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孫中山故事傳說的價值和意義

2016-02-04 00:36:01曾應楓
文化遺產 2016年5期

曾應楓

?

孫中山故事傳說的價值和意義

曾應楓

廣東作為孫中山先生的故鄉,民間流傳著許多有關孫先生的口頭傳說和故事,表達孫中山先生的愛國思想、革命意志和進取精神,鼓舞中國人民反抗封建帝制,爭取民族獨立而斗爭起到重要作用,也是辛亥革命時期民間文藝創作的重要題材之一,在該年代發揮了無可替代的作用。但是,以往孫中山的研究存在一種偏向,即在其思想體系、革命活動史研究等用力較多,對民眾集體創作、口耳相傳的民間文藝涉獵較少,研究薄弱。本文借孫中山先生誕辰150周年之際,立足廣東中山和廣州這個特定的歷史人文空間,以這兩地流傳的孫先生民間故事及口頭傳說的研究入手,挖掘故事文本與至今傳承的資料,并望以此作為國家及本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進行保護和傳承。

孫中山傳說故事申遺傳播

2016年是革命先行者孫中山誕辰150周年,廣東作為孫中山先生的故鄉和近代革命策源地,在民間流傳著許多有關孫先生的口頭傳說和民間故事。其作品在表達孫中山先生的愛國思想、革命意志和進取精神,鼓舞中國人民反抗封建帝制,爭取民族獨立而斗爭起到重要作用,成為辛亥革命時期民間文藝創作的重要題材之一,在該年代發揮了無可替代的作用。

一、孫中山故事的生態資源及主題表達

孫中山(1866.11.12-1925.3.12)原名孫文,字德明,號逸仙。流亡日本時曾化名中山樵,故后人稱其為“中山先生”,其后此稱謂便逐漸演化為孫中山。孫中山是近代中國偉大的革命家、政治家、理論家、中國國民黨總理,是中華民國第一任臨時大總統,后被尊稱為“國父”。

這里所說的孫中山的故事是民間在其真實事跡的基礎上所形成的口頭傳說,也稱民間傳說。民間傳說是以實有的歷史、人物和事件歷史事件和風物習俗等為對象所敘說的故事,是民間文藝的一種表現形式。民間文藝的生態體系是以大自然的天然資源和人類社會活動的人文資源為基礎,為民間文藝的產生和形成提供了物質基礎和能量儲備。廣東省是近代革命的策源地,廣州市是孫中山先生民主革命活動的主要地區,香山縣(今中山市)是孫中山先生的故鄉,綜觀民間流傳的眾多孫中山故事,也以這些地區為主,大致分為以下幾類:

1.名字的故事

作為一個名人傳說,孫中山從誕生起就有故事。

1866年11月12日的子夜,廣東省香山縣(今中山市)翠亨村的一間茅屋,出現一個光點,接著傳出“哇哇哇……”一陣嬰兒降生的啼哭。新生命的哭聲劃破漆黑的夜空,傳到正在村頭巡更的老農孫達成耳里,孫達成驚喜得忘記了敲梆,急匆匆跑回茅屋。

看到小兒子出世了,孫達成感慨萬分,不覺長嘆一聲:“我孫達成年過五十,家又添一張嘴,可日子怎么過呀!”

確實,孫達成一家是夠苦的了,他上有80歲的老母;中有纏著小腳、不能下地勞動的妻子和兩位孤寡的弟婦,下有長男孫眉和女兒孫妙茜和幾個子侄。全家僅靠他佃耕村邊的幾畝地兼做鞋匠和更夫掙錢度日,終日辛勤勞動,所得無幾,一家人的生活十分貧苦。忠厚的妻子楊氏,面對憂慮重重的丈夫,懷抱著的嬰兒笑說:“看你這兒子生得一副福相,就像我懷著他時夢到的北帝菩薩一樣,這孩子日后有出息的,你快給他取個名字吧。”

孫達成看著剛臨世的小兒道:“我苦不識字,又能取個什么好名字呢!”

楊氏很有主見地說:“托北帝菩薩的福,就叫‘帝象’,好嗎?”

