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彬彬
(廈門大學嘉庚學院,福建 廈門 361000)
民族民間舞蹈教學方式的研究論述
鄭彬彬
(廈門大學嘉庚學院,福建 廈門 361000)
高校舞蹈專業教學當中民族民間舞蹈課程是基礎課程,學習民族民間舞蹈教學,可以促進我國傳統民俗文化的學習,體驗我國的民間文化,創設特定的情境,利用多種教學方式,開展民族民間舞蹈教學方式。這是我國在傳統文化發展過程當中,逐漸積累出來的優秀的民族文化。在不斷發展的過程中,我國民族民間舞蹈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出現一些問題,本文論述我國民族民間舞蹈教學方式存在的問題,并且提出具有針對性的改革方式,使我國民族民間舞蹈教學方式可以得到有效的改進,使我國優秀的民間舞蹈文化得到有效的繼承和發展。
民族民間舞蹈;教學方式;發展建議
在我國社會的發展過程中,我國民族民間舞蹈具有獨特的文化韻味,將我國人民的精神理念進行繼承,可以將不同民族的審美思想和各種傳統文化形式良好的反映出來。民族民間舞蹈具有自身的藝術魅力,不能只是單純依靠社會群眾進行傳承。高校民族民間舞蹈教學可以有效的傳承民族民間舞蹈,當前民族民間舞蹈教學的主要任務就是提高舞蹈的教學質量,培養學生的藝術素養。本文主要結合當前我國民族民間舞蹈教學的現狀,提出具體的改革措施,促進我國民族民間舞蹈更好的發展。
(一)涵義
民族民間舞蹈教學的基礎就是我國的傳統文化,其發展依據就是民間文化特征。各個不同的高校主要利用各種不同的教學模式,使舞蹈專業的課程建設得到有效的強化。當前各個高校普遍重視民族舞蹈教學,民族民間舞蹈教學具有很強的民族性,而當前現代舞蹈給民族民間舞蹈帶來很大的沖擊,因此當前很多的高校民族民間舞蹈的實際教學質量不是那么理想。一些學生的在跳舞的時候沒有自己的特點,缺乏風格和獨特的情緒,給人依然所容納無味的感覺。高校民族民間舞蹈教學可以有效的繼承我國的舞蹈文化,實際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和我國的民族文化的發展具有直接的關系。當前民族民間舞蹈教學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一些教師過于重視其中的知識理論,讓學生去模仿自己的動作,在這個過程中,沒有重視學生的舞蹈素養的培養,也會將學生的文化理論進行拓展。除此以外,當前的媒體對于學生的影響很深,學生對于傳統法的民族藝術了解的越來越少,缺乏對于民族民間舞蹈的重視,這樣一來,民族民間舞蹈教學質量的提高就會受到阻礙。
(二)民族民間舞蹈教學的意義
1.繼承我國傳統的優秀民族文化
民族民間舞蹈繼承我國民族文化的精髓,民族民間舞蹈將我國的民族風俗風情完整的繼承下來,其中包含著民族文化和社會風俗等各個方面。民族民間舞蹈是我國民族文化中非常重要的內容,因此高校開展民族民間舞蹈具有很大的意義。
2.對學生具有塑造意義
舞蹈對于個人的發展具有很大的塑造作用,學生練習舞蹈,可以將自身的形體美進行鍛煉,不僅如此,還可以培養學生的精氣神。無論誰哪種風格的舞蹈,都可以發揮出陶冶情操的意義。針對民族民間舞蹈,可以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接觸到我國各種民族文化所包含的各種不同的文化,學生在學習舞蹈的過程中,可以有效的結合文化和舞蹈,從而幫助學生接受我國的民族文化。尊重我國的文化多樣性。
(一)教師沒有深入了解民族民間舞蹈文化內涵
我國民族民間舞蹈是從我國的人民群眾的社會生活中提取出來的,可以將群眾生活的情感充分的反映出來,主要是由群眾創造和組織出來的舞蹈形式。民族民間舞蹈主要就是我國各個民族日常生活和勞動的縮寫,是我國民族文化在長期發展過程中沉淀下來的。但是我國有一些高校并沒有對民族民間的文化內涵充分的了解,因此也就無法讓學生進行領悟,學生對于舞蹈中包含的民族歷史文化無法深入的體會,無法將其形象有效的表現出來,使其教學質量逐漸得到降低。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對于民族民間舞蹈當中包含的民族民俗文化充分的了解,讓學生可以對于民族的特點充分的認識,明確其中的審美特征,深入的學習民族民間舞蹈。
