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君義
(大同大學音樂學院,山西 大同 037009)
論管樂重奏課在普通高等音樂教育中的實踐應用
李君義
(大同大學音樂學院,山西 大同 037009)
目前普通高等音樂教育在管樂教學方面,傳統的教學方式占據著主導地位,隨著管樂演奏技術的不斷提高和國際音樂資源共享平臺的不斷發展,小型管樂合奏及室內樂合奏在教學改革當中凸顯出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對學生演奏技能的培養和綜合能力的提高起著重要的作用,是管樂整體教學改革的一個很重要的方面,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
管樂重奏;內心聽覺;音響平衡;音樂修養
管樂重奏通常包括以下幾種形式:同種樂器的二重奏,三重奏,五重奏;還包括不同樂器的組合等;目的是使音樂肢體語言更為豐富,獲取飽滿的音響效果,更好的表達音樂藝術的內在品質?,F在普通高校對專業學生還多采取傳統的單獨教學模式,目的是為了根據學生程度不同,針對性的解決和提高個人的演奏能力,這是普通音樂專業院校的共性,也是重要的基礎;在此基礎之上,專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不同程度開展由易而難得重奏課程,并以此作為教學改革的突破,列入正常的教學課程中,通過豐富的和聲肢體,可以更好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可以提高學生節奏,音準,聽覺,和配合意識的能力的提高,推動學生練習的積極性,綜合的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科學合理的安排合奏課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達到理想的重奏實踐效果需要科學合理的分析學生的個人演奏能力,需要將同等,或相近程度的學生編配到同組,選擇難度較易的小型作品,最好是很熟悉的作品,多以二重奏為主,這樣有利于學生對作品風格能夠較準確的把握,逐步循序漸進;具備一定演奏能力并有一定基礎的學生可以選著具有相應難度的三重奏和五重奏及多種樂器的重奏作品組合等;這樣可以培養學生對各聲部旋律、節奏、和聲效果的準確把握及對作品風格的領會能力。
音色在意識中是一個抽象的概念;在合奏過程中大腦要通過聽覺來調整音色,要有明確的方向性意識,所以培養聽覺能力是很重要的。首先演奏者要通過聽覺來分辨音色的好壞及音色的表現力,來反饋給大腦,其次調整身體的各個機能和心理狀態等,就這樣不停的循環在整個演奏過程中。所以說在演奏過程中要時刻保持耳朵的靈敏性,在多聲部的合奏中,要通過聽覺來把握音準和聲部之間的平衡及色彩的傾向性和不同聲部的銜接上,通過高度靈敏的的聽覺來判斷和調整音準和音色上的偏差,彼此能夠傾聽其他聲部的旋律,達到相互配合,融為一體的音響效果,培養學生良好的聽覺能力,需要學生有意識性有目的性的對不同樂器的音色有準確的意識概念,要多聽,多看,提高自身的音樂欣賞水平,所以培養學生的內心聽覺能力對管樂合奏課的實踐是重要的。
音準是旋律音色融合的基礎,要求演奏者正確對待與處理旋律音準的概念,正確把握音準應該是旋律運行中的相對音準。相對音準是只有在旋律運動與和聲要求的音準實踐中才有意義。在處理旋律音準過程中,要求演奏員是對旋律運動的傾向性、風格、調式、節奏及和聲色彩等諸多音色完全融合起來,做到音樂表現的完全統一。
管樂合奏中要做到旋律音色的融合,要求準確理解旋律的色彩性,充分體現音樂的形象性;要求演奏員在作品處理上對演奏所要求的技術手段要做到準確;同時旋律感和節奏感要齊;要做到心齊,同種樂器每個學生演奏出的聲音也不完全相同,不同種樂器的音色各異,有明顯的差別;包括樂句劃分,呼吸與換氣的合理性,對音樂的表現有著直接影響,當管樂器齊奏標準音時,不同的力度,氣壓,樂器冷熱程度都會對音準產生影響;不同的呼吸換氣安排,就會出現不同的句法劃分;同聲部管樂學生用氣不均,唇部壓力的大小都將會對音色的融合產生不良影響。因此,必須要求管樂演奏者正確理解作品的內容,以此為基礎,恰當安排換氣,劃分樂句。同時不同樂器之間的耗氣量和氣息延續力的不同也會影響音色的和諧統一,耗氣量大,氣息延續力較短的管樂器在吹奏長音符的旋律時,會出現力度自然下降的情況,需要平時練習氣息控制力,以避免出現這類現象;在管樂器音色融合的訓練中,氣息控制的穩定性至關重要,氣息控制不穩定會導致音準不穩,音色也會發生很大變化。演奏員練習氣息要在從中音區開始練習,從長度,力度,速度三個方面做漸強和漸弱的控制練習,以此來達到對氣息的控制力。
