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毅梅
(晉中學院音樂學院,山西 晉中 030600)
論美聲唱法對聲樂文化的影響
李毅梅
(晉中學院音樂學院,山西 晉中 030600)
美聲唱法是歌唱藝術中的一種,起源于意大利。這種歌唱藝術傳入中國時間不長,但隨著社會不斷的發(fā)展,美聲唱法實現了與我國民族聲樂的交融,美聲唱法也在逐漸的被廣大人們所熟識,經過一系列的發(fā)展形成的全新的聲樂學派,更是創(chuàng)造出了具有時代意義的作品,本文主要從美聲唱法對聲樂文化、藝術歌曲創(chuàng)作、聲樂學派發(fā)展、專業(yè)聲樂教育等多個方面產生的影響加以分析。
美聲唱法;聲樂文化;影響
美聲唱法在歐美音樂中占據著重要的位置。由于該唱法具有極強的穿透力,可以將歌曲中的情感充分的表達,將歌唱與情感融為一體,演唱過程中帶給人們美的享受,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聲樂文化的發(fā)展。美聲唱法于20世紀傳入中國,給中國的聲樂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并且完美的融合于中國聲樂文化,推進了中國聲樂文化體系的發(fā)展。
美聲唱法是歌唱藝術中的一種,起源于意大利。這種唱法具有直指人心的魅力,通過運用這種唱法,可以將歌曲中的情感充分的表達出來,是西方聲樂文化發(fā)展過程中的精華部分。美聲唱法不同于其他唱法,其具有濃郁的西方色彩[1]。
在聲音的展示方面,美聲唱法聲音洪亮,感情處理方面較為細膩,有非常高的藝術價值。在演唱技巧的控制方面,共鳴是重點需要重視的方面,所謂共鳴,就是指歌唱者在演唱的過程中要實現身體各個部位實現聲音的統(tǒng)一,能將真假聲進行靈活的轉化,形成聲區(qū)的融合,以此達到聲音的統(tǒng)一與飽滿的音色,除此之外,咬字也是美聲唱法中不容忽視的要點,在歌唱過程中要把握對元音的控制,保證元音的連貫和清晰,從而提升歌曲的藝術效果[2]。
隨著美聲唱法的不斷發(fā)展,已經成為專業(yè)聲樂文化中不容忽視的一部分。美聲唱法的發(fā)展不僅實現了我國聲樂藝術教學的發(fā)展,還推動了民族聲樂學派的發(fā)展,不僅加強了藝術歌曲的創(chuàng)作水平,對于我國聲樂文化的發(fā)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美聲唱法對于藝術歌曲創(chuàng)作產生的影響
由于美聲唱法走進中國,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接觸西方聲樂文化,并對中西方聲樂文化兩者進行對比和反思[3]。在反思的過程中,藝術專家學者對西方聲樂演唱文化的理念和創(chuàng)作方法進行分析,運用精華部分對東方聲樂文化進行改革,極大程度上促進了中國藝術歌曲的發(fā)展,直至30年代,我國著名藝術家黃自、冼星海對西方藝術歌曲進行深入的分析,將美聲唱法中的精華部分融入到我國藝術歌曲的創(chuàng)作中,創(chuàng)作出了大量的以美聲唱法為核心的抗戰(zhàn)歌曲,到20實際50年代,羅宗賢、方韌等藝術家對美聲唱法進行更深層次的分析,將美聲唱法的演唱技巧與民族聲樂藝術結合在一起,創(chuàng)造出了具有中國特色的藝術作品。
(二)美聲唱法對于聲樂學派發(fā)展產生的影響
戲曲作為我國傳統(tǒng)聲樂藝術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演唱主要以真音為主,因此音域較窄。在戲曲藝術的演唱過程中注重對字的控制,字音婉轉,運用悠揚的字音來對戲曲中的故事進行表達,對曲中的情感進行表達。這種藝術表現形式具有濃郁的東方色彩,其局限性在于無法更好的與西方文化交融。而美聲唱法作為中西方聲樂文化的紐帶,能更好的將西方文化融入到東方文化中,對中西方文化交融提供了良好的接口。由于美聲唱法的影響,戲曲在不斷融入美聲唱法的同時形成了現代民族聲樂藝術框架,在極大地程度上促進了民族音樂學派發(fā)展[4]。