(二)部分教學方式存在著問題
當前的高校民族民間舞蹈教學,主要就是教授學生相關的舞蹈動作和技能,教師的主導作用過于強調。雖然教師在舞蹈教學過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其中最重要的還是學生創造性和靈活性的發掘。民族民間舞蹈教師主要利用的還是傳統的教學模式,隨著社會的發展,傳統的教學方式已經無法滿足學生的發展需求。如果一直采取傳統的教學方式,那么學生就會開始排斥舞蹈教學,使民族民間舞蹈教學失去了教學意義。對于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是一種限制。
(三)教學過程中沒有投入感情
民族民間舞蹈包含我國的歷史文化內涵和風俗特色,將創作者的情感和智慧進行有效的凝聚,每一個民族的情感表達方式都是不同的,對于舞蹈的獨特內涵起著決定性作用。因此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就要適當的投入感情。民族民間舞蹈教師不僅要讓學生掌握相關的舞蹈技能和理論知識,還要融入自己的感情,幫助學生更好的了解舞蹈的內涵,有效的展示舞蹈的靈性。高校民族民間舞蹈教師過于重視舞蹈動作的美觀性,以及學生對于舞蹈技能的掌握程度,忽略教學過程中情感的講解和學生自身的情感投入。民族民間舞蹈教學主要就是為了讓學生了解民族舞蹈的內涵,讓學生可以掌握其中包含的深刻寓意。
(四)舞蹈教材選擇的不夠合理
民間舞蹈教學的基本工具就是舞蹈教材,舞蹈教學可以將舞蹈教學大綱具備具體化和形式化,是學生獲取知識的有效渠道。但是很長時間以來,我國民族民間舞蹈教材無論是在內容的選擇方面,還是內容編排形式方面,都沒有進行轉變,這種情況是無法滿足當前的教學發展的需要,對于教學方式的創新也是一種約束,除此以外,一些并不是專業的藝術院校的在舞蹈教材的選擇的方面,主要就是借鑒了舞蹈藝術院校的教材,專業性非常強,對于學生的訓練具有很高的要求,學生在舞蹈教學和課程體系的選擇方面,并沒有結合學生學習狀況和身體素質,無法將所有層次的學生的進行適應。
(一)選用互聯網的教學方式
當前高校教育主要發展趨勢就是信息化,當前世界上最為關注的就是互聯網的發展。因此互聯網和教育領域結合也是非常關鍵的,傳統的教學模式就是教師在講臺上講,學生在臺下被動的聽,課堂教學顯得沒有任何生機,每節課都是同樣的時間,每節課都是在同樣的地點。針對互聯網教育,學生可以在任何地點和任何時間,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內容。例如在學習朝鮮民族的空中旋體和墊步以及維吾爾族民族舞蹈中的跪轉等元素的時候,學生可以通過互聯網教學進行自主性學習。
互聯網教學模式主要就是在師生分離的情況,主要是借助互聯網信息技術,是一種高效的新式教學方式。利用這種教學方式,可以做到以學生為中心,教師主要發揮指導和引導的作用。在未來的民族民間教學活動當中,互聯網就會成為主要方式,成為信息和知識的主要載體,在高校民族民間舞蹈教學過程中,教師利用互聯網進行教學,而學生也利用互聯網進行學習,在學習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都可以在網上交流。利用互聯網教學,教師需要將傳統的教學模式進行拋棄,主要利用信息技術,對教學進行輔助,使其可以對民族民間舞蹈教學形成更好的輔助。
(二)采用智能軟件的教學模式
當前每個人生活都離不開手機,智能手機方便攜帶,可以及時的進行互動,對于人們會產生很大的影響,手機的功能在近些年也逐漸強大起來,非常方便進行網絡連接。當前互聯網的搜索是非常豐富的,手機當中具有豐富的APP引用軟件,在收集當中的APP舞蹈圈中,具有很多的相關欄目,可以結合自己的實際需要,進行搜索,如果想要學習民族民間舞蹈,可以在民族這一欄當中進行搜索,查詢各種有關的民族民間的相關教學視頻和文字教材等。很多相關的舞蹈視頻都是可以免費進行觀看的,在舞蹈圈當中看到相關的網址和微信公共賬號以及微博賬號,在手機當中的微信軟件當中,可以關注一些公共賬號,可以定期將最新的舞蹈信息傳遞到手機當中。教師可以將自己講課的時間進行分享,和學生一起進行討論和評價。教師可以在上課時間,利用自己的智能手機獲取有關舞蹈的信息和舞蹈動作。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將他們學到的知識進行分享。除此以外,教師需要鼓勵學生利用互聯網查詢資料,觀看有感民族民間的舞蹈視頻。
