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嘉
(武昌職業學院,湖北 武漢 430202)
基于音樂審美解析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素質研究
陳 嘉
(武昌職業學院,湖北 武漢 430202)
作為將來從事學前教育的幼師生,必須具備一定的音樂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音樂教學能力,這樣才能適應未來學前教育的需要。文章通過音樂審美來分析針對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在該三方面的素質研究。
基礎知識;基本技能;音樂教學能力
音樂是學前教育學生的必修課,是幼師生必須具備的專業知識技能。在進行幼師生音樂能力培養方面,要明確三個目標和任務。一是培養音樂基礎知識。掌握一定的樂理基礎知識,對學生進行視唱、練耳等基礎知識技能的專業訓練,訓練學生的樂感。二是培養音樂基礎技能。訓練學生歌唱能力、樂器演奏能力、音樂欣賞能力、音樂律動能力,只有強化這些能力培養,才能在今后的學前教育中游刃有余。三是培養音樂教學能力。幼師要做好學前教育,就必須掌握學前教育中音樂教學的專業知識、技能和方法。因此,教師要將幼師生音樂教學能力的培養作為重中之重來抓。
培養審美情趣是提高學生審美能力的重要內容,而審美情趣的激發要從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入手,只有讓學生對音樂欣賞產生濃厚的興趣,他們才會主動感受音樂的美,從而達到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教學目的。由于天賦和后天教育的不同,再加上生活經歷和文化積淀的不同,學生的音樂素養也大不相同,對同一音樂作品的理解也就不同。因此,初中音樂老師應充分意識到這一點,在尊重學生感受與見解的基礎上,鼓勵學生表達自己的審美體驗,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加強對學生的引導,讓學生在音樂欣賞中感受音樂作品的意境美、結構美和旋律美等多種美。
在進行樂理、視唱、練耳教學時,教師可以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堅持以學為中心,通過活動的方式想方設法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如在進行樂理知識教學時,引導學生按照導學案進行自學,并用學習評價表對學生學習過程進行有效監督。如果哪個小組沒有按照要求完成,就要被扣除一定的分值,小組中的個人也將被扣掉相應分值。在課堂教學導入新課前,先對導學案完成情況進行檢查。在教學中,通過相互問答、搶答等方式,對學生學習樂理知識情況進行抽查檢驗。然后,利用小組游戲,對所學的樂理知識進行鞏固,使枯燥乏味的樂理知識的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從而便于學生更好地學習、理解和記憶。這樣的課堂始終充滿朝氣活力,有利于促進師生的互動交流,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同時,充滿挑戰性,很容易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進行視唱教學時,將不同的玻璃杯裝上不同高度的水,并用筷子輕輕敲打,演奏出不同的旋律。在進行節奏訓練時,可以把杯子擺放成不同造型,并將節奏寫下來。
另外,一方面,音樂教師自身教學能力,對于課堂教學質量具有至關重要的影響。如果能力較差的音樂教師,無法在課堂教學中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從而也就無法利用伴奏或者形態來影響幼兒學習。所以,音樂教師必須積極學習相關知識,不斷充實自己,加強對各種教學方法的研究,從而能夠在教學課堂上,熟練運用各種樂器來渲染課堂氣氛,帶動幼兒積極投入了學習中,從而使音樂教學更加具有樂趣。另一方面,隨著時代的不斷進步和發展,一名善良、負責、樂觀、意志堅強、自信心強、自控能力好、具有上進心,且能夠合理調節自身情緒、適應工作壓力的幼兒教師,更容易被學校、家長以及幼兒所接受,且也更易獲得幼兒們的喜愛和尊敬。因此幼兒教師需要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技能、職業道德以及心理素質,并在進行音樂教學的過程中,善于發現并利用更多的途徑引導幼兒接受音樂熏陶,用心培養社會的下一代。
