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雯靚
(沈陽音樂學院藝術學院,遼寧 沈陽 110000)
?
略論民族聲樂演唱中的情感表達與個性體現
李雯靚
(沈陽音樂學院藝術學院,遼寧 沈陽 110000)
【摘要】民族聲樂演唱藝術在我國有很悠久的歷史,深受人民喜愛,他是表達勞動人民思想的一種藝術。其鮮明的情感彰顯了獨特的個性,在實際的演唱過程當中,情感的表達是十分重要的,本文對民族聲樂演唱藝術當中的情感表達進行了梳理,并提出幾點思考。
【關鍵詞】民族聲樂演唱技術;情感表達;情景感
我國是擁有五千年文明的文化大國,民族聲樂演唱藝術同樣也有著十分悠久的歷史,民族聲樂演唱藝術風格多樣,深受人民喜愛,民族聲樂演唱藝術蘊藏著深厚的文化價值,是我國勞動人民的偉大結晶。
我國的民族聲樂表達了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獨特的情感使得民族聲樂演唱藝術有著強烈的個性,其往往能夠表現出旺盛的生命力。情感是民族聲樂的靈魂,是無數人傾倒民族聲樂的主要原因。
在民族聲樂演唱藝術當中,對于“情”的表達十分樸素,是符合我國人民的音樂審美的。
一般來講,在民族聲樂演唱藝術當中,對于情感的表達分為演唱者對作品的理解以及演唱者演唱技巧的運用兩個部分。演唱者通過對作品的不斷聯系,體會歌曲的創作意圖,融入自身感情,并用獨特的方式進行詮釋,由于每位演唱者的理解各不相同,因此也會對同樣的歌曲表達出不同的特色,而對于技巧的把握也是十分重要的,如果沒有科學的演唱技巧,及時有很強的表達欲望,也難以表現出音樂的思想。民族聲樂演唱藝術有著十分豐富的表達技巧。
筆者從實際出發,對民族聲樂演唱藝術中情感表達的重要性做出自己的思考,并對部分作品進行分析,希望能夠讓演唱者更好的理解民族聲樂的內涵,體現出我國民族聲樂的魅力,從而有效的提升作品形象的完整程度以及歌曲情感的表現力。
我國的民族聲樂演唱藝術博大精深,同時還蘊含著很深的文化價值,能夠體現中華民族的獨特藝術審美。多年來,我國的民族聲樂演唱藝術經過時間的沖刷,成為了我國寶貴文化當中十分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同時,我國的民族聲樂演唱藝術吸收民族養分,成為了我國音樂界中最獨特的一朵奇葩。
(一)情感表達的重要性
音樂,特別是歌唱,就是用語言來表達情感,用旋律去表現情緒。因此民族聲樂演唱藝術強調歌曲要唱情,這也是我國民族聲樂演唱藝術的審美理念,這就要求演唱者能夠具備動人的歌聲,而不是單純作為發生的機器進行演唱。
《樂記》當中曾經提出“凡音之起,有人心生也;人心之動,物使之然也。”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不管是什么音樂,都是從人們的內心出現的,而人們的內心的活動,是會受到外界事物的影響的。如今,很多的聽眾并不滿足于只聽到利用正確方法而進行的歌唱,而是需要能夠接觸到心靈的內在。
在民族聲樂演唱藝術當中,情感表達是十分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同時也是民族聲樂演唱藝術的靈魂和所在,在民族聲樂演唱藝術當中,情感是紐帶,但在實際的演唱過程當中,卻存在著過于注重聲音的訓練而忽略情感滲透的問題所在。聲音技巧雖然很重要,但是如果沒有辦法傳達情感,就會使得作品較為物理。因此,作為演唱者,必須要做到“聲情并茂”,只有滲透了情感,才能真正的使得觀眾在欣賞作品的過程當中得到共鳴,并提高我國大眾的審美層次,使得人們能夠受到藝術的感染,獲得美的享受。
(二)情感表達的原則性
我國的民族聲樂演唱藝術有著十分悠久的歷史,這是世界上其余國家都無法比較的,因此,我們應該對我國的民族聲樂演唱藝術進行認真的學習、總結,使得其更有科學性、時代性。
首先是科學性,在演唱過程當中,為了完整的表達任務的思想,光憑一腔熱血是遠遠不夠的,對于情感的表達,需要借助科學的聲樂訓練方法,這就要求演唱者能夠通過科學的咬字、速度與力量的協調控制等方法進行訓練。