(三)學習有關互聯網的課堂教學模式
當前很多學生都開始利用網絡學習民族民間舞蹈動作,將相關的教學內容進行分辨,非常方便進行學習,還可以很方便的就會獲取相關的學習資源,在民族民間舞蹈動作過程中,教師主要發揮輔導作用,教師教的動作可以在網絡上查閱,甚至可以地動作進行分解,方便學生深入的學習。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利用移動終端印上一些民間具有原生態的舞蹈教學場景、學生通過網絡平臺,可以對舞蹈理論知識和舞蹈動作進行學習,可以將民間舞蹈生動化和具體化進行掌握,例如學生在學習蒙古族的筷子舞和維吾爾族的民間舞蹈的盤子舞等各種比較枯燥的動作學習,教師很難將教學目標進行實現,利用網絡進行學習,加上一定的音樂節奏,讓學生對舞蹈動作產生激情,使課堂教學效率得到有效的提高。
在溝通的過程中,學生可以利用微信等社交軟件進行交流,教師可以利用手機進行有關視頻的教學,或者在短時間內進行授課指導。教師和學生也可以利用手機進行深入的交流,利用手機觀看微視頻,這樣一來學生就可以隨時隨地的進行學習了。連接互聯網和舞蹈藝術,學生可以利用手機將教師的授課動作拍攝下來,記錄關鍵的動作,學生在課下可以進行有效的鞏固。除此以外,還可以針對具體授課內容,進行拍照、錄音錄像等,讓學生在課后不斷復習,將學生的創作進行有效的激發。
(四)創建多元化的教學方式
民族民間舞蹈教學具有非常重要的共性特征,也具備一定的個性特征,教師要將教學實際進行有效的結合,探索出具體的教學方法。比較常用的就是組合教學法,具有整體性和靈活性。針對整體性,可以有機的聯系各種學過的動作和形態以及步伐,成為學生自己獨特的感悟。而靈活性主要就是結合各個步驟,以實際教學需求為基礎,適當的調整要具有目的性,使學生的組織能力和創造能力得到有效的培養。可以利用感性教學法,舞蹈的本質就是表達和抒發自己的情感,當前的教學過于重視技巧,對于具有難度的技巧,學生很難有毅力去堅持學習,因此需要有效的激發情感。教師可以才能夠舞蹈的精神層面出發,民族民間舞蹈主要是在我國的豐富的文化底蘊和情感當中發展而來的,因此可以讓學生的學習舞蹈背后的民族風情和生活習俗。
民族民間舞蹈教學是我國璀璨的民族文化,因此其教學方法的研究是特別重要的,可以促進民族民間舞蹈教學流傳下去。
[1]趙麗敏.由“非物質文化遺產”引發的對民族民間舞蹈教育的思考[J].藝術教育,2013,04∶12-13.
[2]黃斯.當代中國民族民間舞蹈教育教學模式的分析與思考[J].北京舞蹈學院學報,2013,01∶13-16.
[3]張沛.高校民族民間舞蹈教學創新研究——試析以普高生為主體的舞蹈教學[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1,06∶265.
[4]羅銀偉.少數民族民間舞蹈文化保護與傳承的探索——淺析云南藝術學院舞蹈學院“非遺進校園”[J].大舞臺,2011,12∶197-198.
[5]朱紅.在民間舞教學體系中延伸民族舞蹈文化——談民族地區專業舞蹈院校的民間舞蹈教育[J].科技創新導報,2012,18∶107-108.
[6]尹建宏.中國民間舞舞臺編創的文化處境與價值追求——訪北京舞蹈學院郭磊教授[J].北京舞蹈學院學報,2010,02∶106-115.
[7]吳崟.高校民族民間舞蹈教學存在的問題及改進措施研究[J].大舞臺,2015,11∶204-205.
[8]袁志敏.中國民族民間舞教學法的探索與創新——以遼南高蹺秧歌舞為例[J].大學教育,2016,01∶54-55.
[9]林靜.保護民族民間舞蹈文化語境下的舞蹈教學改革芻議[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2,10∶35-36.
[10]朱宇翔.中國民族民間舞傳承方式研究——民間舞教學與民間舞蹈比賽比較分析[J].黃河之聲,2013,19∶75-76.
鄭彬彬(1983—),女,晉江,廈門大學嘉庚學院,研究生碩士,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