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靜怡
(華中師范大學音樂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9)
?
在文獻學的基礎上討論中國音樂史的發展歷程和展望
陳靜怡
(華中師范大學音樂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9)
【摘要】音樂文獻學是一門交叉學科,它分別與音樂學和文獻學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我國的音樂文獻記載有著很長的歷史,這些寶貴的文獻資料對中國音樂史的發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關鍵詞】音樂文獻學;音樂學;中國音樂史
音樂文獻學,屬于音樂學和文獻學相互滲透交叉的學科。它既是文獻學的分支,屬于專科文獻學之一,又是音樂學中的分支,如同音樂美學、音樂心理學。它是以音樂文獻和音樂文獻工作為研究對象,以音樂文獻歷史、音樂文獻整理、音樂文獻的交流和利用等為主要研究內容的學科。
其實“文獻”一詞的含義從古到今經歷了一個長時間的發展變化過程。孔子曾對其學生說“夏禮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禮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獻不足故也。足,則吾能征之矣。”這是現存資料中所能見到的關于“文獻”一詞的最早記載,是孔子在考察夏代和商代之禮時因為文獻資料的缺乏導致無法深入時發出的感慨。
在甲骨文中,就已經有關于鼓、龠等樂器的記載,由此可見,早在3000多年以前,就有了音樂文獻的萌芽。從《詩經》中的記載就可以知道,西周時期就已經有了“采詩”制度,周王派樂官從民間搜集歌曲,并匯編成集。這可以算作是中國音樂史上已知最早的大規模對民間音樂文獻的搜集和整理。春秋戰國時期,學術百家爭鳴,諸子百家的著作問世,匯集了許多先秦時期的音樂思想和音樂史料,有《荀子》的《樂論》,《墨子》的《非樂》,《周禮》的《大司樂》,《禮記》的《樂記》等,雖然這些音樂文獻并不足以成為音樂專著,但在中國音樂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是中國音樂思想史的源頭,影響深遠。
在至此之后的時間里,音樂文獻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其中二十六史樂志、律志和藝文志中的音樂文獻、會要會典中的音樂文獻、《十通》中的音樂文獻、音樂專著等等各種紙質的音樂文獻記載相繼問世,到了近現代,蠟質、膠質、磁質音樂文獻的出現,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可以更為直觀的反應音樂材料的動態音像且傳播速度迅速,受眾面廣。
音樂文獻的出現,讓任何一種關于音樂的信息都有根可循。人們根據對音樂文獻的掌握,發掘音樂的根本,研究一個音樂形式的起源或者研究一種音樂思想的發展等等,讓我們可以全面的知曉中國音樂的發展脈絡。我認為音樂文獻對于中國音樂歷史的發展可以起到以下幾點作用:
1、為音樂史的研究提供了大量的信息材料。材料是任何研究的必要前提,雖然至今為止還有許多的音樂文獻資料沒有得到系統的整理,但是大量的材料可以為我們的研究提供更多的依據,當然,因為各類文獻當中也會出現錯漏或者版本的誤差,這就需要我們自己多比較,選擇最為可靠的信息材料。
2、音樂文獻系統的記錄了古今音樂發展歷史中的各種史實和事件,是我們了解古今音樂發展的最為重要及主要的途徑。
3、關于各種音樂文獻的收集和整理研究,為地方音樂史和斷代音樂史等專題音樂史的撰寫工作提供了很大的幫助。
4、不同的時期,在音樂文獻的撰寫方法上也有所區別,由其是古代時期的音樂大多依靠紙張和文字的記錄,因此不同的撰寫方法也能從側面反映出當時的音樂發展情況。
5、音樂雖然是有著陶冶情操、教化人性等社會功能,但是不同的時期對于音樂的觀點和看法是不同的,整個社會對待音樂的態度都可以在一些重要文獻當中有所體現,通過對這些音樂文獻的了解,我們可以更為全面的了解音樂在不同時期的發展。
從以上幾點中可以看出,文獻對于中國古今音樂發展所起到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如果沒有文獻資料,我們對過去的音樂事件就無從知曉,也無法了解在幾千年的歷史當中,音樂到底是如何一步步發展和演變到現在這個階段的。文獻給了我們一雙更為清晰的眼睛,通過這雙眼睛走進音樂的世界,每一個音樂學的分支學科都需要音樂文獻學的有力支持,文獻資料是任何研究的基礎。王小盾先生在《音樂文獻學和中國音樂學的學科建設》中說到:“音樂文獻學‘將為中國音樂學的健康發展提供切實的保證;為音樂文物研究、民間音樂形態研究提供關于歷史理論的完整的對比資料;為中國音樂的教學和研究工作提供了足夠的輔助工具;將從文獻學的角度,再現中國音樂和中國音樂學的歷史發展脈絡。’”總之,中國音樂文獻學的發展趨勢是朝著專門、精密和注重運用考古學資料的方向發展,這無疑對中國音樂史學科的發展起到了積極和重大的作用。
音樂文獻學作為一門工具性的學科來說,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未來的發展應強調和重視基礎史料的建設,只有在系統、立體的音樂資料基礎上的綜合研究,才能促動和深化音樂學科的良性發展。此外,學術研究和論文寫作水平的提高,也主要依靠音樂文獻的學術訓練和資料建設。孫國忠先生說過:“音樂文獻所包含的豐富內容實際上行成了音樂學研究所需的最基本的‘學術資源’。作為音樂學術研究過程中必須經過的階段,了解、梳理和運用音樂文獻對音樂學研究的進行及其最終學術成果的價值具有重要的意義。為了不斷提高我們的音樂學研究水平,在強調學術規范的同時,必須更好的重視資料工作。”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和發展,音樂文獻學的學科意識和學科建設正在逐步的完善,音樂文獻的類型也逐漸多樣化,投入到這項工作中的學者更是越來越多。作為音樂史學的研究工作者,一定要充分利用音樂文獻學提供評給我們的寶貴資源,做到合理利用、物盡其用,把這些資源作為我們研究工作的重要工具,讓中國音樂史學得到更為全面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方寶璋,鄭俊暉著.中國音樂文獻學[M].福建教育出版社,2006.
[2]王小盾著.中國音樂文獻學初階[M].北京大學出版社,2014.
[3]孫國忠.音樂文獻導論[J]音樂研究,2003(02).
[4]王小盾.音樂文獻學和中國音樂學的學科建設[J].黃鐘.武漢音樂學院學報,1989(04).
作者簡介:陳靜怡,華中師范大學音樂學院2014級在讀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