其次是民族性,對于民族聲樂演唱藝術的美學原則,應將科學性作為基礎并體現民族性,可見在民族聲樂演唱藝術當中民族性也是十分重要的原則。我國的民族聲樂演唱藝術是屬于中國人民自己的藝術,因此在演唱過程當中,應符合我國人民的審美,如果沒有民族性的原則,那么就難以保證表達情感的深度,無法引起欣賞者的共鳴。
再次是藝術性。對民族聲樂演唱藝術當情感表達,藝術性也是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藝術性要求演唱者額能夠將科學的方法作為前提,對自身情感進行釋放,完整的詮釋作品的意圖,讓聽眾更能夠理解歌曲索要表達的情感,同時給予聽眾美的感受。在情感表達的過程當中,科學性與藝術性缺一不可、相互關聯,只有將二者結合,才能夠使得作品的情感表達的更加完整,讓聽眾更加容易接受。
最后則是時代性,如今,歷史正在不段的快速前進。人民的思想也隨著時代的變遷而在不斷的變化。在這個世界上,不管是什么藝術都是時代的產物,或者是對社會的某種反應,因此在民族聲樂演唱藝術的情感表達過程當中,時代性意義重大。這就要求從歌曲的創作到延長都能夠符合時代的特征,符合現代人的審美要求。即使演唱的是傳統曲目,也應重視作品當中情感表達的時代性,用現代人的審美觀念去進行解讀。
聲樂是歌唱的藝術,他不同于樂器,需要演唱者能夠利用自己的咬字、表情等來傳達表情。同時,在實際的演唱過程當中,演唱者應該做到身臨其境,全身心的投入到作品當中,深入的理解作品的情感。
(一)情感表達的幾種形式
1.以字傳情
民族聲樂演唱藝術要求演唱者能夠有干凈的嗓音、科學的技巧、鮮明的特色,同時還能夠完整的體現歌曲當中的情感。作為一個綜合體,民族聲樂演唱藝術需要運用語言與曲調進行幾何,從而塑造藝術形象,語言是歌唱的基礎,通過正確的咬字能夠豐富作品的內容,給聽眾帶來更好的感受。在我國的傳統聲樂當中,“重字”一向是傳統之一,而“字”的含義恰恰就是民族聲樂演唱藝術當中對與語言的表達,一般來講,“字”分為字韻與咬字兩個組成部分。
我國的語言較為復雜,也正是由于民族語言的復雜性,使得在民族聲樂演唱過程當中,需要對“字”進行特殊的處理,在實際的演唱過程當中,咬字需要按照一定的語言規律,用藝術表達形式對文字進行詮釋,但也不能單純的只注重咬字的清晰,還應該揣摩在歌曲當中具體語句的運維,從而通過清晰的語言表達內容,抒發情感。
此外,由于我國的民族聲樂演唱藝術多以民間音樂作為素材,因此對于地方語言的發音、韻味的掌握也十分重要。例如對于地方歌曲的表達,如果全歌用普通話來演唱,那么就難以表達其中的韻味,因此需要在歌曲當中用好防煙,表現出民族聲樂演唱藝術的特有情感。
2.以腔帶情
在民族聲樂演唱藝術當中,情感表達最直接的形式就是行腔,他是從咬字到抒情的中介。因為我們要表現作品當中的情感,體現地方特色,就需要運用其中富有變化的行腔。如果沒有行腔的高低,作品當中的情感也就很難表現出來。
歌曲的行腔與咬字有著很重要的關系,他是通過一定的藝術手段來實現對美的塑造。因此,在實際的演唱過程當中,應該做到聲腔圓潤,同時處理好“字”與“腔”的關系,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的刻畫出人物的情感。而歌曲節奏、特點的不同,也會使得語言表達發生變化,這時候就需要運用不同的行腔來進行歌曲的表達。
經過長期的實踐,我們的祖先總結了很多運腔的方法,例如“疊”、“豁”、“滑”等,其中疊是指延長音上的強弱變化,豁則是將聲音略向上挑、而滑則是在兩音之間進行滑進,不管是哪一種運腔的方法都需要唱的自然。如果延長的是節奏明快的歌曲,就應該保證有力的行腔;如果是申請的歌曲,則應該保證行腔連貫平穩;對于緊湊跳躍的節奏,行腔則應保證輕巧。此外行腔還包含口氣、換氣等許多方面,從而達到層次分明的效果。
以“腔”帶情有很多的表達方式,在很多的作品當中,拖腔都受到了較多的運用,所謂的拖腔,就是在唱完一句歌詞之后,旋律仍然繼續那一部分的音樂,例如歌劇唱段《思兒》當中,利用會議的方式展開情節,描寫了抗戰期間地下工作者斗爭的故事,從不同的角度揭露了日均的參保,通過愛國人士的實際,揭示了抗戰歷史,引起年輕人對戰爭的思考,作品充滿了時代氣息,而《思兒》正是其中的經典唱段,講述了抗日戰士的母親難以與兒子詳見,對革命前線的兒子十分擔憂,表現了母愛和愛國情懷,其中“灑的還是我兒睡過的炕,月影兒下那只粗木箱,還壓著他小時候的舊衣裳”當中的“炕”和“兒”都需要運用到拖腔。炕的拖腔加強了訴說的語氣,表達了母親對兒子的思念之情,而兒的拖腔是一個長拖腔,將任務的情緒領導高潮,將思念之情表達的更加形象。
