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萍萍
(南京市浦口外國語學校,江蘇 南京 210012)
陶笛進課堂輔助歌唱教學的實踐與探究
余萍萍
(南京市浦口外國語學校,江蘇 南京 210012)
新課改要求教師對課堂教學進行創新,采用能夠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方式來指導學生,實現課堂的有效學習。陶笛進課堂輔助歌唱教學實現了教育部《關于在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實施“體育、藝術2+1項目”》的相關要求,使學生通過學校組織的課內外藝術教育讓每個學生在九年義務教育階段能夠掌握一項藝術特長,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別具一格的教學方式實現了學生音樂知識和音樂技能的共同提高,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陶冶學生的情操,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初中音樂;陶笛;歌唱;審美能力
著名音樂教育家達爾克羅茲認為:音樂需要全身心地投入,這樣才能更好地感受音樂。在歌唱教學中,教師利用陶笛可以更大程度上讓學生接觸音樂,使學生的思維變得更加協調,形成全新的藝術體驗。教師通過陶笛輔助課堂歌唱教學的大膽嘗試會在實踐中激發學生的音樂潛能,促進學生更加關注課堂,從而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積極地進行探究,在體驗和感受中形成自己對于音樂的體驗,實現課堂的有效學習和學生能力的提高,以滿足素質教育的需要,按照教育部《關于在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實施“體育、藝術2+1項目”的通知》和市教育局《關于在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實施“體育、藝術2+2項目”的通知》,進一步深化新課程改革,推進素質教育,推動我市學校藝術教育的改革與發展,陶笛進課堂,既滿足了每個學生在九年義務教育階段能夠掌握一項藝術特長的相關要求,又同時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一)陶笛激發興趣,主動演唱歌曲
陶笛是一種攜帶方便,操作簡單,音色優美,樂于學生接受的樂器。教師利用陶笛來輔助歌唱教學會使學生產生一種新鮮感,給歌唱教學帶來一種全新的體驗,產生學習的主動性,這種動手又動嘴的樂器,學生忙起來“自顧不暇”,自然杜絕了部分同學課堂上的“無用交流”,課堂紀律好了,學習效率也高了,同時又豐富了歌唱的表現形式。這種與傳統歌唱教學模式不同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充滿了熱情,他們會主動地要求利用陶笛來伴奏或者是共同演唱,學生帶著愉悅的心情來學習,積極主動地探究和感受,實現了“樂學”的理念,而且促進學生扎實基本功,掌握歌唱技巧和音準,更好地進行演唱。
(二)豐富教學內容,激發學生學習動力
在傳統的歌唱教學中,一般都是教師教唱一句,學生跟唱一句,教學形式單一,學生感覺課堂枯燥乏味。這種教學模式使學生逐漸地失去了對于歌唱學習的主動性和欲望,不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教師利用陶笛教學,豐富了課堂教學內容,改變了課堂教學形式,課堂對于學生來說更有吸引力了,學生會積極主動地進行探究和學習,課堂對于學生的吸引力更大了。學生不僅僅可以利用陶笛來進行歌唱的學習,而且有時會主動地練習陶笛吹奏,課堂學習氣氛變得非常活躍,學生成為了學習的主體,他們可以更好地展示自己的個性和特點,有利于高效課堂的實現。
(一)合作探究學陶笛,發揮學生主體地位
學生才是學習的主人,在對于歌唱的學習過程中,教師要發揮學生的主人翁意識,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究或者是合作學習的方式掌握歌唱技巧。教師可以把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讓每個小組的學生先進行合作探究的方式對陶笛和歌唱學習進行思考和分析,使學生能夠在討論中形成自己的認識和理解。學生在溝通和交流中會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表達自己對歌曲的認識和理解。通過你一言,我一語的溝通,學生對于陶笛輔助歌唱教學的認識會逐步提高,進而豐富學生的認識,增加對歌唱的熱情。歌唱能力較強和演奏水平較強的學生,通過合作,共同完成歌曲的學習。在合作中,教師通過指導和點撥的方式使學生能夠大膽實踐,利用自己已有的音樂知識進行探究,參與并體會歌唱學習的樂趣,在體驗中感悟陶笛帶來的美,學生能夠被一種積極的音樂學習情境包圍,進而在探究中內化音樂知識,提高歌唱能力,提升整體音樂素養。
(二)借助陶笛,解決歌唱教學難點
歌唱教學的難點無外乎歌唱方法,歌唱的音色統一,歌曲的音準、節奏等,音準不好的同學,在歌唱課上就面臨巨大的考驗,變聲期的孩子還面臨高音上不去,低音下不來的情況,更有部分同學不能很好的掌握歌唱方法,課堂中喊唱情況存在,這些問題是歌唱教學中存在的普遍問題,也是歌唱教學的難點。借助陶笛教學,可以有效地解決這個問題,學生可以在陶笛的帶動下找到正確的音,唱準音高,陶笛輔助歌唱教學,也為變聲期的孩子裝上了另一幅嗓子,唱不出來可以借助陶笛吹奏掌握歌曲的旋律,從而完成歌唱教學的目標。陶笛參與歌唱教學有效地解決了學生音準的問題,唱不準的音,可以用陶笛吹奏出來,先奏再唱,奏唱結合,充分挖掘每個學生自身的音樂學習潛能,培養學生良好的歌唱習慣,達到歌唱教學的要求。
