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靜
(包頭師范學院,內蒙古 包頭 014000)
ISEC鋼琴集體課教學模式探究
高 靜
(包頭師范學院,內蒙古 包頭 014000)
ISEC項目是依據美國高等教育本科層次專業認證相關機構、美國高等教育本科層次教學區域認證相關機構和教育部所頒布的本科教學評估體系的相關標準框架,結合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水平、高等教育發展現狀、我院的總體情況及需要,遵循教育發展的客觀規律及國際化的教育理念所實施的項目。鋼琴基礎課是我院ISEC本科音樂學專業必修課程之一。本課題通過分析探究ISEC項目國際化教學理念,并通過在教學中的運用,力求總結出適合我院學生實際、又具國際化教學理念的鋼琴集體課教學模式,本文將從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教學評價四個方面對ISEC鋼琴集體課模式進行論述。
ISEC鋼琴集體課;教學模式;教學目標
隨著全球一體化的發展,國內外大學進一步加強合作已成為趨勢。ISEC(International Scholarly Exchange Curriculum(Undergraduate),簡稱(ISEC)項目是依據美國高等教育本科層次專業認證相關機構、美國高等教育本科層次教學區域認證相關機構和教育部所頒布的本科教學評估體系的相關標準框架,結合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水平、高等教育發展現狀、我院的總體情況及需要,遵循教育發展的客觀規律及國際化的教育理念所實施的項目。Isec項目能幫助我們掌握符合國際通行教育理念和模式的國際課程教學實施體系。指導我們遵循國際化標準,提升教學質量,重構優勢專業課程,從而體現專業建設特色,實現平等有效的國際交流與合作,提高教育國際化水平。鋼琴集體課教學是isec項目所涵蓋的一門課程。目前國內的鋼琴集體課教學模式相對單一,以教師講授為主,考核形式單一。本課題試圖通過iesc鋼琴集體課教學模式探究,嘗試多種形式的授課方式、量化的評價體系和多樣的考核方式,使學生在獲取專業知識的基礎上與實踐應用相結合,并在教學中始終把學生作為教學活動的“中心角色”,培養學生自覺主動的學習意識。
目前,此項目在國內開始不久,本課題通過分析探究isec項目國際化教學理念,并在教學中運用,力求總結出適合我院學生實際、又具國際化教學理念的鋼琴集體課教學模式,把學生真正培養成具有全面能力的新型學生,并能適應今后的國外學習生活。本文從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評價四個方面進行論述。
我們從教學目標的設定著手。第一是基礎目標,我們應該培養學生學習基本的音樂知識,掌握系統、科學的彈奏方法,使學生具備一定的技能技巧,了解不同時期、不同風格、不同國家的作曲家的作品。
第二是能力目標,我院isec音樂專業鋼琴集體課具有以下特點:開設時間短、學生程度差異大、學生普遍起步年齡偏大、作為成年人機體靈活性差不容易達到較高技術水平等,而且isec音樂專業的一部分學生有可能繼續到國外完成學業。國外課程中的理論課例如和聲課,是通過在鋼琴課的聽覺實踐中演奏學習的。isec音樂專業的另一部分學生畢業之后通常是分配到小學或者中學任教,在工作中更多的需要綜合能力,比如即興伴奏、即興編配、自彈自唱能力。基于以上原因,我們除了以傳統知識、技能為主的基礎目標之外應該更傾向于培養學生的視奏移調能力和即興伴奏、創作能力,將音樂理論知識與鋼琴實踐技能相結合。
第三是情感目標,在傳統教學中,我們一直試圖培養學生的深度,遵循精英式教學,彈奏的樂曲少而精。實際上我們應該在培養學生時擴大曲目范圍,大量了解優秀作品,了解不同時期的作品風格,把曲目分解成不同聲部,降低難度,通過學生合作演奏來學習廣泛的曲目,培養學生在音樂表現、音樂理解、音樂體驗方面的綜合音樂素養,從而具備從欣賞音樂到表現音樂到傳播音樂的能力。
教育目標確定后,課程的教學內容方面也作了相應的調整和改變。第一,我們以和聲為線索由易到難逐漸安排內容,從分析作品和聲開始,認識和聲功能,建立聽覺感受,逐步學習和應用和聲為旋律進行伴奏,之后再根據一個音樂動機進行即興創作,將和聲真正學以致用。這樣就培養了學生即興伴奏與即興創作的能力。