3.以“板”表情
在我國的傳統文化當中,民族聲樂演唱藝術是十分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很多的民族聲樂都來源于戲曲唱法,或者是傳統戲劇。在我國的戲曲演唱當中,所謂的板式是指慢板、散板等各種板類結構形式,這里說的“板”,就是板的變化以及運用,同時,板也是戲曲唱腔當中十分重要的一中表現形式。
人們有各種不同的情緒以及預期,而不同的情緒就會表現出不同的情感,在表演過程當中,體現出來的節奏也是不一樣的。因此,各種不同的板式能夠發揮不同的功能,并通過不同的節奏來體現人們的情感,在人們的演唱過程當中,板式是外在的主要表現形式。如果需要抒發柔和的情感,那么就可以選用慢板的方式來,如果情緒較為激烈,那么就需要采用流水般來表現任務的情感。
在民族聲樂演唱藝術當中,很多經典的唱段都記成了戲曲當中的板式變化,對任務的性格、情緒都有很好的影響。例如十分經典的《小二黑結婚》當中《清粼粼的水來藍瑩瑩的天》這一唱段,明快的音樂戰士了主人公的性格,將其心情表現的惟妙惟肖。樂曲以慢板開口,在第三拍起唱,向人們戰士了淳樸、開朗的北方農村少女,因而在實際的演唱過程當中,需要用質樸的情緒進行表達。在民族聲樂作品當中,合理的運用“板”,能夠使得歌曲的內容表現的更加細膩、準確,符合民族審美要求。
(二)情境感的重要作用
所謂的情境,就是作品當中創造的帶有一定情緒色彩的生動情境。
我們的歌曲有語言與音樂組合而成,他表現了一種環境,這也就是我們說的情境,那么如何在時間當中培養演唱者的情境感呢?首先應在對歌曲理解的情況下,深入的發掘作品的內容,設身處地的進行體驗。作者所處的時代、特點都要進行理解,將不同時代的審美觀念進行融合。這要求演唱人員能夠發揮自身的想先個能力,運用豐富的想象,讓自己進入到歌曲描繪的意境當中。
為了更好的投入帶作品中,歌唱者就需要情境感的幫助。就像演員也是通過對據本的研究,加上自身的想象力,讓自己身臨其境的進行表演,如果能夠通過對作品的探索了解作者的創作意圖,將可以很快的移情到情景當中,并進行角色轉換。
就目前來講,我國的民族聲樂作品主要分為抒情性與敘事性兩種,演唱者在實際的演唱過程當中,擁有良好的情景感能夠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還將《清粼粼的水來藍瑩瑩的天》選段作為例子,作品當中為了表現少女的思戀之情,就需要通過歌詞和情節想象畫面,這樣演唱者就能夠更加的投入,對人物性格也能夠更好的體現。
由此可見,民族聲樂演唱藝術當中,情景感也是十分重要的一個部分,對場景描繪的越清晰,演唱者就能夠更好的對內容進行表達。對演唱者來講,情境感是其需要掌握的一種能力,這要求演唱者有一定的閱歷,同時還具有優秀的想象力,當然,想要培養自己的情境感,是需要日記月累才能夠實現的。而作為學習者,應該多收集生活當中的畫面,從而感受生活,加強對任務的理解能力,養成觀察生活的習慣,同時訓練自身的想象力。演唱者應嚴格要求自己,使得在實際的演唱過程當中能夠全身心的投入到作品當中,給予聽眾美的感受。
情感表達是人們對事物的一種內心體驗,每一個演唱者都希望長處感人的歌曲,但只有有“情”的作品才真的能夠震撼人心,帶來巨大的感染力。
在我國的民族聲樂演唱藝術當中,蘊含著十分真摯的情感,因此在實際的演唱過程當中,應將情感作為主線,體現表情達意的標準。
本文從實際出發,通過對民民族聲樂演唱藝術當中情感表達的重要性以及原則性的分析,在此基礎上通過對“字”、“板”、“腔”的描述,從各個方面對民族聲樂演唱藝術進行了梳理,并結合實踐經驗做出思考,希望能夠推進我國民族聲樂演唱藝術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崔姝聲.試論民族聲樂演唱中的審美風格把握與表現[J].樂府新聲(沈陽音樂學院學報),2015(04).
[2]姚云飛.民族聲樂演唱中的情感表達分析[J].北方音樂,2015(20).
[3]孫苗.民族聲樂演唱中的情感表達[J].通俗歌曲,20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