音樂審美能力是兒童感知事物的基礎條件,能夠幫助兒童在學習音樂的過程中更好的感受到音樂作品的藝術美,更是兒童情感意識培養和提升的重要條件。隨著我國當下學前教育體制的改革與發展,國內越來越多的院校在開展學前教育的過程中都會相應的將音樂教學作為課堂教學當中的重要環節,這在一定程度上充分反映了音樂教學的應用優勢。通過對我國現階段學前教育創新的實際情況進行探究可知,在學前教育中開展英語教學,能夠有效培養幼兒的審美能力,使幼兒在課堂學習過程中能夠更加深刻地了解激勵情感的教育意義。在音樂教育的過程中,無論是知識技能方面的教學還是思想意識方面的教學,都是提升幼兒審美感受與審美能力的重要途徑,對于幼兒今后的學習與發展具有不可忽視的重要意義。
學生好奇心強,求知欲強,對課本以外的新鮮事物充滿著好奇心。音樂老師可充分利用學生的這一特點,將多媒體技術運用于音樂欣賞的教學中。由此在音樂基礎技能訓練時,除了聲樂技巧、器樂演奏等訓練外,還應積極為學生的成長搭建各種平臺。通過各種良好的展示平臺,訓練學生音樂綜合素質,增強學生學習音樂的自信心,讓學生得到充分展示,這樣才能不斷增強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譬如在班級舉辦兒歌演唱賽,可以是獨唱、合唱、組合唱等。可以舉辦彈唱比賽和音樂律動比賽。通過這些平臺,不僅能夠訓練學生的舞臺表演能力,而且能夠充分滿足學生展示自我的心理,從而增強其學習激情。要著力培養幼兒師范生的唱跳等表現能力。強化上臺演唱能力訓練,通過搭建的各種舞臺,讓學生充分表現自己的音樂才藝,這樣不僅能夠讓學生將所學的音樂知識得到有效地應用,而且能夠提升學生舞臺表演等綜合素質,為其將來打下牢固的基礎。此外,還可以組織學生參與各級各單位組織的歌詠比賽,這樣才能使學生充分體驗到音樂的獨特魅力,是學有所長的學生得到鍛煉和提升,提升學生整體的音樂素養。
音樂是美育的重要內容,音樂可以運用悅耳動聽的聲音和形成特定的聲音語言激發人的情感。因此,音樂課堂教學只有在運用情感體驗的基礎上,才能真正做到以情帶聲、以聲傳情,才能做到聲情并茂,讓學生獲得良好的體驗。幼師要從事學前音樂教育,不僅需要具備一定的音樂基礎知識技能,而且要具備較強的音樂教學能力,這樣才能適應未來工作的需要。一定的音樂專業幼兒教師要勝任自己的工作,不僅要具有良好的相關學科的專業知識和技能,更要具有較強的教育技能。
一是教育學生學會整合利用教學資源。首先,整合生活中的音樂教學資源。教師要引導幼師生學會從生活中尋找音樂教學資源,并將其整合到課堂教學中來,學生一些比較喜聞樂見的英語資源整合應用到音樂課堂教學中來。看到這些生活中的素材,學生會感到比較親切,并感到音樂學習的實際作用較大。其次,整合網絡中的音樂教學資源。當前已進入互聯網信息時代,而互聯網上具有十分豐富的音樂教學資源,能夠彌補傳統教材中資源不足的問題。如可以將學生比較感興趣的音樂曲目、視頻、音頻等下載下來,播放給學生欣賞。
二是提高識譜能力。一方面,要加強對識譜技能技巧的訓練,通過不斷強化訓練,來提升學生的識譜能力。只有具備一定的識譜能力,才能準確的教唱曲子,為學前教育音樂教學實踐奠定堅實基礎。可以通過開展識譜比賽,使學生學習音樂的潛能得到最大可能地發掘和提升。要盡可能多地學習多種類型的聲樂作品,熟悉兒歌、民歌等各種風格歌曲的特點,以適應未來工作發展需要。三是要摸準幼兒特點。對學生進行全面了解,根據幼兒愛玩好動的特點,要盡可能采用活動或游戲的方式進行,這樣能夠讓學生在喜聞樂見的活動中學習音樂、喜歡音樂。要倡導游戲學習法,讓學生在快樂中愛上音樂。四是加強音樂教學實踐鍛煉。積極開展試教、見習和實習等教育實踐活動,讓幼師生熟悉學前幼兒音樂教學教學的設計、上課、課后輔導等相關環節,不斷提升學生教學實踐能力。要采用多種教學方式,通過播放文字、圖片、聲頻和音頻等直觀形象的手段,與幼兒形象思維為主的特點相適應,豐富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方式,從而達到最好的教育教學效果。
在學前音樂欣賞教學中,要加強對學生進行審美意識的培養,促進學生審美能力的提高,真正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學前音樂實施進程中,發揮學生的主體學習地位對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帶動學習質量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教師在教學活動推進中可以運用各類方法和手段,確立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讓學生主導課堂,進而讓學生養成良好的音樂學習素養。■
[1] 王冬梅.提高幼兒音樂欣賞能力的途徑與方法[J].教育藝術,2013, 12.
[2] 朱婷.試論新時期幼兒音樂教育的新理念[J].中國校外教育,2012, 23.
[3] 趙華英.幼兒音樂教育與幼兒發展[J].黑龍江教育學院院報,2010,07.
[4] 潘宇穎.音樂欣賞教學與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J].成才之路,2014, 08.
[5] 陳學超.淺談學前音樂欣賞教學與學生音樂審美能力培養[J].新課程(中學),201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