第二,我們還可以選擇具有代表性的世界名曲欣賞,讓學生了解樂曲所表達的的內涵,分析作品的結構與和聲的運用,從美學角度欣賞作品,就像外行觀賞建筑時只看外觀,內行會了解建筑時如何構建的一樣,我們也應該培養學生深層欣賞作品的能力,進而培養學生對音樂文化的獨立思考的能力。同時,我們也不再一味追求彈奏曲目的深度,而是在曲目的廣度上下功夫。不安排程度過深、難度過大的曲目,選擇盡可能多樣化的樂曲,讓學生接觸到不同時期、不同國家、不同作曲家、不同題材的作品,了解不同風格作品的演奏方式,準確把握作品。讓學生在學習鋼琴彈奏技巧的同時,把鋼琴學習作為載體,學習綜合性的音樂知識。進而培養學生在音樂表現、音樂理解、音樂體驗方面的綜合音樂素養。
第一,目前我們在上鋼琴集體課時,往往帶有個別教學課的影子,輪流檢查學生作業,單獨糾正問題。為了能夠充分發揮集體課教學的優勢和特點,我們應該將其上成公開課,把學生容易出現的問題進行總結、演示,讓其他學生能夠從中汲取經驗教學,引以為鑒,活躍課堂氣氛,強化群體效應,增強全體學生的學習興趣。
第二,我們要從“單純的授、受”轉向“參與和合作”。“以學生為中心”、“關注每一位學生”是我們isec鋼琴集體課教學改革的重點。那么在教學方法上,就不能僅僅以獨奏這一種形式,單純的傳授和接受音樂知識,我們嘗試加入四手聯彈、樂隊合奏等豐富的教學內容和方法。一首難度較大的作品,分成幾個相對簡單的獨立聲部,幾個學生共同承擔,一人一個聲部,化整為零進行彈奏。這樣,作品演奏的難度大大降低,很多經典曲目的彈奏就成為可能,演奏曲目的范圍也大大增加,更加重要的是,程度較淺的學生也可以在最短的時間體會到音樂表現、音樂創造和音樂合作的樂趣。用這樣的教學方法,既可以讓每一個學生參與其中,又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還能拓展學生的音樂視野。達到“以音樂帶動彈奏,因彈奏走進音樂”。而且重奏合作又可以在學習的初始階段就培養學生學會傾聽、加強配合的意識,感受合作藝術的美,使鋼琴基礎課不僅僅著眼于單純的技能技巧的傳授,而是轉向注重參與合作,成為具有多向性、多維性的復合型教學。學生們通過協作,相互取長補短,在強化個人學習能力的同時,還增強了溝通與包容的習慣培養,注重團隊合作精神,激發組內每一個學生的學習潛力。
第三,采取小演奏會的形式。演奏會可以展現每個學生的學習成果,大家既是演員又是聽眾,演奏曲目可以是作曲家的作品,也可以是自己創作的作品,還可以是自彈自唱。演奏會為大家提供了公開表演的機會,可以提高自身的演奏能力,也可以增強心理素質。
教學評價我們要從“重結論”轉向“重過程”。教學評價是對師生教學活動、教學效果的檢驗。“臺下十年功,臺上十分鐘”,鋼琴課考試一直沿用學期末上臺表演的考試模式,一考定終身。這樣的考試模式并不能全面檢驗學生取得的成績和進步,也不能涵蓋對學生所學知識、技能以及各種能力、態度和情感等內容的評價,對學生綜合音樂素養的提升也沒有有力地促進。為此,考試的內容增加為五個方面:1、完成任務型教學,即合奏展示;2、完成設定主題的小論文;3、平時上課老師對學生的評價、學生互評以及自我評價的綜合成績;4出勤;5、期末考試成績。將以上五點按照一定比例構成學生的學期成績,力求通過這樣的多元化評價,從以往評價過于關注結果的“重結論”,轉向重視學生在學習各個時期的進步狀況、努力程度、積極主動參與的“重過程”。
綜上所述,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評價四方面緊密聯系,環環相扣。這樣的教學模式既遵循鋼琴教學與學習的客觀規律,又符合ISEC項目的國際理念,還能突出高校音樂教育的師范性特征。當然,新的教學模式也會對教師的教學工作帶來挑戰,教師要以積極的開拓進取精神,不斷實踐,不斷探索,不斷總結,不斷優化教學模式,真正把學生培養成具有全面能力的新型學生。
[1]李慧丹.發展性教學評價[J].中國音樂教學,2003,(12).
[2]樊禾心.鋼琴教學論[M].上海音樂出版社,2007.
[3]李和平.鋼琴集體課課程在中國師范教育的發展(下)[J].鋼琴藝術,2005.
[4]馮丹.數碼鋼琴集體課在國內外發展概述 [J].現代教育科學:教學研究,2013.
高靜(1979—),女,碩士,包頭師范學院音樂學院講師。
本文系包頭師范學院本科教學改革研究課題項目“ISEC鋼琴集體課教學模式探究”(項目編號:BSJG14I004)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