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媛
(上海大學,上海 200444)
歌劇《茶花女》的戲劇性及音樂表現
周 媛
(上海大學,上海 200444)
歌劇作為當今世上最有影響力的綜合藝術形式,具有獨特的美麗和藝術欣賞價值。它涵蓋了音樂、戲劇、舞蹈、文學、服裝、舞美、表演等多種高級藝術門類于一體,接受了幾個世紀漫長的考驗與洗禮,依舊熠熠生輝、奪目耀眼。在19世紀時期,產生了大量浪漫主義風格的歌劇,而這些歌劇被完好地保存了下來,成為當今世界各大歌劇院上演的主要劇目。其中,《茶花女》正是聞名于世的經典歌劇。它的創作者朱塞佩·威爾第正是19世紀偉大的歌劇作曲家之一。本文將從戲劇性以及音樂表現手段對《茶花女》進行分析和認識。
茶花女;音樂;歌劇;威爾第
小仲馬曾說過:五十年后,也許誰也不會記得的我小說《茶花女》了,但威爾第卻使它永垂不朽。歌劇《茶花女》是由意大利作曲家威爾第根據法國文學家小仲馬的同名悲劇小說改編而來。這部歌劇僅歷時6周便完成,雖然一開始經歷了首演的失敗,但這并不影響后來所帶來的巨大成功,正如威爾第自己說的:時間會證明這次的失敗究竟是主演的錯還是我的錯。最終事實證明,這部至今已是全世界最常被出演的歌劇,出自于一位偉大的歌劇作曲家筆下。
故事講述了一位年輕貌美的姑娘——薇奧莉塔。她是一個周旋于巴黎上流社交場的名妓,因每次出場都愛佩戴一束茶花,人稱“茶花女”。她與出生正統家庭的年輕作家阿爾弗萊德相愛,并拒絕了其他所有的追求者。在她身患肺結核后,阿爾弗萊德帶她到鄉下療養,共同度過了一段甜蜜的時光,但卻也因此耽誤了探望父親的時間。于是,阿爾弗萊德的父親來巴黎找他,獲知了兒子現在的狀況。他讓阿爾弗萊德回去,自己卻來到鄉下以身份地位財力為由命令薇奧莉塔離開阿爾弗萊德,薇奧莉塔傷心欲絕,但還是同意了。阿爾弗萊德回到鄉下,發現薇奧莉塔已經回到了巴黎,又開始紙醉金迷的墮落生活,比以前更甚。不明就里的阿爾弗萊德展開了瘋狂的報復,他找了一個漂亮的妓女做情婦,不斷地刺激薇奧莉塔。薇奧莉塔忍受不了,離開巴黎又病重住院,很快處于彌留狀態。她把事情的真相寫在了日記里,交給了自己的朋友,求她轉交給阿爾弗萊德。直到去世后,阿爾弗萊德也沒能來看她。直到聽說薇奧莉塔死去,來到她的遺物拍賣會現場,即作品開頭的部分。歌劇通過倒敘的方式來敘述整個故事,使觀者回味無窮。
戲劇性指的是某種程度上的沖突對立,卻又不完全是強烈的對比與比較。“戲劇性”是指戲劇藝術獨有的本性。在威爾第的歌劇中最精彩的部分就是戲劇性的對比,以此來達到讓觀眾扼腕嘆息的最終目的。《茶花女》通過將薇奧莉塔回憶中奢華、紙迷金醉的生活和當下重病纏身、命不久矣的現狀進行對比,反差強烈從而引起觀眾的矚目。歌曲本身并沒有表現力,但加上歌劇演員聲情并茂的歌唱及表演,就能達到“心之所想即為眼前所見、耳旁所聽”的效果,尤為震撼。
全劇音樂表現力充盈飽滿。用音樂的流動來表達細微的心理描寫、誠摯優美的歌調和感人肺腑的悲劇力量,集中體現了威爾第歌劇創作的基本特點。第一幕開始時的前奏曲與合唱都采用了舞曲性音樂,最為經典的那首《飲酒歌》,使用輕快而明朗的大調色彩,以及貫穿全曲的大六度跳進的動機,淋漓盡致地展現阿爾弗萊德借酒抒發內心由衷的對真誠愛情的渴望和贊美,真實而又恰到好處。同時這一幕運用主導性動機的手法,使男女主人公的性格形象清晰明朗的展現在眼前。第二幕茶花女的詠嘆調,是在她見過阿爾弗萊德的父親之后,內心悲痛萬分,用歌聲表達出她愛阿爾弗萊德卻又不得不決定離開的復雜微妙的心理矛盾。最后終場的二重唱,是一個觸動人心的音樂場面,我們看到了男女主人公近乎燃燒生命來點亮愛情般的演唱,急切而又哀傷,描繪了這對感情道路波折的戀人在歷經磨難后重逢的喜悅之情。最終唱段則展現了茶花女病痛的呻吟,抒發她心中無限的痛苦之情。威爾第應用這種對比手法,刻畫了垂死的茶花女對愛情至死不渝的追求,揭示了歌劇深刻的悲劇主題,具有震撼人心的戲劇力量。
然而真正的音樂表現力卻遠遠不止如此,在整部歌劇中最為突出的就是薇奧莉塔和阿爾弗萊德的愛情。這段最終以悲劇告終的纏綿悱惻的愛情故事,才稱得上是這部歌劇的精髓所在——愛情是音樂的表現力之一。將茶花女的愛情作為整個故事的主線,以一個舞會作為導火索,巧妙的展開了整個華麗的篇章,這正是威爾第的高明之處。音樂是用來表達情感的話語,而茶花女在染上肺結核后不斷的咳嗽,也可稱得上是輔助音樂發展的一種表現手段。
茶花女的一生可謂是嘗遍人間百味,飽經磨礪,在她的身上我看到的不僅僅是一個人的靈魂,而是多重人格所組成的一個奇女子。雖然她作為妓女的身份讓人不免另眼相看,但她那為了愛情忠貞不渝的勇敢和堅韌不服輸的態度,卻使人對她刮目相看。歌劇的精神由編劇和作曲家來撰寫,而表達卻依舊需要歌者通過聲情并茂的演繹來展現給觀眾,將故事情節最大化的還原真實,有如身臨其境的感受。一部優秀的歌劇作品,通過獨特的表現形式與音樂語言的感染力,使人的心靈得到空前的震撼與凈化。這部歌劇同樣表現出了威爾第的基本創作特色,是一部“完美作品”。歌劇中女主角薇奧莉塔的形象如同一朵絢爛綻放的山茶花——潔白無暇,溫潤高雅。威爾第對于音樂細微的心理刻畫,極致的展現了一個完美而又崇高的悲劇性人物藝術形象,通過歌唱家的完美演繹,深深留存在人們的靈魂深處。
[1] 原著小說《茶花女》,法國,小仲馬.
[2] 于潤洋.西方音樂通史(修訂本).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3:276-278.
[3] 錢苑,林華.歌劇概論.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7:307-309.
[4] 張筠青.歌劇音樂分析.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1-64.
[5] 譚霈生.論戲劇性.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