魏 彪
(山東大學(威海)藝術學院,山東 威海 264209)
音樂療法對大學生生活、學習、成長減壓都有重要的作用,音樂治療培養了大學生健康的情感和協作精神,對調節情緒、完善人格具有很好的輔助作用。本文從音樂療法的基本理論入手,介紹音樂療法的起源發展、機能原理和音樂治療的常用方法并提出音樂療法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及影響,著重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給出具體的方法和途徑,并闡述運用中應注意的問題。
音樂治療;心理健康;音樂功能;實際應用
在西方,音樂治療最早起源于畢達哥拉斯、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的理論。中世紀的歐洲人認為音樂是神圣的,把音樂視為一種緩解痛苦的精神體驗。古羅馬帝國崩潰后,音樂治療的發展受到阻礙。十八至十九世紀,出現了大量關于音樂的心理效應的研究材料,音樂作為輔助治療手段被許多醫生采用。1890年“音樂醫生”的觀點被奧地利醫生厲希騰達爾發表,從而音樂治療正式得到了人們的關注。1944 年和1946年,最先建立了專門的音樂治療課程來訓練專業音樂治療師的是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和堪薩斯大學。
中國用音樂治療疾病最早可追溯到《黃帝內經》,把五行與五音相結合,運用陰陽五行學把五音引入醫學領域,指出音樂聲調的高低不同,對人體五臟生理、病理活動以及情志變化的不同影響。音樂治療作為一門完整的現代學科,在中國起步較晚,直到1996年,中央音樂學院成立了音樂治療研究中心,音樂治療隊伍初步形成,有了全國性的學術團體、專門的教育機構、專業的音像出版社和設備研制中心。可以說,初步形成一個覆蓋全國的音樂治療的網絡。現如今中國音樂治療的整體水平還十分落后,處在初級的探索階段,如何將音樂治療與各大高校的專業理論相結合,形成具有時代特色的音樂療法,仍面臨著巨大的挑戰。
音樂在心理治療中既是一門科學,更是一種藝術,由于音樂表現形式的多樣性,音樂治療與心理治療是征服心理疾病的堅不可摧的同盟軍,也是在拯救人類精神危機的沙場上并蒂開放的姐妹花。音樂治療可以幫助人們減輕壓力、改善情緒,根據不同的個人心理狀態并采取適合的形式去幫助其解決心理問題,將會使更多的患者從音樂活動中受益。
(一)心理減壓音樂療法
當人們的情緒受到阻礙時、不能發泄時,我們首先做的就是幫助他們對自己的情緒進行疏導和整理。當一個人正處于悲痛欲絕、欲哭不能的情況下,我們不能立即選用歡快的樂曲,這樣他不能宣泄心頭郁悶,抒發情感,可以使用貝多芬的《第五命運交響曲》或民樂《江河水》一類的樂曲,來使心中的郁結和悲哀得以化解。逐漸輕松下來之后,再聆聽一下平靜舒緩的樂曲,經過一段調整,才能逐步引入較歡快的樂曲。應選擇的中國曲目有《喜洋洋》、《春天來了》等。外國曲目如喜歌劇《女仆作夫人》等適合此類病人的治療。
(二)愉悅心情音樂療法
情調趣味、節奏鮮明、旋律飛揚且音色優美的樂曲可為情感憂郁、沮喪、精神萎靡的學生選用,如《金蛇狂舞》《盼紅軍》《采茶撲蝶》等;情調悠然、節奏徐緩、旋律清逸的古琴曲、小提琴協奏曲對情緒不安、焦慮煩悶的學生最有用處,如《平湖秋月》《雨打芭蕉》《春江花月夜》《江南好》及小提琴協奏曲《梁祝》中的“樓臺會”,“化蝶”等曲段,使人們心情愉悅,神清氣爽。
音樂能陶冶情操,凈化心靈是眾所周知的。當代大學生要自己為生活中各種各樣的瑣事奔波,心情難免疲倦,當遭受挫折,萎靡不振時,音樂對他們的幫助首先是收獲心情,繼而從音樂中收獲力量。音樂治療是用音樂來激發求助者的各種情緒體驗,使用抑郁、悲傷、痛苦和充滿矛盾情感的音樂幫助求助者盡可能地把消極情緒發泄出來,在心靈上引起震撼,從而使他們思考人生。可以運用音樂治療方法,先讓求助者聆聽貝多芬的《第三交響曲》(英雄)和《第五交響曲》(命運)等一類的樂曲,讓求助者心中涌現出一股無法抗拒的力量去支持自己奮斗,讓他們知道要努力迎接挑戰,在漫長的人生道路上踏踏實實地走過每一步,留下一片英雄的足跡,向最后的勝利發起沖擊,去努力、去奮斗,把自己獻給人類的事業,在歷史長河中留下不滅的浪花。當逐漸感受到輕松后,再聆聽平靜舒緩類的樂曲,逐步擴大求助者的感受與體驗,隨著音樂進行想象,喚起共鳴,使情緒逐漸平靜、放松。為此,可以選擇以下曲目用心聆聽,并讓求助者的思緒隨著音樂遨游,比如理查德克萊德曼的《夢中的婚禮》《獻給愛麗絲》等旋律抒情的鋼琴曲,巴赫的《G 弦上的詠嘆調》,舒曼的《夢幻曲》等。最后通過音樂在心靈上的陶冶與感化,讓求助者懂得音樂的無限魅力,并選擇歡快、積極的音樂,如莫扎特的《土耳其進行曲》、劉明沅的《喜洋洋》、民樂《步步高》等。以支持和強化求助者內心的積極情緒力量,使其能獲得輕松愉快的體驗和美的感受,最終幫助求助者體味到人生的另一境界,震撼心靈的風帆,滌蕩靈魂的雙槳。
音樂療法傳入我國之后,以驚人的速度傳播開來,并不斷發展壯大。它集音樂、醫學和心理學等多種學科的理論與實踐為一體,它最大的功能是用音樂練就了新的思維,學會用音樂去洞察事物,用音樂去體味人生,也許就是因為有了音樂治療,人們越來越發現世界更美好,大自然更美麗。相信隨著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人文教育的不斷深化,音樂治療技術在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中也將不斷完善和成熟,為最活躍、最敏感的大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治療環境,能為大學生更好地治療,使他們為社會做更多的貢獻。
[1]高天著.音樂治療導論[M].世界圖書出版公司, 2008.
[2]吳薇,柳子伯.大學生創傷后焦慮癥狀的音樂治療效果觀察[J].中國學校衛生,2009(03).
魏彪(1992—),男,漢族,山東章丘人,山東大學(威海)藝術學院2015級音樂專業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聲樂演唱與理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