音響平衡是管樂隊排練一個很重要的因素,音樂織體的各成員要素之間在音量和音色的相互關系中都存在音響平衡問題。樂隊的編制和配器是音響平衡的理論基礎;但是在實際排練的過程中,由于實際的編制人數和演奏員的演奏水平等具體情況都會存在不同,對音響平衡都會產生影響;處理音響平衡關系,要著重解決音樂織體各要素之間的音量問題,要求要以展示作品音樂形象為目的,掌握整體與局部的各種要素,正確的處理力度和音量的比例,注意解決兩個旋律以上聲部的音量平衡和多聲部之間的音量比例分配,以此來解決音響的平衡問題,達到追求良好的和聲效果和理想的和聲層次,實現音樂作品的藝術性。
對于一首重奏作品,要求演奏員對各個聲部在橫向和縱向上要有統一的認識,要正確理解作品的音樂思想,要有嫻熟的演奏技術,要跟據作品的需要做到在力度上的對比,情感上的變化,思想上的統一,要求演奏員都充分理解作品在旋律線條和藝術上處理上的整體把握,細分到每個樂句上,同時要求演奏員具有統一思想上的意識,在作品技術處理完全的基礎上,要保證注意力集中,在作品思想上和意境上要與指揮保持一致,排除外界和主觀思想上的干擾,要全身心的投入到作品中藝術處理中。藝術風格是重奏演奏中很難把握的,很難要求所有演奏員能夠做到絕對的統一,這就要求演奏員在演奏前對音樂作品的風貌,特色,氣質都要有充分的理解和統一的認識,從音樂創作的角度來講,就是對語法,節奏,旋律線條,和聲曲式結構等手法具體應用的理解;從表演藝術上來說,是對重奏的音色、音質力、度及表情的準確把握。思想與風格的絕對統一是很難做到的,但是必須要求要求演奏員有意識在這些方面努力學習,通過這些方面的處理要求,來提高演奏員的綜合演奏能力。除此之外,在小型樂隊的重奏中,還需要演奏員之間的磨合,在管樂重奏表演上,演奏員彼此之間對性格與演奏風格的相互了解也影響著重奏效果,由于演奏員的性格與風格存在不同,在對作品的理解和意境上把握也是不完全相同,重奏演奏是多人演奏多聲部的集體藝術,演奏員之間也需要需要相互了解,要相互配合,對個人演奏技術及擅長特點都要掌握,來確定每個人適合吹奏哪個聲部等演奏技術上的處理,演奏員之間平時也可以加強相互了解,增進友誼,來培養合作意識,增強團隊意識。
加強個人的藝術修養。修養的提高是循序漸進的,是個人經歷和學習上的積累,是一種能力的培養,加強藝術修養可以提高個人的審美能力,理解能力和辨別能力,對音樂表演藝術來說,具備一定的藝術修養是非常重要的,要求演奏員要學習音樂的基礎知識,在中西方音樂史和音樂美學上要有深入的研究,同時要多了解其他姊妹藝術,如文學,美術學等等,不同的年齡階段對藝術的審美是不同的,有一位日本的長笛演奏家,早在他很年輕的時候就已經出版了音樂專輯,并且接受世界各地的著名樂團邀請,但是當他八十歲高齡的時候,無意在家中找到了這張唱片,當音樂響起時,他無法想想這是他當時演奏的的唱片;所以堅持個人藝術修養等方面的學習是無止境的,對音樂作品的藝術實踐性有著很重要的意義。
總的來說,重奏藝術具有很強實踐性和表演性,對于重奏藝術也有很多的具體要求,無論是演奏技術上還是表演藝術上都要有科學的學習和訓練方法,要注重個體性與整體性的統一,在普通高等音樂院校中有目的性和意識性的開展管樂重奏課,可以提高學生們綜合演奏能力和實踐能力,對學生個人和集體的演奏實踐能力有著很好的促進作用,可以豐富教學形式的多樣性,提高教學的趣味性,具有一定的實踐意義?!?/p>
[1] 樸東生.樂隊指揮法[M].人民音樂出版社,1997.
[2] 方智諾.樂隊編配與排練[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3] 李笑梅.大學音樂文化修養[M].山東教育出版社,2014.
[4] 于開基,趙娟.音樂文化修養與賞析[M].湖南文藝出版社,2009.
[5] 王偉.大學生藝術修養[M].中國科大出版社,2009.
[6] 牟洪多.管弦樂隊配器法[M].人民音樂出版社,2013.
[7] 張前.音樂美學教育[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
[8] 張前,王次炤.音樂美學基礎[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