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揚
(山西師范大學音樂學院,山西 臨汾 041000)
?
古箏演奏技巧的三維探析
王 揚
(山西師范大學音樂學院,山西 臨汾 041000)
【摘要】隨著社會的發展,古箏音樂文化的發展也在不斷變化,古箏音樂之所以呈現多樣化,不僅是受到歷史發展變化的影響、人文風俗的影響,更重要的還是來自于古箏演奏者的演奏技巧,對于古箏演奏技巧來說,彈奏指法、演奏者的肢體語言以及演奏者的氣息所呈現的差別都能影響最終呈現出來演奏效果,因此只有完全掌握這些技能,才能讓古箏演奏更加完美。
【關鍵字】古箏;演奏技巧;探析
古箏是一種彈撥樂器,是我國特有的一種民族樂器,古箏的音色非常優美,音域也非常寬廣,很具有表現力。箏的形制為長方形木質音箱,弦架雁柱,可以自由移動,一弦一音按五聲音階排列。傳統的古箏演奏手法采用右手的大拇指、食指、中指、無名指四指撥弦,來演奏古箏音樂的旋律,而左手來控制弦音的變化,用來完善旋律。學習古箏演奏,最重要的是要清楚認識到音準,因此對于聽覺的訓練是非常重要的,要能挺準各個音調和音階,并且古箏演奏者還要能夠給古箏調音。
古箏音樂風格多樣化很具有時代風格,古箏音樂早在公元前5世紀至公元前3世紀的戰國時代就已經廣泛流傳了,而經過漫長的時代變化,經歷了不同的歷史條件下不同的生活狀態,產生出不同的審美觀,形成了不同時代感的古箏音樂風格。比如,古箏樂器的外形也在不斷改革變化中,最初的五弦到戰國末期的十二弦,再到隋朝時期的十三弦,而在唐朝時代是十二弦和十三弦功用,根據不同的歌曲需求用不同的古箏樂器,而在清末時期,古箏出現了十六弦,到了后來十九弦、二十一弦、二十五弦、二十六弦都相繼出現,這都是不同時期的生活風俗不同、審美眼光不同所形成的古箏形體變化。古箏的不同所造成的歌曲風格也會有變化,同時也受當時的社會風格和要求的影響。地域的不同也會造成古箏音樂的風格變化,我國有五十六個民族,不同的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文化和風俗習慣,古箏文化的發展流傳于民間,因此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民族也會形成古箏音樂的多樣化。
古箏音樂的演奏風格受演奏者的演奏技巧不同而不同,演奏者的技巧好壞決定了古箏音樂的音樂結果,而演奏者的風格也會因為他們的個人生活閱歷、文化環境和性格而受到影響。比如,我國著名的古箏演奏家李萌的演奏充滿了現代感,而林玲的演奏又是中收外放型,而周望的演奏風格相對細膩婉轉,這些都是不同古箏演奏家不同演奏風格所體現出來的不同的古箏音樂風格。
古箏演奏彈箏姿勢有很多種,有立式、跪式、盤式、坐式,基本上古箏演奏比較多的是坐式,坐式的話古箏放在琴架上,身體靠近古箏右端大約15公分,兩腳在箏架下自然分開,兩手呈現放松狀態,根據演奏需要,大拇指略微張開,手指自然彎曲,呈現半握型。
右手彈弦的最佳位置是距前梁三公分處,而最佳觸弦點就是在發音段的八分之一處,也就是本音的第三個八度的泛音位置,因為這個位置的聲音是最純凈響亮的,最能吸引聽者的耳朵。掌握了最佳位置和最佳觸弦點,還要掌握不同弦段所呈現出來的音色,這樣就能根據音樂表現的需要,控制音色,讓音樂能有不同的張力。一般來說,靠近前梁處的音色比較明亮,呈現剛勁有力的感覺,而在箏柱1/2處,音色相對比較暗,呈現柔和的感覺。
古箏演奏技巧最重要的就是控制音色的能力,而控制音色就提現在觸弦上,要完全掌握手指、手腕、手臂的運動,要完全掌握和協調相互之間的關系,才能為演奏古箏音樂成功打下基礎。比如彈弦方法中的夾彈法,這種方法是從弦上方到弦下方,呈現45度角,這樣的方法彈出來音色比較飽滿厚實,而在彈奏的時候就要先把無名指自然依放在箏弦上,讓手能夠有所依托。而比提彈法中,手指彈弦的放下恰好與夾彈法相反,這樣的彈奏使得音色清脆,音質更為干凈,這種彈奏手呈現的是懸空的狀態,也要注意保持手型自然松弛狀態,不要緊張。右手彈弦,左手就是按弦,用來控制箏弦的張力和高音,來變化右手彈弦后的余音。按弦的動作要領為身體自然放松,特別是肩膀要放松,手肘自然彎曲,手腕與手背平行擺放,食指與中指自然彎曲放置在古箏琴弦上,按弦的時候主要用食指與中指的指尖肉墊來進行,千萬不能壓手腕。
古箏演奏者的肢體語言也能表現出作品的情感,比如用大幅度的動作來表現出古箏作品要呈現出的強烈情感,反之用小幅度動作來反應溫和的情感,不同的肢體語言能讓古箏作品演奏效果錦上貼花,讓古箏作品詮釋的更好,通過肢體語言引起聽者的共鳴,有情境代入感。
古箏演奏者的氣息與肢體語言一樣在古箏演奏中非常重要,通過氣息的調控,讓氣息和音樂相互融合,這樣音樂才有生命力,引起聽者的共鳴,傳達意境。古箏演奏的時候,呼吸是要有方向的,當彈奏的手指落下的時候是吐氣,手指向上抬起的時候是呼氣,氣息要從丹田流到指尖才開始彈奏,再從指間到丹田形成一個循環,這樣古箏作品才會更加有靈魂。
當古箏演奏準備工作、彈奏技巧、氣息肢體語言、個性風格都相互結合,才會讓古箏演奏更加出色。
古箏音樂是一種雅俗共賞的藝術,深受各階層認識的喜愛,也是我國特有的民族樂器,對于古箏演奏,我們要有一定的傳統文化基礎,這樣不管在進行古箏作品的演奏或者古箏音樂的欣賞都有一定的了解,清楚古箏文化的精髓,才能更好的進行古箏音樂的演奏和欣賞。
參考文獻
[1]成燕.關于古箏演奏技巧的三維解析[J].黃河之聲,2014,(01).
[2]安昀.古箏演奏技巧理論分析[J].天津音樂學院學報,2011.
[3]施娓.論古箏演奏中弦外語言的情感表現[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08).
[4]童力群、童慕蘭.初探玳瑁義甲的選擇對古箏彈奏的影響[J].鄂州大學學報,2012,(06).
作者簡介:王揚(1994—),女,山西省運城市人,民族:漢職稱:學生,學歷:在校本科大學生。研究方向:古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