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黎華
(邵陽學院,湖南 邵陽 422000)
高校音樂專業理論課程開放式教學理念的價值審視
謝黎華
(邵陽學院,湖南 邵陽 422000)
開放式教學是一種全新的教學理念,“民主、自由、開放、尊重”是其核心價值。開放式教學理念在高校音樂專業教學實踐中具有重要意義,其置于首位的情意教學目標彰顯出音樂專業教育終極追求,其對教學情境的創設的關注,為音樂教育的淘養人的功能提供了廣闊空間,是高校音樂專業實現內涵式發展的必由之路。
開放式教學;封閉式教學;生成
“開放式”教學理念是一種新的教學理念,相比較于傳統的封閉式課堂結構的教學理念提出的,這個概念源于1921年英國人尼爾創辦的夏山學校,學校文化是“民主、開放、自由、尊重”,學校的教育是為學生提供寬松的而學習氛圍,培養學生自信、自由的理念。開放式教學理念注重學生理性思維發散性和連貫性的的發展。上世紀三十年代美國進步主義教育派積極主張開放式教學。隨后這種全新的教學理念被廣泛地運用到世界各地。開放式教學理念在具體的教學實踐領域,逐漸吸收融合建構主義、認知主義、人本主義等理論的精華,形成一種全新的、系統的教學方式。
相比較于我國傳統的“封閉式”教學理念比較,“開放式教學”已然是一種進步的教學方式。傳統的“封閉式”教學是一種以“授——受”為主線的教學模式,顯性的知識、技能是教師追求的主要目標,教材是師生聯系的主要的課程資源,教學過程結構化明顯。“開放式教學”打破傳統“授——受”為主的教學過程,追求一種開放式、生成式的教學過程,教學目標外延更加廣泛,突破知識與技能的追求,更加關注學生隱性的心理品質的形成,關照學生的情感、體驗、尊重學生自由意志和注重學生創新品質形成的教學。在“開放式教學”課堂上,課程的意義不再局限于文本的教材,是師生共同發現、探究的過程,是師生交互而產生的“教育事件”,課堂上的突發事件、學生在探究過程中的非標準化思維、甚至課堂以外各種事件等都被視為有價值的教育資源,進入課堂。故開放式教學是關注人的整體心理發展的教學,極富人性化的教學,是立足于“人的生命完整性”的教學。
開放式教學對于音樂專業的教育教學實踐具有重要意義。開放式教學,在教學實踐中首先包括教學理念的開放,然后是教學目的開放,教學內容的開放、教學實施過程的開放,教學組織形式的開放、教學評價的開放。開放式教學為音樂專業人文教育的實現開拓的多樣的渠道。
(一)置于首位的情意教學目標彰顯音樂專業教育終極追求
音樂專業是一門特殊的人文學科,陶冶情操是其學科專業的根本價值。中國的先秦教育系統中的“六藝”,就把音樂學科的教育置于重要地位。西方古希臘同樣把音樂專業的教學賦予重要意義,根據歷史典籍介紹,早在古希臘時期,歐洲的教育家、思想家就認識到音樂藝術的凈化人心靈的功能、治病的功能等。音樂專業因其能培養人的情感和高尚的情操,自古以來就被東西方各國置于教育教學領域中的重要地位。然而,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科技對人類社會的生產、生活、文化、教育等個領域都產生了廣泛而深刻的影響。教育教學實踐領域表現出一種病態的科學主義傾向,高校成為人才加工工廠,走向一個“模態式”發展,人文主義在高校教育“工業化”的強勢宰制下日益衰弱。我國高校音樂專業的教學過度追求訓練學生音樂知識與技能,傾向于職業技術教育的價值取向。高校音樂教育教學領域人文陶冶的教育價值在強勢的“技術性、職業性”被遮蔽。高校的終極教育目標是促進“全人”的發展。無論是人文學科、還是自然學科或社會學科都以人的發展為教育旨歸。音樂專業學科根本價值在于陶冶人情操,人文精神的熏陶是音樂教育的學科特征,在高校音樂專業的教育教學實踐中,人文素養教育之價值在任何時代都是無可替代的。