(三)整合陶笛與歌唱,合唱合奏相輔相成
新課標指出:要重視和加強合唱教學,使學生感受多聲部音樂的豐富表現力,建立與他人合作演唱的經驗,培養群體意識、合作能力。合唱教學中各聲部的音準和聲部和諧是合唱教學的一大難點,所以,課堂中用陶笛輔助合唱教學,幫助學生更和諧的歌唱。合唱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陶笛的輔助,實現歌唱和陶笛的整合,可以是教師演奏陶笛,學生跟唱,形成陶笛和歌唱的相輔相成;或者是一部分學生利用陶笛來演奏,另一部分學生來歌唱,使陶笛和歌唱可以有效地整合起來,豐富歌曲的表現形式。學生通過吹奏陶笛會掌握歌曲中的兩個聲部,并進行二聲部合奏,解決了不容易掌握音準的問題,使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歌曲的音準,進而使歌唱教學中的重難點迎刃而解,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學生通過陶笛的幫助在歌唱學習過程中也會養成良好的傾聽習慣,培養自己對音樂的鑒賞能力,從而實現課堂的有效學習和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四)分層次教學,調動全體學生興趣
學生對音樂的感悟能力和音樂學習能力都是不同的,教師要看到學生的差異,在教學中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進行分層次教學,使學生感到課堂是為學生量身定做的,對學生進行因材施教,從而激發學生的歌唱主動性。唱的好的同學可以領唱,歌唱水平較弱的可以努力使自己的聲音向其他同學靠近,形成音色的統一。還有一些天生耳朵不好,導致五音感覺不好的學生,教師可以讓他們進行陶笛演奏,給歌唱的學生進行伴奏,促進他們在伴奏中掌握陶笛演奏技巧,并熟練歌曲的旋律,然后進行演唱。這種教學方式使所有的學生都產生了學習興趣,有利于高效課堂的實現。
(五)給予展示舞臺,學生參與學習過程
學生的好奇心和積極性會隨著他們對陶笛的了解而逐漸地減弱,可能會影響部分同學對陶笛的學習興趣。為了使學生對于陶笛輔助歌唱教學的興趣能夠保持下去,教師要充分地利用各種活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能夠感受到歌唱和演奏的快樂。教師可以給學生提供一些機會,讓學生進行展示和示范,促進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受到成功和歌唱的樂趣。教師給學生提供展示舞臺的方式是多樣的,可以是在課堂教學中給學生提供機會讓學生來進行表演,教師能夠當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形成及時的反饋。教師根據從學生這里得到的反饋來進行教學內容的調整和教學過程的優化,達到學習熱情的持久。或者通過一些活動將陶笛的演奏和歌唱巧妙結合并展示出來,例如學校的藝術節,校內的班班有歌聲比賽,達人秀等,通過這些活動,學生有了展示的平臺,有了發揮自己的潛能和實力的機會,主動地練習,積極地實踐,在探索中提高能力,學習主動性充分得到發揮。教師要善于把陶笛和歌唱進行整合,實現學生歌唱水平和演奏能力的雙重提高。
(一)分小組設置積分,共同競爭
教師對于學生的評價會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師要善于利用小組積分的方式來評價學生,這樣會促進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揮,使學生能夠主動探究,積極參與課堂學習。教師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并以小組為單位通過積分的方式激勵學生在課堂上主動演唱或者是演奏,對于知識掌握的比較好的進行獎勵,這樣有效地約束了學生做與課堂無關的一些行為,使所有的學生形成相互監督,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學習中。發揮小組長的帶頭作用,帶動本組學生在課堂學習中認真聽講,實現歌唱知識和歌唱技能的掌握。
(二)以鼓勵表揚為主,激發動力
對學生的評價,以鼓勵為主,增強學習的信心,進而主動參與學習過程,感受陶笛演奏和唱歌的快樂,在學習過程中陶冶學生的情操,潛能能夠得到充分地發揮。教師的表揚要結合學生的實際練習情況,如果在自由練習或歌唱的時候,學生可以主動練習,就表揚,學生能夠完成教師規定的練習任務就給予肯定的評價,使學生可以發揮自己的主動性。
總之,利用陶笛演奏來輔助歌唱教學是一種創新的教學方法。通過教師的努力和學生的配合,學生會感受到音樂課堂的魅力,從而更加主動地參與到課堂音樂學習過程中,在實踐中提高自己的音樂鑒賞能力和審美能力,促進學生音樂素養的全面提高。“教學有方,教無定法”,通過教師教學方法的創新,學生會對課堂歌唱學習產生一種向往和追求,從而更加主動地探究,提高自身的音樂素養。
[1]張莉.音樂教學中傳統藝術滲透的途徑及方法[J].考試周刊,2012,(70).
[2]熊莉丹.淺談美育視角下的音樂教學[J].科教文匯(上旬刊),2008,(10).
[3]吳美霞.陶笛音樂教學的實踐研究[J].中學生閱讀,201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