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敏婷
(廣東文藝職業學院,廣東 廣州511400)
?
各類國外音樂考級引進帶來的新考驗——談國內音樂培訓教師綜合教學能力的提高
林敏婷
(廣東文藝職業學院,廣東 廣州511400)
【摘要】本文通過闡述作者近年調研各類外國業余音樂考級在我國的進展情況,以及目前外國業余音樂考級在我國實施過程中,在師資教學方面遇到的問題,結合ABRSM英皇考級等體系的考級內容和培訓方式,提出了關于提高國內音樂培訓行業教師綜合教學能力的四點想法。旨在整體提高培訓教師能力,使社會業余音樂考級的培訓更規范、更科學,普及藝術教育、提高國民素質。
【關鍵詞】國外音樂考級; 音樂培訓教師; 綜合教學能力
業余音樂考級在我國盛行已久,從筆者尚在讀小學時期,廣州等國內沿海大城市的音樂考級已經發展開來,而到30年后的今天已然成為大眾學音樂者必經的學習檢驗方式和手段。在過去,國內各音樂學院辦的考級、省級音樂家協會辦的考級占主流地位,甚至在以往某一段時期,孩子獲得音樂考級證書能夠成為進入中小學重點班的一種資格,因此在很大范圍內影響著我國廣大業余音樂學習者的學習內容和方式。
隨著我國經濟快速發展,文化行業、藝術教育與培訓行業作為高層次的人民文化生活需求也得到蓬勃發展,家長都紛紛為孩子們選擇合適的音樂科目進行業余培訓學習,既作為綜合素質培養,也作為日后入學特長生等考慮。鑒于中國開放而龐大的音樂培訓市場,近十年來,國外一些知名的考級品牌開始被引進,其中包括在世界范圍享有盛譽的三大英式考級——ABRSM英皇考級、TRINITY倫敦圣三一學院音樂考級、LCM西倫敦大學音樂學院考級以及近年在北美開展的USMCE美國聯邦音樂考級等,紛紛在我國業余考級占據一定市場,據調查我國沿海城市有越來越多考生和老師加入其行列的趨勢。
縱觀該類國外音樂考級的特點,除了科目眾多、可選擇性多之外,有其突出優越之處,便是體系設計完整,所有學生除了演奏之外必須考視唱練耳,高級別還須先通過樂理考試。聽力考試內容涉及多種音樂要素,淺如速度、力度、大小調式聽辨,深到曲式結構、和聲、轉調等的分析,以及音樂時期、作曲家、音樂歷史、不同風格聽辨分析等。此類業余考級內容豐富、選曲面廣、知識量大、曲目新穎、注重考生綜合音樂素養的培養,而越來越受到大家的追捧,并將其與我國傳統的音樂考級進行對比。以ABRSM英皇考級作為參考對象,其1-5級樂理考試涉及的教學內容并不算多,但有與國內傳統樂理教學考試不同的方式和形式,5級樂理有和聲題目、有小篇幅地為歌詞譜曲或為指定樂器續寫旋律的題目,且絕大部分題目類型都是基于具體作品進行解答,如為巴赫的一段作品加上小節線的形式。再看英皇的聆聽部分,我們稱為“視唱練耳”,該部分考試由預備級(入門)到一級至八級都是必考項目。一至五級的考試模式基本一致,分別為:回聲(即模唱)——視唱——節拍聽辨及節奏模仿——樂曲聽辨(按級別分別包含力度變化、速度變化、大小調分辨、風格聽辨、音樂時期聽辨)。六至八級的考試模式基本一致,分別為兩聲部、三聲部聽唱(指定聽出高或低音聲部)——兩聲部視唱(指定視唱高或低音聲部,考官鋼琴伴奏)——轉調聽辨(包含屬調、下屬調、關系大小調)——終止式聽辨(包含完全、不完全、阻礙、變格四種)——樂曲聽辨(包含結構、轉調、織體、主復調、音樂時期等)。特別指出的是英皇所有科目考試,比如鋼琴、聲樂、弦樂、管樂等均使用同樣的樂理和聆聽考試內容。