高校音樂專業人文教育價值被遮蔽的原因是多方面:首先在音樂專業教學的價值理念上,長期的培養人的全面發展的教育目的讓位于社會功利性的價值追求。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謀職競爭愈來愈激烈,為了讓學生能在競爭激烈的社會中贏得優勢,高校音樂教學強調音樂專業知識與技能的教學,音樂專業的學生更是為了獲得者一技之長,在音樂專業知識與技能這些顯性的指標上花費大量的實踐與精力;在課程與教學過程中,課堂成為音樂知識與技能的基地,全然成為一個關涉音樂知識與技能的“授——受”封閉式課堂;教學方式局限于講授、談論等傳統方法。此就是在傳統的教學理念封閉式課堂教學特征。然而,音樂藝術是重要的人文藝術,作為高校音樂專業教學實踐中師生溝通的橋梁,文化是音樂重因子,文化本身就有開放性,故與音樂專業教學實踐中,必然關涉教師與學生情感、精神、態度、想象等等心理活動。這些重要的心理質素在傳統的封閉式教學中難以順利開展,倍力樂音樂專業教育的終極追求。開放式教學采取開放式教學目的,其中情感、態度、價值觀被置于開放式教學的首要目的,揭示和彰化了人文教育的核心理念,符合高校音樂專業的學科特征,利于實現音樂專業終極教育目標的追求。
(二)關注教學情境的創設,為音樂教育的“淘養”功能拓道
高校音樂教育要充分發揮其對人陶冶情操的功能,以此涵養人的人文素養。人文教育的特點在于“育”,有著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特點,具有長期性和潛在性,它與顯性的知識技能的教育明顯不同,知識技能的教育特點在于“學”。關于人的教育,扼要地說陶冶情操的“育”是一種藝術,而關涉知識技能的“學”是一種技術。高校音樂專業的教育實現對人的“淘養”功能,必然要求在專業教學實踐中,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傳統的封閉式教學課堂,關注的是教師如何有效地把音樂專業知識與技能傳遞給學生,讓學生能夠在課堂迅速掌握相關的知識技能,教師為學生提供的是一條通道,一條輸送知識與技能的通道。開放式教學關注教學情境的創設,教學情境是開放式教學順利實施的重要條件。開放式教學情境與傳統課堂的輸送知識與技能的教學通道有著質的區別,教學情境是立體的,它的創設需要教師的教學智慧,運用多元的教學方式,憑借多種現代傳媒技術來實現。開放式教學情境提供給學生的多維的信息交互,豐富的情感刺激,利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高質量教學情境的創設,是高校音樂教育課程與教學的必要條件。教學情境具有生活性、情感性、形象性問題性等特征。開放式教學強調教學情境的生活性,讓學生在生活中感受、挖掘學習資源。開放式教學情境提供給學生的不是枯燥的知識與技能,而是一種生活情境,讓學生在生活中知覺我與自然、我與社會、我與他人,感受生命意義與價值。第斯多惠曾說:“我們認為教育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而沒有興奮的情緒怎么能激勵人?沒有主動性怎么能喚醒沉睡的人?沒有生氣勃勃的精神怎么能鼓舞人?”。音樂藝術是表達人類情感的藝術,音樂的每一個跳動的音符、節奏、旋律都凝結著人類豐富的情感。哲學家和美學家曾揭示,人的身心存在某種生命涌動,這種生命活動是隱匿的、深層次的,時而舒緩、時而激烈、時而靜、時而動,人類的語言無法表達這種生命涌動,然而這些活動符合音樂藝術的韻律,只有這種藝術可以傳達人的這種生命涌動。音樂就是人類情感的語言,這是音樂的藝術特征。固在音樂專業的教育教學實踐中,老師、學生、音樂三者的交互,就是這三者情感的交流。情感是音樂專業教學課堂中必然涵蓋的重要因子。開放式教學情境,為培養學生的豐富的情感創造了有利條件;開放式教學情境強調形象性。這種教學情境是感性的、形象的、可摸的特征,能有效地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為學生的想象、直覺、靈感等心理質素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三)民主的教學理念利于師生關系的和諧創建
高校音樂專業教學實踐課堂是陶冶學生情操的重要基地。開放式教學倡導“民主”的理念,在開放式課堂里,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往在“民主”理念的引領下更加和諧融洽。良好的師生關系和生生關系是保障音樂教學順利實施的必要條件。
總之,開放式教學在高校音樂專業教學實踐中具有重要意義,其置于首位的情意教學目標彰顯出音樂專業教育終極追求,其對教學情境的創設的關注,為音樂教育的淘養人的功能提供了廣闊空間,是高校音樂專業實現內涵式發展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