孫達成遲疑了一下,點了點頭說:“也好!”這時,3歲的女兒妙茜從媽媽的腳下爬坐起來,揉著眼睛叫道:“餓……我要吃番薯。”

“阿茜!”楊氏喊道:“快來看阿弟,他叫帝象。”妙茜望著這剛出世的小阿弟,自語道:“阿弟,帝象。”當時誰會想到,這位剛誕生的嬰兒,就是領導中國人民推翻幾千年的封建專制,傾覆清王朝統治,在東方古國建立起第一個共和國的大總統孫中山。*廣東省文聯、廣東省民協主編《廣東民間故事全書——中山卷》,廣州:嶺南美術出版社2009年版,第133頁。

為推翻封建帝制,孫中山的民主革命之路曲折隱蔽,與別的偉人不一樣之處是,名字眾多。從他的誕生,幼名帝象,在家鄉讀書,教書先生為他取名孫文,后來離家出國讀書,為了民主革命,或擺脫通緝而取過眾多的名字,如陳文、山月、杜嘉偌、公武、帝朱、高達生、吳仲等化名,以及杞憂公子、中原逐鹿士、南洋小學生、南洋一學生等筆名。孫中山的教名“日新”就是“逸仙”的諧音。1883年底,他加入基督教,在受洗登記冊上署的名是“孫日新”。1886年改為粵語近音詞“逸仙”。至于為什么叫“中山”,這名字又是怎樣來的呢?又有一段古。孫先生于1897年8月從倫敦經過加拿大流亡到日本,有一天,他跟日本朋友平山周去訪問犬養毅,歸途經過日比谷中山侯爵邸宅,想在附近的對鶴旅館下榻,旅社主人要求一律要在登記簿上留名,平山周怕暴露孫先生的真實身份,想到中山侯爵的門牌,就提筆寫了“中山”二字,作為給孫先生的日本姓,孫先生接著在“中山”二字下面加署一個“樵”字。自此,孫先生在日本用的就是“中山樵”這化名。他自己曾解釋說,“樵”是“中國之山樵”的意思。后來“中山樵”又怎么變成“孫中山”呢?原來,他在日本一度住在旅日華僑王佩叔家,以后孫文離開王家,仍以此化名與王書信往來。有一次,章士釗在王佩叔家做客,偶然在其書房的信袋中發現了“中山樵”寫給王的信函,其字跡蒼勁雄渾,別具風范,于是詢問王這是何人。王佩叔以實相告:“中山樵”即“孫文”。章士釗明白了,竟自作主張地去除了樵字,在中山前加其本姓,遂成:“孫中山”這樣地地道道的中國人的名字。后來章士釗在著文或演講時,對孫文也直呼為孫中山。此后,人們漸漸習慣了此稱呼,孫文本人也默認贊同了,后人便以中山先生相稱,到其后此稱謂逐漸演化成孫中山先生,或直呼為孫中山。但他自己仍習慣地自稱為孫文,而歐美人則習慣稱孫先生為孫逸仙。中華民國于1912年成立以后,孫氏本人之所有公私檔案均以“孫文”署名。在西方,孫氏以其號“逸仙”或全稱“孫逸仙”(即英文“Sun Yat-sen”)而聞名于世。

2.成長的故事

作為一個偉人,有關孫中山青少年成長的故事相當多,在他的故鄉中山搜集有苦難童年的故事《我要一雙鞋》《不懂就要問》等,更多的是他少年時顯示他的智慧和勇敢,如《洪秀全第二》《拜神不能救世》《怒毀神像》《智斗咚咚佬(游醫)》《智捉人販子》《巧應對聯》《小石頭懲清兵》等,反映孫中山從小就萌發了叛逆意識和反清思想。如《洪秀全第二》講的是孫中山幼年時愛聽老人講述太平天國的故事,十分敬慕洪秀全,有一次在聽講中禁不住脫口而出:“洪秀全滅了清朝就好咯!”馮大爺摸著孫中山的小腦袋說:“你真是洪秀全第二啊!”從此,孫中山在和同伴游戲中常以“洪秀全第二”自居。

