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雩麒
(華東師范大學,上海 200000)
古希臘音樂與神話的關系
尚雩麒
(華東師范大學,上海 200000)
西方音樂的歷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臘、古羅馬時期。古希臘神話是歐洲文學藝術的源泉,與這一時期的音樂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本文從音樂的源頭、古希臘的樂器、宗教儀式中的音樂與神話以及古希臘音樂中的神話四個方面分析了古希臘音樂與神話的關系,以期為古希臘音樂文化提供更全面的解讀。
古希臘音樂;古希臘神話
古希臘神話是西方最早的文學藝術形式,是歐洲文學藝術的源泉。作為文學藝術中重要的內容,西方音樂的歷史起源于古希臘、古羅馬時期,古希臘時期的音樂自然與古希臘神話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古希臘神話大致可以分為:神的故事和英雄傳說兩大類,其中,神的故事又包括神的產生、活動、相互關系、人類的起源等,集中體現了人文主義的精神力量。它不僅記錄了音樂的起源與發展狀況,而且也是西方音樂創作的素材之源。現根據對國內外西方音樂史著作的分析整理,將古希臘音樂中音樂與神話的關系簡述如下:
古希臘人認為音樂是由諸神創造的,其最初的歷史是同神的崇拜、各種神話故事、傳說交織在一起的。在希臘語中,“mousike”意為“屬于繆斯女神的東西”,“music(音樂)”一詞源于“muse(繆斯)”,繆斯女神是宙斯的九個女兒,負責掌管包括音樂在內的各門藝術。
古希臘人的神的意識其實起源于人類蠻荒時期對大自然的朦朧認識,帶有父系社會的原始烙印,與諸神有關的神話傳說的獨特之處在于神與人是“同形同性”的。神是有生命行為的實體,被分成男女兩大性別,被賦予人的稟性,諸神善知過去和未來,智慧權力各不相同。相傳古希臘眾神都居住在希臘北部最高的奧林匹斯山上,其中著名的太陽神阿波羅、智慧與保護神雅典娜、狩獵和月亮女神阿爾忒彌斯以及文藝女神繆斯都是藝術之神。在古希臘神話中,音樂起源于神,有著一種神圣的源頭:它的發明者和早期實踐者是神和半神。基于對神的崇拜和敬仰,音樂由于與神話聯系在一起,因而也被認為具有一種能夠驅魔治病,凈化肉體和靈魂,使人崇高向善的神性,在古希臘人的生活中具有重要的統治地位。如阿波羅曾用琴聲醫好箭傷,詩人泰勒塔斯奉神諭去往斯巴達用音樂撫慰斯巴達士兵的傷痛,提高士氣。
古希臘的樂器主要有已以里拉(lyre)、基薩拉(Kithara)為代表的弦樂器和以阿夫洛斯管(aulos)為代表的管樂器。
里拉琴傳說由宙斯(Zeus)授予阿波羅(Apollo),所以演奏里拉琴常在崇拜太陽神阿波羅的儀式上使用。它由手指或撥片撥弦發聲,最初是用龜殼包著獸皮制成共鳴體,上有兩根彎曲的支柱,在支柱的橫檔上系著5至12根羊腸弦,是供業余演奏者使用的較簡單的樂器。基薩拉琴是由里拉發展而來的樂器,具有更重要的地位。體積較大,共鳴箱是木制的,多為7弦琴,聲音較里拉更大,做工更精致,既用于史詩朗誦和歌唱伴奏也用于技巧性的獨奏,是供專業演奏者使用的樂器。里拉琴被希臘人視為智慧和穩健的象征,大基薩拉琴則更多由男人演奏。
阿夫洛斯管常被用于祭祀酒神狄奧尼索斯(Dionysus),為一種“酒神贊歌”的詩歌演唱伴奏。有單管和雙管兩種類型,其中雙管使用更為普遍,一管有孔能演奏旋律,一管較粗可以奏出持續的長低音,演奏時雙手各持一管,呈V字形,有多聲效果。阿夫洛斯管聲音尖銳刺耳,具有很強的穿透力,具有狂放和野性的力量,因此自公元前700年以來被廣泛用于各種宗教儀式、宴會、隊列進行中,特別是酒神節慶典中狂野熱烈的歌舞。后酒神頌歌發展為悲劇后,阿夫洛斯管也用于其中。
從古希臘這兩種主要樂器的使用來看不難發現,樂器的產生與發展、服務對象,都與神或神話有關。以里拉琴為代表的弦樂器歷史更早,并且由于在古希臘人的神系中,太陽神阿波羅的地位顯著高于酒神狄俄尼索斯,太陽神是公正、和諧、適度和節制的象征,代表理性與光明;而酒神是狂歡濫飲、迷亂忘我、激情四溢的化身,因而里拉琴在西方傳統中被視為更正統的樂器,至今其形狀也常被視為音樂的象征和標志,兩種樂器分別表現出截然不同的音樂性格,這也是古希臘神靈崇拜的具體表現。
