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 捷(云南曲靖師范學院音樂舞蹈學院,云南 曲靖 655000)
?
云南民族音樂與流行音樂相結合的路徑淺析
董 捷
(云南曲靖師范學院音樂舞蹈學院,云南 曲靖 655000)
【摘要】云南民族音樂文化作為人類民族音樂文化發展的一個剪影,卻因為語言障礙、難度障礙等原因造成各民族之間難以廣泛傳唱與流行,這也讓云南民族音樂文化難以繼承和發展。隨著生產力日新月異的發展,以及人們思想意識的不斷更新與進步,現下人們早已形成自己對事物的獨特的看法與審美觀。因此,如何在保留其原本民族面貌的基礎上創作出更具有當代文化代表性的藝術作品,是當下云南音樂的發展趨勢。
【關鍵詞】云南民族音樂;流行音樂;有效路徑
隨著近些年來各級、各類歌曲大賽的舉辦,一系列具有本土民族特色的歌曲也逐漸讓人們熟知并喜愛。如《醉了,麗江》(徐榮凱詞、土土曲)、《彩云之南》(何沐陽詞曲)、《長街宴》(徐榮凱詞、萬里曲)、《阿么!瀾滄江》(謝維耕詞、丁煜倫曲)、《茶馬古道》(徐榮凱詞、徐榮旋曲)、《月夜傾訴》(李鵬詞曲)、《白云》(王世雄詞、楊云燕曲)、《土雞蛋》(土土詞曲)等。從這些作品中不難看出,創作者們已經開始打破傳統模式,不論是詞,還是曲,除了具有本土民族氣息以外,還能體現出當下流行音樂中的時尚元素,同時也讓越來越多的人們看到了當前云南民族音樂與流行音樂結合發展的動態。
首先,既要有凝練、優美、通俗的好歌詞,更要注重本土民族音樂元素的挖掘與整合;其次,音樂上敢于創新。即通過現代音樂的創作手法來表現音樂,同時也讓民族音樂元素更具時尚氣息。例如由何沐陽作詞作曲、徐千雅演唱的歌曲《彩云之南》,就采用了現代的編曲手法,同時還吸收了傣族音樂元素和傳統樂器巴烏和葫蘆絲的音色,再加之歌曲的中間部分還采用了說唱音樂形式等,使其民族元素與現代音樂有了完美的結合。與此同時,該曲歌詞簡短、精煉,且耐人尋味,它向人們描繪出了一幅云南特有的美景。《彩云之南》這首歌曲不論是歌詞、曲風還是旋律,都蘊涵著音樂創作者對現代民歌的感觸與感悟,融入了現代元素的創新也讓歌曲更具獨特的魅力和現代的氣息。
筆者認為,聲音是實現音樂作品的唯一手段,演唱者需通過具有感情化的聲音來表達內心情感,從而使聽眾產生共鳴。因此,演唱時應自然、親切,并要充分把握歌曲的精髓進行二度創作。例如由金甲勁松創作并演唱的歌曲《月亮花》在2009年5月舉辦的“全國優秀流行歌曲創作大賽”中獲得了銅獎。該曲于2009年9月經云南省委選送,榮獲中宣部“第十一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這是一首結合納西民歌唱法,包含納西語的流行歌曲。創作者們將納西民歌元素植入流行音樂中,其目的是為了讓納西族的音樂得以廣泛流傳和流行,讓更多的人們了解納西民族的勤勞和智慧。因此,金甲勁松在演唱這首歌曲時,他采用了自然、純樸、親切的聲音來表達內心的情感寄托,而正是這樣的聲音,也給欣賞者們再現了一幅納西男女老少在月圓之夜邀約一起載歌載舞的場景。
所以,在流行音樂的演唱中,越是放松對聲音技巧的要求,越是貼貼近自然與生活;越是真情實感的演唱,才能激起聽眾的共鳴。而只有引起聽眾的共鳴,才是歌曲能否流行的關鍵。
從表演形式上看,除了要改變人們傳統觀念里的正襟危坐或站立不動的演唱形式以外,更要結合歌曲所表達的內容,首先在外形上能給人眼前一亮的視覺沖擊,比如服飾裝扮等;其次,還要結合現代舞美、音響燈光,打造出既符合歌曲意境又華麗的舞臺效果,以此來增強歌曲的感染力和表現力;最后,要讓音樂與身體語言、舞蹈語言三者相互結合。在2005年云南省青年電視歌手大獎賽中,“新稻子”組合以一曲優美動聽的《高原女人歌》獲得了該大賽通俗唱法第一名。此曲出自于著名舞蹈家楊麗萍打造的原生態歌舞集《云南映象》。在這首歌曲的表演中,既采用了原本歌舞劇中的裝扮與形體動作,同時也揉入了具有現代時尚元素的民族舞蹈動作,再加上色彩斑斕的花腰傣服飾與其優美的和聲,此曲也引起了大眾的廣泛關注與喜愛。此外,此曲中更蘊含著花腰傣的民族音樂文化。創作者們也想通過此曲的流行與傳唱,讓花腰傣的民族音樂文化繼續傳承與發展。
音樂是表達人內心情感的,是表達對生活的所見、所聞、所感與所思。因此,多元化的審美觀已成為人們審美發展的趨勢。它不僅體現了音樂內容的人性化,同時也包含著更廣泛的人性色彩與文化價值。在當今多元音樂風格并存的時代,審美形式也自然多元化。因此,根據這些審美特征,這就要求任何一首歌曲從音樂創作、演唱、表演等各個環節都要包含美,更要讓人發現美、感受美。但無論音樂如何發展與變化,大眾依舊是音樂審美的主體。因此,音樂還需具有雅俗共賞的特質,才能得以更好、更廣的流傳與流行。
又如歌曲《醉了,麗江》,它的成功在于詞曲、演唱、編曲、配器以及舞臺展示等方面都別具特色,同時,它也是民族元素與流行歌曲結合的成功嘗試。首先,歌曲中加入了納西語襯句和說唱。這樣口語化、民謠化、大眾化的歌詞,情感真切,具有感染力。同時,在旋律上吸取了民族音樂的養分,并融合了現代的音樂元素,讓整首歌曲帶有濃郁的民族風格和地域特色卻又不失現代氣息;其次,“土雞蛋”組合的演唱和演奏正如其名字一樣極富吸引力。同時還加入12位女子樂手們的伴唱和伴奏,從而使歌曲的演唱層次鮮明而豐富,優美而充滿了激情;第三,此曲在配器、編曲和舞臺效果上都是獨具匠心的。由12位來自云南省歌舞劇院的專業演奏者手持各種樂器,載歌載舞的表演給觀眾視覺和聽覺上的雙重享受。配器中還加入了云南特有的葫蘆絲、巴烏、四弦等。編曲中再現了對歌、拉歌的熱鬧場面。舞臺的絢麗燈光,多元化的音樂包裝,讓歌曲的流動感和立體感更強,也為歌曲營造出了一種“醉了,麗江”的如夢幻般的動人意境。總體來說,《醉了,麗江》這首歌曲中蘊含了民族音樂的根,不僅有地方的民族特色,還結合了流行的現代手法,成為了云南民族化流行音樂創作的一個新起點。
因此,云南民族音樂與流行音樂相結合的路徑是多方面的。透過“新民樂”來看當前云南民族音樂的發展狀況,打造具有本土特色的音樂將會更加體現出云南民族化流行音樂的時代性和藝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