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蓉
(西北師范大學音樂學院,甘肅 蘭州 730070)
高校音樂教育專業鋼琴教學初探
張 蓉
(西北師范大學音樂學院,甘肅 蘭州 730070)
高校音樂教育專業鋼琴教學作為當代教育改革發展的重要構成部分,以培養復合型專業人才、專用合理教學訓練為實際依據,構建高素質的綜合性人才選用機制,為學生提供更加廣闊的音樂學習條件。基于此,本文以高校音樂教育專業鋼琴教學為切入點,為其提供幾點優化建議,以供相關研究參考。
高校;音樂教育;鋼琴課
自新課程標準實施后,鋼琴教學作為高校音樂教育的必修課程,創新課程教學內容、引入新型教學模式,成為我國教育改革的關鍵要務。在高校音樂教學中,鋼琴教學是學生必備的音樂技能,占據高校音樂教育關鍵性地位,通過專業化的教學指導、實用性的技能演練,培養技術性音樂教育人才,滿足高校音樂教育的建設需求。此外,提升鋼琴教學的科學水平、藝術水平,也需圍繞高校音樂教育的發展現狀,注重理論與實踐的有機融合,便于發揮音樂教學的引導作用。
(一)深入教學內容
在高校音樂教育中,鋼琴彈奏訓練教學作為基礎必修課程,注重培養學生純專業的技能訓練(鋼琴彈奏技巧),教學內容多以鋼琴演奏效益為衡量指標。目前,大多學生存在鋼琴彈奏時間短、學習效益不高等問題,正式學習鋼琴演奏的時間均維持在升入普通高中藝術班級后,自身演奏技能較差,并不利于學生的鋼琴學習。在實踐教學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養成正確的讀譜習慣,遵循“三看三查”原則(即為“看譜號”、“看調號”、“看拍號”,“查變音機號”、“查表情術語記號”、“查彈奏指法”),秉持“利用手指來唱歌”理念(注重手指的指位、指法),并融入一些彈奏技巧(指法變換、樂曲說明);從演奏技能基礎練習入手,注重升降調(大調、小調)、音階、和弦等彈奏方法,圍繞樂譜基礎演奏,為學生的后續鋼琴進階教學打好基礎,且具備快速、便捷地教學特點[1]。
(二)聯合即興伴奏
“即興伴奏”注重鋼琴演奏、鍵盤和聲、伴奏造型等綜合技能效益,界屬于鋼琴教學的綜合藝術范疇。在高校音樂教育中,專業鋼琴教學離不開基礎訓練與即興伴奏演練,結合理論教學和實踐指導方式,提供針對性的指導技巧,比如:利用調試音階、琶音、和弦、八度等優秀的鋼琴作品資源,采用層層遞進、深入分析的方法,將作品資源視作參照模版,與其伴奏練習曲調作對比分析,提出共性問題及其差別要素,加深學生對其指導型伴奏的印象。此外,在鋼琴教學中,培養學生即興伴奏技能,也需從和聲知識的應用方面入手,合理運用以和聲為基礎的多聲部演奏技巧,實現伴奏風格與和聲效果的統一、和諧,這對高校音樂教育專業課程的培訓也具備一定輔助功效。
鋼琴教學作為一種獨奏樂器的典型代表,合作演奏課目的重視程度普遍不高,直接影響音樂教學的實際成效。對于學生而言,鋼琴教學時間有限,合作演奏教學模式能夠實現有效時間內的無限教學效益,通過鋼琴協奏曲、四手聯彈曲目、雙鋼琴作品,適時增加鋼琴教育課程內容,有助于提升學生的鋼琴伴奏能力。在實踐教學中,結合“彈、唱、聽、鑒、導”學習模式,選擇因材施教的教學方法,適時開展團隊協作教學活動,構建“互動式”教學體系(比如:以兩至三人為一組,成立鋼琴彈奏協作團隊,原創或模仿優秀的鋼琴作品,現場演奏教學曲目)[2];尊重學生的主動性和個體差異性,引導學生全身心地投入演奏曲目中,開展小型班級演奏會、曲目合作演奏競賽,讓學生真實地體驗鋼琴演奏的魅力,通過現場表演來鍛煉學生的表演能力,這對提升鋼琴專業教學效益具有輔助作用。此外,從學生的個體差異化方面入手,圍繞學生不同級別的音樂鑒賞能力,結合“以優帶差”分組原則,安排小組分工協作任務,完成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并重的創新型模式,便于提升課堂教學效益。
任何教學模式都離不開合理的評價體系,在結合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的基礎上,遵循專業技能教學目標,擬定合理的教學評價體系,滿足音樂教育專業課程目標。在實踐教學中,教師可針對學生的綜合表現,以鋼琴理論成績、樂曲伴奏成績、實踐教學等為評定標準,適時開展鋼琴演奏活動,立足于學生綜合運用鋼琴能力的考核模式,實現理論研究與實踐教學并重的評定效益;以理論教學考核為出發點,鼓勵學生創新接受形式(避免死記硬背、多次進行實際演練),比如:融合彈唱教學方式(自彈自唱),從彈奏指法、基礎技能的評定內容入手,利用歌唱、鍵盤的綜合應變技巧;在實踐教學中,教師整合學生的課堂表現情況,可構建師生互評機制、生生互評體系,注重展示伴奏織體、和聲配置等方面技能,以合作伙伴的形式來完成教學內容,在輕松、愉悅的教學氛圍下,實現鋼琴專業教學內容,也需善于發掘學生的潛在天賦(綜合應變能力、演奏技巧的應用),為學生提供附加值評分依據,培育高素質、專業化技能型音樂人才,這與現代音樂課程教學標準具有共通性,值得大力推廣并引薦高校音樂教育。
綜上所述,鋼琴教學作為高校音樂教育基礎課程,對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具有重要作用。在實踐教學中,教師需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從“拓展教學內容”、“強化合作機制”、“構建評價體系”等方面入手,注重學生的綜合表現,從多個層面深入挖掘學生的內在音樂潛能,完善現代高校音樂教學機制。
[1]鄭洋.關于高校音樂教育專業鋼琴教學的探究[J].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0,(08):117+119.
[2]江影.對民族高校音樂教育專業伴奏課程教學模式的思考[J].長春大學學報,2013,(06):768-770.
[3]曹泓.高校音樂教育專業鋼琴教學的簡單探討[J].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12,(10):6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