古希臘宗教節日繁多,宗教儀式不僅包括一些全希臘性質的節日,如奧林帕斯山的宙斯節、德爾斐的阿波羅節、雅典的泛雅典娜節等;還包括全希臘競技會,如雅典競技會、酒神競技會等,音樂比賽是競技會的重要組成部分。公元前586年,在德爾斐為祭獻太陽神阿波羅的皮底亞(Pythian)競技會上,薩克達斯(Sacadas)用阿夫洛斯管演奏了樂曲《皮底亞諾莫斯》(Pythiannomos)奪得錦標。這首標題音樂作品,生動地描繪了太陽神阿波羅和毒蛇搏斗并戰勝毒蛇的過程。樂器在祭祀儀式或全希臘的競技會中的使用,以神話為內容的樂曲的比賽,都顯示出神話滲透在古希臘人音樂生活的方方面面,對音樂和樂器的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
(一)荷馬史詩(Homer Epic)被西方人看做是古代最偉大的的史詩
是“養育西方文明乃至全人類思想的偉大源泉和‘源初母液’”。荷馬史詩形成于公元前9世紀末到前8世紀,口述文學開始轉變為文字形式,是西方文學史上最早的正式的書面文學作品。它由《伊里亞特》和《奧德賽》兩部分組成,是以特洛伊戰爭為題材的英雄史詩。
(二)早期希臘音樂中的頌歌是為重大儀式寫作的詩歌
“頌歌”(Ode)一詞的意義是“合唱歌”因而頌歌皆為華美的合唱形式,格律較為自由,唱時伴有舞蹈和樂器演奏。以太陽神頌歌(Paean)和酒神頌歌(Dithyramb)最為突出。合唱詩歌最著名的職業詩人是品達羅斯(Pindaros),他將最早的合唱頌歌詩人阿爾克曼的三部性結構發展完善,形成“正—反—合”的三部性結構,用“正”來贊美感謝神,再在“反”中講述神話典故,把勝利者的過去和當前的榮譽聯系起來,最后用壯麗的訓誡格言“合”結束,這種結構以“品達羅斯頌歌體”而著稱,達到了希臘合唱頌歌的最高峰。
(三)戲劇
古希臘戲劇產生于希臘宗教神話,分為悲劇和喜劇兩種。希臘人將悲劇(Tragedy)稱之為tragoidia,大致意思為“山羊歌”,由“山羊”(tragos)和“歌”(ode)組成。悲劇由酒神頌歌發展而來,在祭奠酒神活動中,人們身著羊皮,頭戴花冠模仿酒神侍從,在阿夫洛斯管樂聲中歌舞。悲劇取材于神話傳說和荷馬史詩,主題常是英雄人物與不可抗拒命運之間的沖突。由于悲劇被視為一種對群眾進行宣傳教育的有效方式,常由官方出面直接組織創作和演出,向百姓發放津貼鼓勵觀看,并每年春季舉辦盛大的戲劇比賽,這使得悲劇這種藝術形式得以發展和傳播,與此同時,其中所涉及的神話及神話所蘊含的人文主義精神也在無形中被接受和傳播。
從分析整理中可以看出,古希臘神話存在于古希臘音樂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不僅是歐洲文學藝術的源泉,也是西方音樂,古希臘音樂起源、發展和創作的源泉。不管是作為西方音樂歷史的起源的古希臘音樂還是作為西方文學藝術源泉的古希臘神話,都是世界文明,以及西方音樂文化的重要成果和寶庫,二者碰撞所產生的交流融合之花,對于我們進一步解讀古希臘音樂,乃至今天西方音樂藝術文化都有著重要的歷史和現實價值。
[1]施瓦布(Schwab,G.)[德],曹乃云譯.希臘古典神話[M].南京:譯林出版社,2013,12.
[2]唐納德·杰·格勞特克勞德·帕利斯卡[美],余志剛譯.西方音樂史[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10,9.
[3]程志敏.荷馬史詩導讀[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1.
[4]沈旋,谷文嫻,陶辛.西方音樂史簡編[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12.6.
[5]王晡.《西方音樂史》電子版.
[6]王丹丹.外國音樂簡史[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7,9.
[7]于潤洋.西方音樂通史(修訂版)[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13,12.
[8]余志剛.西方音樂史簡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