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厚軍 劉 麗
(荊州教育學院,湖北 荊州 434001)
?
論音樂教育在中等職業教育中的重要性
劉厚軍 劉 麗
(荊州教育學院,湖北 荊州 434001)
【摘要】作為中等職業教育,培養合格的、適應社會的技能型人才是主要教育教學的目標。要實現這一目標,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培養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審美觀,促進學生成人等教育內容是不可或缺的。而音樂教育以其特有的形式和內容,在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培養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審美觀,促進學生成人等方面都有著不可替代的教育作用。因此,在中等職業教育中應加強音樂教育。
【關鍵詞】中等職業教育;音樂教育
近年來,中等職業教育的發展得到了國家高度重視,中等職業教育在各種教育類型中的地位日益提升,中等職業教育的成功與否,對個人和社會發展的重要性日益凸顯。中等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是培養合格的、適應社會的技能型人才,除了專業技能以外的個人其他方面素質和能力,是其能否適應社會,并更好的生活的重要因素。而音樂教育以其特有的形式和內容,在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培養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審美觀,促進學生成人等方面都有著不可替代的教育作用。在目前,中等職業教育中關于音樂教育方面的課程普遍缺乏,為了促進中等職業教育健康協調發展,本文就音樂教育對于中等職業教育的重要性作一些論述。
音樂教育是一種基本素質教育。在培養學生全面發展這一點上,音樂教育和素質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一致的,這也是中等職業教育的目標之一。
首先,音樂教育有助于學生記憶力的發展。在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歌曲演唱、樂器演奏、舞蹈訓練等教學形式,通過身體各種器官配合協調,在提高學生興趣愛好和注意力的同時,也促進了學生記憶力的提高。并且,音樂還能間接或直接影響或改變人的情緒。比如,聽一些輕松愉快的抒情樂,能使我們精神愉快,身心得到放松,聽一些高亢激昂的音樂,可以使我們的精神煥發等等。從心理學上講,身心在輕松愉快的情緒時,記憶以及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明顯比情緒沮喪時強。
其次,音樂教育能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思維力。在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讓學生欣賞一些經典優秀音樂作品,通過音樂藝術形象來喚起學生對相關事物的聯想,使學生的想象力得到淋漓盡致的發揮,同事音樂形象的感知也需要思維力的積極參與。而學生的想象力及思維力的發展正是學生綜合素質和能力提高的具體體現。
第三,音樂教育還可以幫助學生如何更好的適應社會。音樂教育因其獨特的方式,是學生更好的與社會和人相互認知和溝通的一種有效手段。通過組織各種音樂活動,不但為學生社交能力的提高以及組織協調能力的培養提供了良好平臺,還有效展了學生的個性與特長,這些都有利于學生良好性格和品質的形成,為其將來適應社會,參與社會競爭等方面奠定了基礎。
因此,音樂教育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它在培養技能型人才方面,對學生個性發展和完善人格的形成,具有肯定的、積極的作用,所以在中等職業教育過程在,要加強音樂教育,是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手段。
一個人是否有追求心靈美的高尚情操,是其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審美觀的重要前提,音樂作為一種藝術形式,藝術美無時不刻不在音樂作品中體現,音樂教育首先是要教會學生如何感受和欣賞音樂的美,是正確的審美觀形成的有效過程。
首先,音樂教育的重要目的就是讓學生體會和感受藝術美的同時,形成個人對美的追求和向往的一種情操,是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的重要前提。我們知道,音樂通過旋律、節奏、和聲色彩、音色特色、強弱變化等聽覺因素,來滿足人們心靈愉悅感的需要,使人對事物產生積極接近、熱衷探索和勇于實踐的態度。古今中外,之所以提倡音樂教育,主要是發揮音樂教育的這種功用,從而將人美化,使人不知不覺地從小就培養起對美的愛好,并且培養起融美于心靈的習慣,進而養成自由而高尚的情操。
其次,中等職業教育階段的學生是人一生中人生觀、價值觀、審美觀形成的重要階段。中職學生處于年齡上的青年期,生理和心理上都處于高成長期,善惡美丑對于他們來說都格外的敏感,對事物的最初印象和認識將直接影響他們一生的理解和判斷。而音樂教育過程中,通過各種各類音樂作品來認識和感知人們對善惡美丑以及各種情感情緒的認識和理解,來培養學生良好的認知態度和積極的情感情緒,有助于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形成,使他們著一顆積極的、友善的心靈去對待一切事物。
因此,由于音樂教育相對于單純的具有機械化性質的中等職業教育本身,這種獨特的使人的心靈得以藝術化、美化的藝術形式,以“自由舒展”的感化力量來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審美觀,是中等職業教育中學生培養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審美觀的重要形式。
綜觀中國教育的發展史,關于音樂教育作為教育手段和促進學生成人的途徑,無論是從理論的發展上還是實踐的施行上,都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實效性。
首先,孔子認為音樂教育是“成人”的必經階段。孔子的“六藝”(禮、樂、射、御、書、數),其中“樂”在第二位,高度肯定和重視音樂教育的價值和意義。孔子認為,一個人要成人(仁),必須通過音樂的陶冶,他把音樂看成人的修養最后完成的階段。他從音樂教育實踐的角度,將藝術活動同培養合乎社會的人結合起來,他說:“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這也是孔子教育思想的宗旨。認為這三條是把人培養成人一個完美的秘訣,把音樂修養看成人的思想形成的重要環節。也體現了音樂教育作為“成人”教育不可或缺的內容和必要性。
其次,孟子說:“仁言不如仁聲之入人深也。”,高度評價音樂的感化教育作用。優秀的音樂作品能感染人,鼓舞人也是得到人們認同的一種現象。欣賞優秀的音樂作品是進行德育教育的重要方式。比如:《游擊隊歌》、《保衛黃河》等歌曲,在抗爭年代喚起了很多仁人志士投身革命的覺醒。又比如:《祖國慈祥的母親》、《念故鄉》、《燭光里的媽媽》、《朋友》等歌曲,激起了人們對祖國、對家鄉、對親人、對朋友的無限贊美和熱愛。還比如:《同桌的你》、《畢業歌》等校園歌曲,更是激起了無數學子對美好校園生活的回憶,促進了同學情,師生情。還有很多優秀的歌曲和音樂作品,通過音樂教學的引導,讓學生去感受人們各種情感的動人之處,使之達到音樂欣賞愉悅之外的觸動,促進其“成人”。
作為中等職業教育,培養合格的、適應社會的技能型人才是主要教育教學的目標。要實現這一目標,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培養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審美觀,促進學生成人等教育內容是不可或缺的。而音樂教育以其特有的形式和內容,在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培養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審美觀,促進學生成人等方面都有著不可替代的教育作用。在目前中等職業教育迅速發展的當下,重新認識音樂教育對于中等職業教育的重要性,是促進中等職業教育健康協調發展的必要方面,也是實現中等職業教育目標的重要前提,因此,在中等職業教育中要高度重視音樂教育。
參考文獻
[1]鄭廣勝.中等職業學校德育課程改革教學改革發展趨勢綜述, 2001.
[2]中等職業學校德育大綱,2004.
[3]陳四海.中國古代音樂史[M].國際文化出版公司,1995.
劉厚軍(1977—),男,漢族,湖北鐘祥市人,在職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音樂教育。
劉麗(1982—),女,漢族,湖北京山縣人,在職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音樂教育。
作者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