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未成年人見義勇為是否該表彰
江志根是鎮江句容市的一位農民。2000年,其12歲的兒子江偉華為了救落水的伙伴,不幸溺亡。
之后,句容市見義勇為基金會曾正式發文,認定江偉華的見義勇為行為,并決定進行獎勵慰問,包括發放家屬慰問金以及逐月進行家庭補助,但江志根表示更想得到一張榮譽證書。
為了這張證書,江志根將句容市政府以“不履行見義勇為行政處理法定職責”告上法庭,為兒子討要稱號。
江志根認為,“這不是一張紙的問題,是我兒子死得值不值的問題。”
在法庭上,原告江志根請求被告為江偉華見義勇為的事跡頒發榮譽證書和表彰決定。
對此,被告代理律師解釋,句容市相關部門已經認定江偉華的見義勇為行為,并根據相關規定特例為江志根頒發了撫恤金、困難補助金15萬元及其他相關補助。
至于為何未頒發榮譽證書,2011年專門會議形成的“會議紀要”,已經研究做出不發榮譽證書的決定,符合法律規定。
而且當年江志根領取撫恤金時也簽字認可處理方式,再行起訴理應不受法律支持。
對于這場“一張證書引發的訴訟”,有多位法律界人士提出,對未成年人的見義勇為行為,原則上確實是“不鼓勵、不提倡”,但是當涉及具體案例時,還是要進行具體分析,而見義勇為行為的認定和榮譽授予,均由各地公安、民政等部門進行。
事實上,江蘇省內之前有完全不同的處置先例。
2015年,13歲的徐州少年李明宇(化名)為救嗆水的同伴溺水身亡,家人希望能為其申請到“見義勇為”稱號,但所在區見義勇為基金會多次請示省市兩級見義勇為基金會,得到的答復都是“不授予”。
上級部門拒絕授予的理由,正是因為李明宇救人時尚屬未成年,不應予以表彰。
而在更早之前的2002年,江蘇高郵11歲少年夏世祥為救落水同伴溺亡,被揚州市見義勇為基金會授予“見義勇為”稱號,之后還被追認為“革命烈士”。
有網友指出,這幾起案例,某種意義上也體現出“法理和情感”之爭,在“未成年人見義勇為是否該表彰”上,應明確相關規定,至少在同一省內,統一標準,避免此類爭議再發生。
(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