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 科(江蘇常州市新北區龍虎塘實驗小學,江蘇 常州 213000)
?
挖掘非智力因素,促生音樂成長力量——小學音樂課堂教學設計創新探索
錢 科
(江蘇常州市新北區龍虎塘實驗小學,江蘇 常州 213000)
【摘要】小學音樂課堂教學有自身規律。教師要重點關注學生非智力因素的挖掘和培養,科學創設教學情境、樹立學習榜樣、做好教學引導,激發學生學習主動力。這對學生健康成長有重要現實意義。
【關鍵詞】小學音樂;教學創新;非智力因素
所謂非智力因素,是指智力因素以外的影響智力活動的個性心理因素,主要包括心理需求、動機、情感、意志、氣質等內容。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重視非智力因素的挖掘,通過創設適宜教學情境、做好教學示范、優化引導方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良好學習意志,提升課堂教學品質,全面促生音樂成長力量,塑造學生健康人格。
興趣是典型非智力因素。正所謂“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激趣已經成為現代課堂教學最關注要素。教師在教學設計時,要深度解析教材學習內容,對學生學習實際進行深入調研,這樣才能制定切實可行教學方案。小學生興趣廣泛,教師利用多種教學方法創設教學情境,能夠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熱情。教師生動闡述、故事引導、多媒體展示、課堂演繹等,都可以成功激活課堂學習氣氛,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特別是多媒體成功應用,能夠給音樂學習帶來更多視覺、聽覺沖擊,形成重要激發力量。
在學唱《我愛我的家鄉》歌曲時,教師在課堂導入階段,利用多媒體播放樂曲《藍天白云》,并引導學生一起進行律動。教師設計問題:大家聽到的是一段怎樣的音樂?在這美妙的音樂中,我們看到了什么?我們用什么形式來贊頌家鄉的美麗呢?學生跟隨教師一起律動,并展開熱情討論。有學生說:這首樂曲讓我們感受到小鳥在藍天白云中自由飛翔,到處是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為贊美家鄉的美麗,我們可以引用詩歌或者演唱歌曲,表達我們對家鄉的熱愛。教師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對家鄉的熱愛。學生大多會選擇歌曲演唱。如《彎彎的月亮》、《月牙泉》、《希望的田野》等等。
教師利用多媒體播放樂曲,將學生思緒帶入特定情境之中,學生被樂曲豐富情愫所感染,自然引發學習熱情。教師讓學生利用熟悉的方式贊美家鄉,順利點燃學生學習激情,課堂教學進入佳境之中。教師成功教學設計,激活了課堂學習氣氛,學生學習興趣大增。這是非智力因素被成功激活的結果,為課堂教學帶來重要成長契機。
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設計多種示范演示活動,能夠給學生創設學習榜樣。小學生具有比較強的模仿能力,教師親自示范演唱、演奏,可以給學生以巨大鼓舞,學生會快速進入自主學習之中。如果能夠讓學生參與示范展示,對學生造成的激勵作用會更突出。小學生對課堂演繹非常看重,教師以此作為教學突破口,自然能夠點燃學生學習音樂的熱情,這對培養學生學習意志有重要幫助。學習意志、學習熱情都屬于非智力因素范疇,教師展開多元設計引導,能夠成功激活課堂教學引擎。
在學習《綠色的祖國》這首歌曲時,教師先展示不同季節小樹林圖片,讓學生展開細致觀察,感受小樹林最美的綠色之美;然后教師示范演唱歌曲《綠色的祖國》,學生聽得非常專注。教師利用多媒體播放這首歌曲,學生開始跟唱。教師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展開試唱,讓學生主動進行示范歌唱。學生自發展開課堂演唱活動,課堂學習氣氛活躍起來,學生學習顯得非常主動積極。
教師利用小樹林圖片,讓學生感受綠色之美,有效渲染了學習氣氛。教師親自示范演唱,對學生形成重要觸動,學生被教師示范所感染,不僅對歌曲產生良好印象,自身思想感悟也在萌動。教師讓學生自發進行演唱訓練,激發了學生主動學習熱情,學生展開個體的、集體的訓練活動,成功激活了課堂。學生主動學習精神無疑是非智力因素,教師利用多種示范引導,促使學生快速進入歌曲學習情境,表明課堂教學非智力因素培養獲得良好效果。
新課改倡導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教師要進行科學設計,促使學生展開多種自主合作學習活動。特別要對合作學習形式進行改造,豐富學生學習視野,促生合作學習力量。小組討論、小組表演、小組競賽、小組檢查等合作形式,都是課堂教學經常使用的學法應用。教師要根據教學實際需要,對課堂教學引導進行優化調整,形成重要學習突破點,為全面培養學生良好學習品質創造條件。合作精神也是非智力因素重要內容,教師有意識優化課堂學習環境,也是非智力因素教學的重要體現。
音樂課堂教學設計要體現人生為本基本原則,需要對教學引導方式進行多重優化整合。在學習《豐收之歌》時,教師在學生學會歌曲之后,讓學生展開舞蹈創編活動。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根據《豐收之歌》歌曲內容特點,集體創編舞蹈。為提升學生創編舞蹈品質,教師還專門給學生展示了一組基本動作,便于學生參考。學生聽說要集體創編舞蹈,都顯得非常興奮,并積極獻計獻策,展開自覺訓練。在課堂展示時,各個小組都能夠將歌曲與舞蹈有機融合,課堂學習進入到高潮階段。
教師讓學生展開集體創編舞蹈活動,極大激發了學生主動學習意識,學生在具體操作實踐中,不僅獲得重要學習認知,還大大增強的集體凝聚力。小組合作學習是新課改基本訴求,教師成功運用合作學習形式培養學生協作能力,這也是非智力因素的具體體現。
學生非智力因素具有極強可塑性,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發掘學生非智力因素,培養良好學習習慣,符合新課改基本精神和學生成長規律。音樂教學和文化課一樣,需要調動學生主動學習意識,只有讓學生自覺參與學習活動,才能形成學習成長力量。教師要遵循以人為本基本原則,利用多種教學手段培養學生非智力能力,打造高效音樂課堂。
參考文獻
[1]孫文明;淺談小學音樂教學中的創新教育[J];課程教育研究;2015年10期.
[2]陶守一;創新教育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分析[J];中華少年;2015 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