后來,孫中山到檀香山讀書,由于他身穿長袍,腦后拖著長辮,常被幾個大的外國學生欺弄作樂。終有一次,他發怒了,用學過的武藝來自衛,一拳一腳,當場擊倒了幾個挑釁者,還兩手叉腰向大家宣布:“中國人是不可侮辱的!”從此,孫中山和在這個學校里的中國學生贏得了應有的地位和他人的尊重。

孫中山從檀香山就學后回到家鄉時,發生的一個怒毀神像的故事反映他的叛逆意識。

一天,孫文與好友偕陸皓東在村中散步,突然一陣凄厲的呼喊聲從北帝廟方向傳來。原來是一位剛失去愛子的年輕母親哭訴:“仔呀仔,我為你在神前許愿,又請來‘神茶’給你服下,你怎么一聲不響就撇下娘親去了?”

孫中山他們進入廟中,見一班善男信女正對著神像頂禮膜拜。孫中山抬頭望神龕,只見北帝五綹長須,左手橫劍胸前,右手屈肘,食指和中指并攏指天,似在作法。他突然想起小時候被母親強按著叩頭,認北帝為“契爺”的往事。他不禁憤然跳上神案,大聲地對善男信女說:“這些泥塑木雕的偶像,不會保佑你們,也不可能保佑你們,甚至連自己也保佑不了。”說著,他把北帝直豎的兩個手指折斷,露出了稻草的內芯,對深信不疑的鄉親們說:“你們看,這就是所謂能保護鄉民的神靈,我打斷了它的手指,它還照樣對著我傻笑,這種神靈有什么可以相信的!”接著又扯掉北帝的兩綹長須,還把其寶劍扔在地上。

陸皓東連聲叫好,也趁機把旁邊的菩薩“金花娘娘”的臉搽抹得一塌糊涂。

鄉民們見了非常驚恐和憤怒,一面對著偶像膜拜不止,企求神仙的寬恕和保佑,一面不斷咒罵褻瀆神像的孫中山和陸皓東,視他們為“瘋孩子”。

這可闖下大禍。村正、族長們關起門商議了老半天,最后一致決定,把孫中山和陸皓東兩人驅逐出翠亨村。兩人只得分道揚鑣,孫中山到香港讀書,陸皓東側前往上海。在離開翠亨村的時刻,孫中山深情地凝望著犁頭尖山,心里暗暗說道:“再見吧,家鄉!我還是要回來的!”*廣東省文聯、廣東省民協主編《廣東民間故事全書——中山卷》,第152頁。

可見,少年時代的孫中山在檀香山接受西方教育,早已經不相信世界上真有什么神仙能幫助窮人,才有搗毀神像之舉。由此可想到孫中山執政期間并影響到民國時期三番幾次禁止民間酬神建醮,甚至連過年也想淡化的一些緣由。

孫中山到美國讀書,到澳門行醫時,也有不少的故事,如《初到檀香山》《智斥賣假藥》《粽子蘸墨吃》《通天曉》 等。如《買書比買食重要》說的是孫中山十分喜歡讀書,在英國留學時,幾乎連吃飯的錢都沒有了。于是幾個留學生湊了40英鎊,送給孫中山補貼生活。結果三天以后,他們再去看他,發現他把大部分的錢拿去買書了,問這為什么,孫中山笑說:“我覺得買書比買吃的還重要。”

這些故事都反映了孫中山刻苦認真學習、如如饑似渴吸取中西文化,還有《婦產科男大夫》《澳門行醫奇遇記》《拒絕貪吏》《改革村政》《不拘一格建新居》等故事,反映青年孫中山的民主革命思想從萌芽到形成,開始實踐的過程。

3.革命的故事

孫中山參加推翻封建清王朝及民主革命的歷程中,有關歷險、公關、宣傳革命的故事也相當多,如香山建會、廣州起義、逃亡海外、倫敦脫險、創建同盟會等故事,都很精彩。還有些鮮為人知的交友故事,如與陸皓東、潘達微、廖仲凱、黃興、胡漢民、史堅如、陳少白、潘文治先生等人交往的故事,還有支持粵語演出粵劇,與粵劇“振天聲”班的故事。包括如下他與張之洞以聯相識的故事:

那是1892年張之洞任湖廣總督期間,孫中山留學歸來,路過湖北武昌總督府,想請求張之洞開設醫院,為人民除病造福。孫中山向門官遞上名片,上寫“學者求見之洞兄”。張之洞正在吃飯,一見那名片口氣挺大,敢與自己這個朝廷一品官稱兄,便問門官:“來者何人?”門官答:“是一儒生。”張之洞想了想,也不說話,令人拿筆來,寫了一行字“持三字帖,見一品官,儒生妄敢稱兄弟”,寫罷,讓門官交給來人。孫中山一看,這分明是個上聯,他微微一笑,也叫門官拿來紙筆,在紙上也寫了一行字,請門官呈去。張之洞在內一看,這下聯寫的:“行萬里路,讀萬卷書,布衣也可做王侯”,他不覺暗暗吃驚,來人名聲不大,志氣不小,肯定不是等閑之輩,連忙傳令打開中門,出來迎接孫中山。*廣東省文聯、廣東省民協主編《廣東民間故事全書——中山卷》,第158頁。

4.執政勤政的故事

1911年創立了中華民主共和國,孫中山當上了臨時大總統,執掌政權期間,流傳相當多的故事,有執政和勤政的,如《布衣總統》《元帥道歉》《總統宴客》《元帥退衣》《街頭診病》《教廚師識字》《禁呼萬歲》等等親民的故事*廣東省文聯、廣東省民協主編《廣東民間故事全書——中山卷》。,其中孫中山和衛兵的故事讀起來特別親切:

辛亥革命勝利后,孫中山當了臨時大總統。有一次,他身穿便服,到參議院出席一個重要會議。然而,大門前執勤的衛兵,見來人衣著簡單,便攔住他,并厲聲叫道:“今天有重要會議,只有大總統和議員們才能進去,你這個大膽的人要進去干什么?快走!快走!否則,大總統看見了會動怒, 一定會懲罰你的!” 孫中山聽罷,不禁笑了,反問道,“你怎么知道大總統會生氣的?”一邊說著,一邊出示了自己的證件。衛兵一看證件,才知道這個普通著裝的人竟是大總統。驚恐之下,衛兵撲倒在地,連連請罪。孫中山急忙扶衛兵起身,并幽默地說:“你不要害怕,我不會打你的。”*廣東省文聯、廣東省民協主編《廣東民間故事全書——中山卷》,第203頁。

孫中山在亂世中成為執政者,當時百廢待興,舉步為艱,這位臨時大總統也有一個平常人喜怒哀樂的故事,如《孫中山怒斥孫科》,說的是1923年的一天,孫中山大元帥的名義發出手令,命令胡漢民到廣州市政廳提款20萬元,作為軍餉發給滇、桂軍,讓他們出發攻取惠州的陳炯明。由于時任廣州市市長的孫科與胡漢民有過節,加上當時財政吃緊,沒有及時撥款,孫中山聽聞怒不可遏,一手奪過衛士的駁殼槍,就要打孫科。孫科嚇得慌忙逃走。孫中山一面追趕,一面厲聲斥罵,一直追到帥府大門口,連拖鞋也甩掉了。還有不少表現孫中山掌權執政后如何勤儉,如何關懷下屬等故事,表現了孫中山的人格魅力。