在美聲唱法的影響下,我國民族音樂學派也得到了不斷的完善,歌唱形式豐富多彩,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培養(yǎng)出了一批又一批的民族藝術歌唱家,例如彭麗媛、李谷一、宋祖英等等。通過美聲唱法,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了解中國民族聲樂,美聲唱法為中國音樂文化走向世界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三)美聲唱法對于專業(yè)聲樂教育產生的影響
美聲唱法經過長期的發(fā)展,已經成為我國專業(yè)聲樂教育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早在20世紀初期,我國就已經開始進行對美聲唱法的研究,經過多年的研究逐漸形成了以美聲唱法為基礎的聲樂教學內容。在初期,主要是以蕭友梅和楊仲子為主要代表的音樂先驅,在對中西方聲樂文化進行研究的過程中,將美聲唱法納入到聲樂專業(yè)業(yè)教育體系中,由此,拉開了我國專業(yè)聲樂教育的序幕。在這之后,以周小燕為主要代表的專業(yè)聲樂演唱教育者對美聲唱法專業(yè)教育內容上進行完善,在此基礎上細分了專業(yè)聲樂教育體系,促進了聲樂專業(yè)教育的發(fā)展[5]。到目前為止,以聲樂教學為主的培訓機構數量也在不斷的增多,各大院校和教育機構音樂專業(yè)中均開設了美聲唱法專業(yè),對美聲唱法的技巧和內容進行系統(tǒng)化的講解,美聲唱法也被越來越多的人青睞,美聲唱法的精髓也被越來越多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得以使用,更大程度上促進了聲樂教學的發(fā)展。美聲唱法的融入解決了中國藝術歌曲單一的創(chuàng)作技巧和方法的問題,實現了中國藝術歌曲的豐富度。在美聲唱法的影響下,我國的藝術歌曲內容得到不斷的完善并開始與世界接軌,為中國民族聲樂走向世界鋪平了道路。
美聲唱法進入中國之后,從多個方面都對中國聲樂文化產生了影響,美聲唱法在一定程度上豐富了中國聲樂文化的藝術技巧、藝術創(chuàng)作,兩者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美聲唱法的發(fā)展也為民族唱法奠定了基礎,為其形成創(chuàng)造了條件,但是在美聲唱法的形成中也存在著相關的問題,例如在美聲教學過程中,大多數人對美聲唱法的技巧運用存在著一些問題,相關技巧的理解還存在著偏差,而由于在目前形勢下,對美聲唱法的欣賞中,群體也越來越現代化,導致上述情況的主要原因在于美聲唱法與民族音樂沒有進行及時的融合。因此,還應加強對美聲唱法的研究,解決其與民族傳統(tǒng)文化之間交融的障礙,從而促進中國聲樂文化更好的發(fā)展。
[1]郭克儉.學科概念驅動下的自覺意識(下)——1997至2007年我國(大陸)聲樂學術敘事考索[J].音樂研究,2008(6):81-101.
[2]張?zhí)旎郏钋蓚ィ骄棵缆暢ㄔ谥袊晿纷髌方虒W與演唱中的咬字問題[J].音樂時空,2015(15):61.
[3]王麗娜,郝寶珠.高師聲樂教學中關于美聲唱法和民族唱法相互借鑒與融合之探究[J].人民音樂,2010(9):59-61.
[4]宋永強.民族唱法與美聲唱法的審美差異與相互借鑒[J].藝術科技,2014(1):42.
[5]蔣奕嬪.論民族聲樂之與時俱進——兼議美聲唱法對我國民族聲樂影響的幾個階段[J].科教文匯,2006(1):9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