據悉此類國外考級能夠在申請國外大學時有所附加分,在此種情況下,各地琴行、培訓機構紛紛應市場推出相關的國外考級培訓課程,通常大型培訓中心會將所有科目的考生集中起來學習相同的樂理、聆聽部分的考試內容,但小型機構或私人工作室則只能由同一位培訓老師身兼三職輔導考生,而能夠完全勝任此類考級教學的師資仍是相當缺乏的。由于長期在高等職業技術學院的音樂系工作,筆者經常為人才培養目標和課程設置、實訓課教學等進行市場深入調研,發現目前國外考級師資缺乏的并不是教授演奏、演唱類的教師,而是缺乏能夠勝任樂理、聽力部分教學的教師,而能夠演奏(演唱)、樂理、聽力一手包辦教學培訓的教師更是少之又少。各琴行、培訓機構、進行音樂培訓的私人工作室不斷增加的國外考級培訓市場需求,形成了對教師職業能力的新考驗。據調研顯示,能夠承接必考所有科目教學的老師,是最受培訓中心歡迎、最受家長、學生歡迎的,是教師自身綜合教學能力和職業價值的體現。部分教授器樂或聲樂的老師對英皇或圣三一考級的樂理、聽力教學望而生畏,采取回避的做法,原因在于教師本身畢業后對原有相關知識的生疏、對自身職業提升發展的局限想法,此外也是長期沒有注重職業“一專多能”的拓展。
面對市場帶來的沖擊和競爭,筆者認為作為音樂培訓行業中的教師,如果想要成為行業名師屹立不倒,應該積極提高自身的學科綜合教學水平,直面新體系的考驗,縱向-橫向拓展職業能力,首先做到以下幾點:
思想決定行動和學習的方向,在新形勢下,基層音樂培訓教師應該更新教學觀念,力爭與國際接軌。國外孩子們的音樂學習理念,并非我國普羅大眾的考級“應試型”,而是將提升孩子的綜合素養、對音樂的理解表達融入音樂技能的學習中,以音樂審美為核心,以興趣愛好為動力,強調音樂實踐,鼓勵音樂創造。在教師的教學過程中突出音樂特點,關注學科綜合,國外引進的考級系統,也大多秉承這種理念,融入了審美、實踐、人文。教師作為教學主體研究指導方式時,同時也是對自身的提高。
即使在崗位上工作多年,經驗豐富,筆者仍經常見許多“老”教師利用業余時間參加到各種師資培訓班、教學能力提高班的學習中,跟同行互相探討,不斷梳理原有的知識和教學結構,更新教學理念,學習更先進的教學和培訓的方式,從各類國外考級的方式中汲取教學優點,將精華的部分融入自己日常的教學過程中,不但學生參加各類考級成績優良,各年齡段學生整體音樂素養培養質量也有大幅度提升,從而當之無愧成為行業的名師。
網絡時代的音樂培訓教師,也必須掌握先進的現代化教學手段。引導學生學習樂理、視唱練耳等科目的時候,都可以適當加入多媒體的教學元素。比如,目前已有不少應對國外音樂考級科目產生的教學應用軟件,在蘋果公司線上商店也能下載到相應的APP練習軟件,從而展開更有趣生動、有效互動的業余音樂練習,既帶給學生全新學習體驗,也是教師學習新教學方法的好方式。
最后,不要忘記“團隊教學”這個極之有效的理念!教師們可以組建優秀的教學團隊,共同開發培訓課程,共同研究國外考級教學的難點,各自發揮教學優勢和長處,更可以脫開一些傳統音樂培訓教科書的禁錮,一同開發輔助的練習教材,打造高層次的團隊教學品牌!
總之,在當前的環境下,業余音樂培訓作為實施素質教育眾多途徑中重要的一環,教師主體的教學能力至關重要。參加各類考級、獲得怎樣的考級成績絕對不是衡量培訓教學質量的唯一途徑,但如何取其精華吸收優秀考級系統的培訓方式、提升培訓質量、增強自身綜合教學能力、同時去除考級帶來的不必要教學壓力、以全新面貌迎接新藝術培訓時代的考驗,對于當前行業音樂培訓教師們有著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意義。
作者簡介:林敏婷(1979—),女,廣東汕頭人,本科學士,音樂學講師,現任廣東文藝職業學院音樂系音樂表演教研室主任。研究方向:鋼琴演奏與教學、鍵盤即興演奏與教學、高等職業教育音樂人才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