二、孫中山故事及口頭傳說的  時代特征和文藝功能

1.歷史人文背景與文化語境密切關聯

廣東是近現代革命策源地,辛亥革命前后的中國,處在一個天崩地裂的大變革時期,伴隨著民主革命摧毀幾千年封建帝制,建立現代社會到來的,是中國的新文化運動迅速蔓延。革命黨人在孫中山先生的領導下,為了開啟民智,積極創辦各種雜志、報刊,大力宣傳推翻清封建帝制,宣傳民主、共和、立憲,在這樣的歷史人文背景下,為民間故事的生成和發展提供了一切可能性。作為孫中山先生的故鄉香山縣及廣州地區,既是革命黨人活動的重要區域,也是培育和滋養民間故事的豐厚土壤,因此當地流傳的民間故事不但是人文歷史因素的熏染,為這場偉大的民主革命運動起到喚起民眾,推動革命的重要作用,同時也得到承前啟后的發展。比如孫中山少年時代的生活是在十九世紀中葉,在老榕樹下、廟宇、茶樓等大眾場所,孫中山聽的多是洪秀全等揭竿而起的民間故事,因此不斷喚起他的革命意識,萌發要造朝廷的反,要當洪秀全第二。如《不懂就要問》背景是孫中山自小讀的村塾,少年孫中山對于教書先生只要學生會讀會背而不要明其理深有體會,對于國情鄉情之陋習以及鄉民的愚昧,也有切膚之痛,所以才有在檀香山讀書,痛擊挑釁者,發出“中國人不可侮”的怒吼,回到家鄉,又產生“怒砸神壇”的一段古。孫中山青少年時期表現出的民主革命精神正是歷史、地理、人文環境的孕育、滋養的結果。盡管孫中山對于舊制度產生的陋習等深惡痛絕,但當他離開家鄉,在廣州等地革命和執掌政權時,他又對生活過的故鄉、熟悉的故人表現無限的依戀,如《總統返鄉》《會見鄉親》*廣東省文聯、廣東省民協主編《廣東民間故事全書——中山卷》,第199-200頁。等故事。《題贈“后來居上”》說的是1921年孫中山在廣州就任非常大總統期間,他的同鄉發小陸獻山找他要求撥款為家鄉建校,當時財政吃緊,孫中山哪有余錢,但他非常熱情,與宋夫人一起留住陸獻山吃餐便飯,親自為翠亨學校題詞“后來居上”,臨別時掏出口袋僅有的一張銀票交給陸獻山帶回去,盡點心意。*林潤洪:《中山的傳說》,澳門星光出版社1988年版,第18頁。

孫中山作為近代辛亥革命時期一個領導推翻封建帝制的偉人,數十年間幾經蒙難,大起大落的傳奇事變,強烈震撼著變革的中國,特別是在近現代革命策源地的廣東地區的父老鄉親,更是遭受到民主革命新思潮的猛烈沖擊,民眾的精神面貌、社會的生活形態發生了巨大變化,興起他的種種口頭傳說傳誦不息。孫中山這位歷史名人傳說與故事的構成奧秘就在這里。

2.較為完整的系列傳奇

發生在一百多年前的辛亥革命是令中國從封建社會走向共和新時代的一場民主革命運動,孫中山的故事表現了這位民主革命先驅從出生到青少年成長,參加民主革命,執掌政權之起落,足跡遍及海內外,他歷經磨難鍥而不舍地追求民族復興夢想貫穿一生,這一整個歷史過程都有故事及口頭傳說,分別刊載于花城出版社1982年版關漢等編的《廣東民間故事》,1988年由中山文化部門內部刊行《中山民間故事》,澳門星光出版社1988年版林潤洪編的《中山的傳說》,嶺南美術出版社2009年版廣東省文聯、廣東省民協編的《廣東民間故事全書——中山卷》,北方婦女兒童出版社2010年版王艷娥主編的《孫中山的故事》等。除去些重復,加上還有些散見于報刊的故事,傳承至今較為完整的孫中山故事約有一百多則,是個較為完整的民間故事系列傳奇,較全面地表現出辛亥革命前后時代特征和孫先生的人文情懷。如鮮為人知的《逸仙初見仙逸》*林潤洪:《中山的傳說》,第26頁。,說的是楊仙逸從11歲在夏威聆聽過孫中山的演說,產生愛國情懷,水陸飛行機械設計專科畢業后,回國拜見孫中山,要投身革命。孫中山如何和他一見如故,命他組建我國的第一支空軍隊伍的一段古。

孫中山去世后,紀念他的故事數量也相當多,比如有關中山路的故事、建中山陵、中山公園、中山紀念堂等故事,有關命名中山大學等故事,以及中山裝成為國服的故事,這在中國歷史人物中頗為罕見,應賦予其特有的認識價值。讓后人更了解辛亥革命與廣府文化的歷史價值、人文價值和藝術價值。

3.歷史現實與民間創作相融合

孫中山的三民主義思想及其百折不撓的革命經歷,彪炳千秋。在流傳較廣的故事中,有些情節是藝術虛構,事件的核心卻源自確鑿史實,增強了故事的感人魅力。人物不變,由基本情節逐漸生發,細節漸豐,人物增多,題材放大等,這都符合民間故事的結構特征。

