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 麗
(凱里學院,貴州 凱里 556000)
流行音樂對高校學生的審美影響研究*
蔡 麗
(凱里學院,貴州 凱里 556000)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流行音樂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中的一部分。而且隨著大眾媒介的不斷發展,流行音樂以較快的速度傳播開來,而且在新的時期高校學生以其獨特的身份成為流行音樂的主要接收群體。流行音樂在新的時期成為一種新的力量對高校學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對高校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其中主要對高校大學生的審美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本文主要是對流行音樂對高校學生審美影響的探究,希望可以對高校教育產生一定的影響,可以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流行音樂;審美影響;高校學生;文化作用
(一)流行音樂與教育
流行音樂作為音樂的一種,同時也是文化的一種重要表現,對于人的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優美動聽的音樂如同優秀文化一樣,總能給人以獨特的感受,而且充分彰顯出我們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底蘊。隨著教育在新時期的不斷發展,教學之中出現了不少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在教學實踐中逐漸發現了音樂對于教學的獨特作用。在研究之中發現其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有利于提高高校學生的提高審美水平。在新的時期高校對于學生的培養,已經不再局限于學生的知識水平,更多的關注于學生的綜合素質,在整個教學之中,學生的審美水平受到極大的關注。而且在我們調查研究之后發現,許多高校學生的審美水平比較低急需提高。流行音樂作為高校學生耳熟能詳的內容,已經成為一種重要的方式去提高學生的審美水平,幫助學生更好的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同時對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2.有利于培養高校學生的審美情趣。審美情趣作為一種重要的能力在新的時期受到了極大的關注,在新的時期我們發現學生的審美水平有時比知識水平更重要。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在整個教學之中我們發現流行音樂以其特有的感染力成為培養學生審美情趣的重要手段。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許多教師開始從流行音樂入手,不斷的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以此來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二)流行音樂產生作用的原因
流行音樂在新的時期以大眾文化的姿態出現在世人面前,許多學者認為流行音樂中包含著價值,在我們研究分析之后發現其中確實存在一些價值值得我們去借鑒。對于21世紀的學生來講,古典音樂不免會有一種陌生感,而流行音樂卻對學生來講十分熟悉。而且流行音樂符合學生的審美水平,和學生的年齡特點十分符合,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引進流行音樂來提高學生的審美水平,更加具有可行性。而且流行音樂中包含許多流行元素,具有較高的美學價值和時代價值。
流行音樂并不是像大眾認為的那樣沒有價值。的確與古典文化相比較其文化價值有些缺乏,但是我認為其是在古典文化之上的一種創新。我國的流行音樂立足于雅和俗之間,但是它并不是將這兩者對立起來,相反其做到了兩者之間的融合。流行音樂以通俗為主,適合大眾的審美需要,同時以雅為輔,在新的時期具有較大的美學價值。在我們熱播的《中國好聲音》節目中我可以看到許多歌手來自國外,但是演唱中文歌曲,其中很大原因就是其受到了我們中華文化的感染,而這卻是由我們的流行歌曲做到的。再比如大家耳熟能詳的歌手周杰倫,其歌曲可謂是飽受質疑,但是其創作的中國風歌曲《青花瓷》受到整個世界的追捧等等。數不清的事例都說明流行音樂正以它獨特的魅力影響著我們,同時向世界介紹著我們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
高校學生的審美水平在新的時期需要使用新的手段去提高,其中流行音樂就是一種十分有效的手段。教師作為教學過程的主要參與者,教學活動的引導者,在新的時期使用流行音樂提高學生審美水平,扮演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我們調查分析之后我認為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主要參與者,在教學活動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利用流行音樂提高學生的審美水平,需要教師的不懈的努力。我認為在新的時期教師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積極轉變思想觀念
在新的時期課程改革不斷深入的時代背景之下,教師要充分改變自身的思想觀念,主動將課堂交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去探究。同時要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充分了解學生,從學生感興趣的內容出發,不斷的激發學生的興趣,充分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從而不斷的提高學生的審美水平。
(二)努力提升個人綜合素質
教師在教學中引用流行音樂提高學生的審美水平,對于教師來講是一種極大的挑戰。在新的時期教師必須要化挑戰為機遇,在新的時期不斷的參與各種形式的教學培訓,不斷提高個人的專業素養。同時在新的時期要不斷擴充知識,充分了解流行歌曲之中涉及到的時代元素,在新的時期不斷的提高個人的綜合素質,使教師可以勝任角色的轉變。
流行音樂在新的時期以其特有的魅力影響著我們,對我們產生著潛移默化,深遠持久的影響。在新的時期我們要對其充分利用,不斷挖掘其中的價值,從而最大程度的使其發揮作用。在新的時期高校教學中要充分利用流行音樂,發揮流行音樂獨特的魅力,不斷的提高學生的審美水平,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1] 李開玲.近九十年來中國流行音樂文化的現代性之路[J].鹽城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01.
[2] 劉鋒杰.“文學是審美意識形態”觀點之質疑[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8,02.
[3] 楊秀敏,張福永.技術、媒介、流行音樂——大眾文化下我國流行音樂新特點[J].安徽文學,2008,10.
[4] 張武宜.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國流行音樂產制研究—以李宇春為例[A].中國傳媒大學第二屆全國新聞學與傳播學博士生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 2008.
[5] 戴德.在樂趣中成長——談談“和聲與曲式分析課”的教學探索[A].全國和聲復調教學研討會論文匯編[C].2010.
2016年度凱里學院校級規劃課題研究成果(F201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