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子涵
(西安市曲江南湖小學,陜西 西安 710061)
角色體驗感知式音樂課程
——西安市曲江南湖小學美育之音樂教育
周子涵
(西安市曲江南湖小學,陜西 西安 710061)
音樂,是自然的,也是人文的;是感官的,也是精神的。我校音樂美育體系并非是單純的以藝術技能為主的教育,“角色體驗感知式音樂課程”以提高音樂教育教學質量為導向,使學生能夠通過演繹不同的“藝術家”角色,更深入的感知音樂這門作用于情感和心靈的素養(yǎng)教育,發(fā)掘每一位學生的藝術感知力,促進學生的跨學科知識融合,同時培養(yǎng)團隊協(xié)作意識,提高學生審美和人文素養(yǎng)。滋養(yǎng)情感、抒發(fā)情感、寄托情感。化美啟智、立德樹人。
角色體驗;自主合學;共創(chuàng)協(xié)作
音樂是人們抒發(fā)情感、寄托情感的一門特殊的藝術。一百個讀者心目中有一百個哈姆雷特,音樂也是這樣。每一個孩子心中都有自己獨特的音樂世界。法國文豪雨果曾說過:“音樂是思維著的聲音。”通過音樂,我們能分析出每一個孩子不同的心聲,孩子們給予我們不同的回饋,體現(xiàn)出不同的情懷。 在我國,中小學音樂課程的三維目標是:“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過程與方法”以及“知識與技能”。尤其是小學音樂教育,更加注重培養(yǎng)學生們的認知,語言,身體,創(chuàng)新以及社會發(fā)展,讓學生通過對音樂的情感表達達到審美享受。記得在香港讀書時,我曾接觸到香港小學教育的一種“5E教學法”。跟我們的音樂新課標在大方向上保持著一致性。
“5E教學法”由5個E組成:“Explanation說明”,教師明確課程重難點,巧妙把握知識與技能。“Engagement接觸”,“Exploration合作探究”以及“Elaboration細化作品”,教師讓學生多方位、多角度的了解作品、理解作品,體會作品的形象和意境。最后,教師通過“Evaluation評價”,帶領學生回顧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做到德育滲透。那么,在以上教育理念的基礎上,如何盡可能的拓展學生音樂視野,發(fā)揮學生的音樂潛能呢?我通過結合大陸中小學音樂的新課標要求以及香港小學音樂課程的這種“5E 教學法”,初步構建出符合小學音樂文化建設的“角色體驗感知式音樂教育”。課程通過小組分工,組內商討,共創(chuàng)協(xié)作的形式。更大程度地去發(fā)掘每一位學生的藝術感知力,促進學生的跨學科知識融合,同時培養(yǎng)學生們的團隊合作意識。讓新課程背景下的音樂文化建設在小學貫徹的更加扎實。
在音樂常規(guī)課堂上,設置不同的藝術家角色,學生們可以跟隨老師的引導,通過小組合作,做以下角色體驗:兒童演唱家,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組織課前自主預習,通過老師優(yōu)選的音頻,視頻初步了解歌曲。培養(yǎng)學生們的自主學唱能力和欣賞能力;調音師,老師在課堂上規(guī)范音準,節(jié)奏,呼吸等音樂元素時,“調音師”同學協(xié)助老師聆聽指正本小組出現(xiàn)的“小問題”。此角色可以充分提高學生們的視唱練耳能力;器樂演奏家,每個小組可通過組內商討,選擇出合適的現(xiàn)有樂器或音樂小道具為所學歌曲自主伴奏;舞蹈家,每小組同學可以根據(jù)歌曲的歌詞或旋律律動自主編排部分舞蹈動作,最后由老師將每小組創(chuàng)編地動作加工,整合成一個完整的作品。全班一起學跳;創(chuàng)作家,分為作曲家和作詞家,每個小組同學可選擇對歌曲的歌詞或曲調進行自主的二度創(chuàng)意改編。從而盡可能的發(fā)掘出每一組同學的創(chuàng)造力和表現(xiàn)欲;指揮家,制定每組一個“指揮家”,指揮本小組同學的紀律和安全。指揮家實行每節(jié)課輪換制,讓每一位學生都有機會提升他們的自律能力和領導才能;魔法師,為音樂課程的重點體驗角色。學生們可以以音樂為主干,建立起音樂與其他學科之間的拓展分支效果。鼓勵學生們加入任何形式的新鮮元素。讓學生們體會到音樂學科與其他學科之間的相互依存,相互溝通以及相互融合。
如果在日常的音樂課堂上,通過這種角色體驗的方式激發(fā)出了學生們的音樂潛能。那么之后,如何去驗證學生們的學習成果呢?