比如《創制中山裝》的故事*廣東省文聯、廣東省民協主編《廣東民間故事全書——中山卷》,第197頁。,從孫中山先生1902年到越南河內籌組興中會,偶入這間由廣東人開設的洋服店,認識了裁縫黃隆生,兩人結下一段情誼的故事,后來黃隆生欽佩孫先生的人格,加入興中會,為民主革命出錢出力。1912年因革命時代的需要,孫先生和黃先生的通力合作,創制一種大方得體、取代舊服飾簡易而又實用的中國服裝的新服裝——中山裝,并很快流行開來。 到孫中山去世后成這當代中國的民族服裝(國服)這一歷史現實,衍生成一個完整的故事。這類故事舉不勝舉。

三、講好孫中山故事與申遺

孫中山的故事傳說距今百年,影響至今,從中不但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廣泛的社會生活內容,而且煥發出中華民族之精神,具有奪人心魄的力量。盡管時代并不遙遠,孫先生的故事也不少,在市面在圖書館所見并不多,在網上搜索,只有一本在網上售賣的《孫中山故事》,由北方婦女兒童出版社2010年4月出版,但早就斷貨。而筆者手頭有的孫中山故事只是作為《廣東民間故事全書——中山卷》《中山的傳說》其中的一部分,沒有作為一種單行本在書店發售。更可惜的,孫中山身后的紀念故事散見于各地報刊,沒有專門整理成冊。

我們經常以為中國民主革命先行者孫中山的革命業跡眾所周知,但深究一步,經過百年,我們年青的一代對近代革命先驅孫中山知道多少呢?他們知道孫中山是怎么從一個普通少年成為偉人的過程?有沒有聽過他的成長故事以及革命故事呢?回答多是搖頭。

孫中山先生在中國近代革命史具有崇高地位,如今紀念孫中山,研究孫中山,宣傳孫中山,用民間文學的形式讓年輕一代形象地認識這位偉人,了解從孫中山先生的童年到青少年求學之路,再到從醫人到醫國的思想轉變,以及他發動的推翻封建帝制,建立民主共和國等歷史事跡等,恰逢其時。今天,更應借由紀念孫中山誕辰150周年之際,重新建構大眾關于孫中山的社會記憶。

孫中山為后世留下一筆珍貴的文化遺產,不說別的,光是全國各省(市、自治區)為紀念孫中山先生而定名為“中山路”就有187條,在中國,幾乎每座城市都有一條“中山路”,顧名思義,是為了紀念孫中山先生。這些城市的“中山路”大多處于中心繁華地帶,見證了城市的滄桑巨變,保留著珍貴的歷史文化記憶,用偉人的姓氏或名字給城市道路命名如此之多,這在世界上是絕無僅有。

孫中山是廣東近代名人,他的影響不但是全國性,而且遍及海內外的。他的故事、傳說經歷百年,屬于全民族的文化遺產。在以往孫中山的研究中存在一種偏向,即在其思想體系、革命活動史等用力較多,對民眾集體創作、口耳相傳的民間文藝涉獵較少,研究較薄弱。應該借孫中山先生誕辰150周年之際,立足廣東中山和廣州這個特定的歷史地理空間,以這兩地流傳的孫先生民間故事及口頭傳說的研究入手,挖掘故事文本與至今傳承的資料。

民間文學是一種口耳相傳的民族文化傳統,是一種有生命力的文化資源,是非物質文化遣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豐富多姿的廣東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中,民間文學(口頭傳說)這一項樣式遠沒有受到社會關注,比如一些近代名人傳說在民間流行,卻沒有受到有關學界的重視,以講古為代表的一些非遺項目,漸趨式微,研究和保護遠不如民俗、民間工藝及其他民間藝術項目。作為歷史人物、民族精英的故事傳說要列入非物質文化遣產名錄是毫無疑問的,但遺憾的是孫中山的各類故事還沒搜集、整理完整。在今天紀念近代革命的先行者孫中山先生誕辰150周年之際,有必要把這位名人的民間口頭傳說文本進行梳理的同時,采用錄音錄像的手段進行保存,并用數字化管理。

