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藝曄(江蘇省張家港市第二中學,江蘇 張家港 215600)
?
開拓音樂教學的創新能力
孫藝曄
(江蘇省張家港市第二中學,江蘇 張家港 215600)
【摘要】課堂教學創新是指以創新性學習為主的課堂教學。創新性學習是相對于維持性學習(或稱適應性學習)來說的。維持性學習強調的是培養學生對現實社會的適應能力,它重視模仿繼承,重視獲取知識和積累信息的能力;創新性學習更強調的是培養學生對未來社會的應變能力,它重視思維過程,具有獨立思考、大膽求索的精神,不僅能吸收新信息,而且能發現新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新策略。創新性學習是學習活動的高層次表現,它涵蓋了學習的創造性、合作性和參與性,是通過學習充分發展個體潛能,使學習主體具有按照自己的方式去適應和變革現實的能力。
【關鍵詞】創新;情境;音樂教學
創新性學習最終所形成的是一種學習的方式或學習的能力,它是創新意識、創新能力的基礎。這種類型的課堂教學,“應被看作師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經歷,是他們生命的有意義的構成部分。課堂教學的目標應全面體現培養目標,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而不是只局限于認知方面的發展。”(葉瀾語)這種類型的課堂教學過程是師生共同參與、相互作用、創造性實現教學目標的過程,并且從過程中能發現課堂教學具有生成性、拓展性以及創造性的特征。
在音樂教學中,不但要加強“雙基”訓練,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而且要更加注重豐富的情感和個性,使學生達到知、情、意、行的協調統一。課堂教學創新的研究旨在從改革傳統的課堂教學出發,構建有利于學生創新心理品質形成和創新潛能開發的創新性課堂教學模式。
想上好一節音樂課的話,總要準備很多的材料,總要很多新穎的構思,要不,學生就會不買賬了,又在被逼著聽課了,思想走神了,眼睛無神了,學生無聊了,我只能無奈了。有時候真是有點羨慕其他文化課的老師,就算學生不愿意聽,不愿意學,可是他們有個硬性的任務,可以對他們的意愿于不顧,強迫他們去學習,但是音樂課能這樣嗎?你能板起臉孔強求學生會心的微笑嗎?我真的做不到!文化課最低限度可以知道學生會不會,但是音樂課是一個美育的教學課,是一個提升學生素質和欣賞能力的課程,什么是所謂的會與不會呢?我找不到準則!所以,首先要做的就是要創造出一種能激起學生情緒的場景和氛圍,是學生受到感染,受到熏陶。
在欣賞課《非洲音樂》中,從當前同學們感興趣的美國流行音樂中的布魯斯、爵士樂開始,抓住學生的眼神和耳朵,先由喜歡這方面音樂的學生來談談自己的感受和對音樂的理解,不管對與錯,老師都應給予鼓勵,最后由老師來闡述:布魯斯俗稱藍調,藍色在美國文化代表著憂郁、憂傷。早年大部分移民從世界各地來到美國,一般地說是出自于自愿,他們基本上是愿意把自己的文化同美國文化融合在一起。但只有黑人例外。他們是作為奴隸被迫來到這個國家的。他們身上“除了鎖鏈以外,一無所有,但他們的頭腦中卻牢記著非洲舞蹈和音樂的豐富傳統。”黑人奴隸們在農場勞動時,不允許說話,但可以唱歌。他們依靠白人聽不懂的勞動號子和歌曲相互傳遞信息,交流感情,通過這種表達方式,把他們郁積在心里的痛苦與不平宣泄出來,從而逐漸形成了具有黑人特點的黑人音樂,引入到這堂課的教學內容《非洲音樂》……
現在的學生很缺乏合作的能力,尤其是獨生子女,多數都是以自我為中心,分組合作可以很好的鍛煉學生的團結合作的能力,把學生根據興趣愛好或知識水平分成若干個小組,然后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學習教學,它可以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能夠發揮全體學生的積極主動性,集合所有學生的智慧,還能使學生的優缺點互補,使課堂教學效果達到最佳。 作品《春江花月夜》的授課過程中,對于《魚咬尾》、《換頭合尾》兩個創作特點的討論中,老師用簡單的音符和樂句為主題,由學生自由組合成學習小組,放手任由他們自己討論,自己發揮創作,然后派小組代表來敘述創作理念,并且表演。最后在大家的評論下選取最佳方案。通過這種音樂創作活動,拓展了學生的思維和認知面,培養了學生團結協作意識。
創新思維只有在自由自在的思維空間中才能孕育、誕生。因為沒有寬松的環境,學生就沒有自主性,而沒有自主性就不可能有創新行為。因而在學生處于高度緊張的機械接受知識、缺乏心理安全與自由的地方,他們創造性思維的火花是難以迸發出來的。情境教學特別強調寬松的學習情境的營造,讓教學情境中的師、生、境等因素產生互動,從而形成利于創新、易于創新的良好氛圍,是學生的思維在寬容的情境中無拘無束,縱橫千里,任意馳騁。
從多年的教學中領悟出:娛樂、開心的學習,才能取得最好的教學效果,掌握最牢靠的知識技能。創設靈活多變、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形式,讓學生在趣味中感受學習的快樂,感受不同作品的創作意境,加深對作品的印象和了解。比如小提琴協奏曲《梁山伯與祝英臺》,先從梁祝的真摯的愛情故事開始,用美妙的畫面和音樂來闡述。讓學生分別扮演兩位主人公,根據故事情節和音樂的的發展,用神情或肢體語言來表達此時內心的感受。然后再分析作者對這部經典作品的創作理念和作品設計,從而讓學生從最直觀的方面來感受這部作品所表達的內容和意境。比如欣賞《雷鳴電閃波爾卡》,我先讓學生模仿大自然的聲響,這下激發了學生的表演潛能。很多學生用口技來模仿雷聲、下雨聲、刮風聲等等,一下子,激發了他們早已沒有的童真,整個課堂就熱鬧開了。不善于表演的同學也在帶動下,三三兩兩的相互合作起來,在合作中分享了表演的喜悅,在愉快中獲得了沒得體驗。
教育的過程本身就是一種探索與創造。學生的學習過程既是一種認知過程,也是一種探究過程,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取得明顯成效的,它是一個系統過程,在教學中需要循序漸進,長期堅持。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地積累經驗教訓,不斷的取長補短。在教師的引領下不斷探索課堂教學的新思路、新方法,培養學生的開拓精神和創新意識。
面對新世紀知識經濟的挑戰,新課程改革的推動,我們教育工作者要用教育的創新來實現創新精神為核心的素質教育,完成歷史所賦予我們的培養新世紀建設優秀人才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