我們都知道,文藝展演作為一門綜合性活動,是以音樂為主體,與其他學科大整合的完美體現(xiàn),所以,我采用階段性主題才藝展演的形式去驗收和拓展學生們的音樂綜合能力。
根據(jù)教材,每學期挑選設定1-2個情境主題,學生們以個人或小組為單位,在老師的引導幫助下,進行“主題才藝展演活動”。展演可包含任何學科的新鮮元素,例如:學生們可以通過重唱,合唱,獨唱等不同方式演唱主題歌曲,加入不同種類的樂器為歌曲伴奏。可以加入語文學習中與主題相關的詩歌,對白,朗誦(提高語文學習的積極性)。可以穿插相關的英文歌曲,簡單的英文對白(激發(fā)英文學習的表現(xiàn)欲)。每個小組可以自主創(chuàng)編不同風格的舞蹈動作,也可以自制簡易的舞臺美術道具,服裝或布景等(充分發(fā)揮學生們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舞臺表現(xiàn)力和自信心)。抑或加入體育的小游戲,藝術體操,計算機或科學課中的燈光或者創(chuàng)意小發(fā)明等元素(使每一個學生的各方面潛能盡可能的得到開發(fā))。
在各小組展演完成后,設置獎勵機制來激勵學生們的學習熱情。因為考慮到學生知識的層次性和個性的差異性,所以設置有梯度的三類獎項鼓勵學生們的歌劇創(chuàng)作:“最佳創(chuàng)意獎”,“最佳表演獎”和“最佳鼓勵獎”。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在每次的歌劇展演結束后,都能學有所得,看到挑戰(zhàn),贏得鼓勵。每一位學生都有機會交流 “主題才藝展示”的心得體會,每一位學生都可以作為懂得表演的演員和懂得欣賞的評委去交流,回顧,比較和總結。其中,選取優(yōu)秀作品進行加工拓展排練,推選至校內外文藝匯演活動。
在期末測評時,根據(jù)學生日常課堂角色體驗感知的參與度,配合度,以及結合每一次的階段性主題才藝展演的表現(xiàn)情況,對小組的綜合素質進行評估。采取小組同學得分一致的原則。以此提高小組每一位同學的團隊榮譽感。
這種以角色體驗為常規(guī)課堂的根基,通過階段性主題才藝展示的音樂教育模式,為學生營造了輕松自由,平等和諧的音樂學習氛圍,讓老師退居幕后,學生在臺前“自導自演”。面對音樂文化建設中的教育教學創(chuàng)新,我們應該堅定不移的全面關注學生的主體性、參與性與合作性。以及培養(yǎng)和激發(fā)學生們對音樂學習的感知和收獲。努力突破思想固化藩籬,爭取把更多的“不可能”變?yōu)椤安唬】赡埽 备焖佟⒏咝У膶崿F(xiàn)小學音樂文化建設中課程創(chuàng)新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給孩子們的人生長跑帶來持久的后勁!
[1]教育部.全國學校藝術教育工作會議召開[EB/OL].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2015.
[2]國家教育發(fā)展研究中心編.發(fā)達國家教育改革的動向和趨勢(第五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3]姚思源.論音樂教育[M].北京:北京師范學院出版社,1992.
[4]《中國音樂教育》雜志編輯部.音樂教育的國際對話[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