同時,中山市和廣州地區有關文化部門可以用民間口頭傳說(民間文學項目)對孫中山的故事傳說申報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并望以此作為國家及本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進行保護和傳承。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4年文藝工作座談會上指出:“文藝工作者要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闡發中國精神、展現中國風貌。”

在中央發布的《關于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的意見》(下稱《意見》)中也明確提出,要“運用文藝形式講好中國故事、展示中國魅力”,要“不斷豐富拓展中國夢的表現內容,既講好國家民族宏大故事,又講好百姓身邊日常故事,用生動的藝術形象和敘事體現中國夢的豐富內涵,見人、見事、見精神”。

廣東作為一塊得風氣之先的熱土,近現代以來涌現出來的先驅人物不計其數,他們在影響著中國,改變著中國,他們是一群為了民族復興而不斷探索的尋夢者、追夢者,孫中山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他們為國家與民族的進步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值得我們文藝工作者去書寫、去傳播。如今咨詢發達,各地都有電視廣播,建議在紀念中山先生誕辰150周年之際,中山故居和廣州市的一些文化場所建立“講古壇”,以百姓最容易接受的方式講好中山先生的故事,讓更多人熟知,還可以通過媒體與文化的跨界融合,實現廣播+網絡、廣播+旅游等融合發展。

總之,今后多方面、多層次、多領域的合作,尋中山先生足跡,追民族復興之夢,講好中山故事,是我們大家應該為之重視和努力的。

[責任編輯]蔣明智

曾應楓(1951-),女,廣東廣州人,廣州文學藝術創作研究院一級作家。(廣東 廣州,510100)

K890

A

1674-0890(2016)05-145-07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中文字幕无码电影| 青青青国产视频手机| 国产成人免费视频精品一区二区 | 亚洲中久无码永久在线观看软件 | 国产白丝av| 在线观看视频一区二区| 亚洲码一区二区三区| 伊人激情综合| 性色在线视频精品| 91久久精品日日躁夜夜躁欧美| 四虎成人精品| 欧美日在线观看| 91精品国产91欠久久久久| 国产99欧美精品久久精品久久| 毛片一区二区在线看| 曰韩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性一区| 国产理论一区| 久久99蜜桃精品久久久久小说| 99久久精品免费视频| 99精品免费欧美成人小视频| 中文字幕有乳无码| 久久夜色撩人精品国产| 国产一级毛片yw| 亚洲不卡影院| 五月天久久综合| 97色伦色在线综合视频| 欧美日韩在线第一页| 在线视频精品一区| 人人澡人人爽欧美一区| 一区二区欧美日韩高清免费| 538国产视频| 99久久精品免费看国产免费软件| 亚洲色图在线观看|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免费看| 久久鸭综合久久国产| 婷婷亚洲最大| 亚洲av日韩av制服丝袜| 国产簧片免费在线播放| 91视频免费观看网站| 在线日韩日本国产亚洲| 成人韩免费网站| 777国产精品永久免费观看| 99精品视频播放| 欧美性猛交xxxx乱大交极品| 精品国产自在在线在线观看| 三级视频中文字幕| 亚洲91精品视频| 九色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欧美亚洲第一页| 国产免费网址| a级毛片网| 嫩草影院在线观看精品视频| 毛片免费视频| 亚洲大学生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第一色网站| 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亚洲片| 亚洲综合在线网| 日韩成人在线网站| 久久亚洲高清国产| 无码精品国产dvd在线观看9久| 中文字幕 日韩 欧美| 欧美精品在线看| 亚洲欧美另类视频| 国产精品粉嫩| 国产免费人成视频网| 美女裸体18禁网站| 欧洲成人免费视频| 欧美性色综合网| 精品国产毛片| 久久久久免费精品国产| 人人看人人鲁狠狠高清| 亚洲天堂网在线播放| 亚洲第一视频网| 26uuu国产精品视频| 波多野结衣一二三| 国产情精品嫩草影院88av| 日韩高清一区 | 久综合日韩| 久久国产乱子| 五月婷婷亚洲综合| 99伊人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