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月
(安徽師范大學音樂學院,安徽 蕪湖 241000)
還學生一個“真正”的音樂課堂
黃 月
(安徽師范大學音樂學院,安徽 蕪湖 241000)
全球化背景下,音樂與音樂教育的關系如何?如何才能給學生一個“真正”的音樂課堂,又如何通過音樂課的學習保證學生音樂素質的發展?我想這是每位音樂教育工作者思考的重難題,本文就全球化背景淺談實施音樂課的意義,就如何給學生一個“真正”的音樂課堂提出個人見解,若有諸多不妥之處,望學者批評指正。
全球化;音樂課;話語
(一)全球化與音樂教育的關系
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交融導致了母語體系文化受到挑戰,如何積極應對這一時代挑戰下的教育發展,成為每門學科都急需思考的問題。在人類歷史上,對知識的選擇和教育關系,出現了三次重大轉型:分別是原始知識型、古代知識型、現代知識型、后現代知識型。[1]而目前的音樂教育主要是接受西方音樂的理論學習,現如今力圖突破“歐洲中心論”思想,逐漸強調立足本民族發展音樂,后現代轉型下音樂教育的發展更加注重理解、尊重、實踐。課程設置也從“開發范式”走向“理解范式”。教學研究的領域走出僅作為中小學基礎音樂教育之“副科”的狹隘視閾,開始運用音樂學科的特色,綜合多學科的話語來解讀音樂教學的價值。
(二)音樂課的意義
著名的音樂教育學家柯達伊曾說過:“音樂教育是完整的人所需要的發展”。德國音樂家威爾第也說:“音樂是屬于群眾的,人人有份”。因此我們相信音樂不僅是供學生放松娛樂,還有培養美好情操的作用。梅利亞姆全面的道出了音樂的十種功能,音樂不僅具有美育功能,他與當今多元文化的發展也有著密切聯系。由于篇幅有限,我僅從兩個角度闡釋如期開展音樂課的重要作用。
1.美育、德育意義
古人曰:“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動物使之然也”。這些有關音樂意義的詞句足以證明它對于培養學生的美好道德情操,促進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起著至關作用。海頓也曾說:“藝術的真正意義在于使人感到幸福,使人的精神得到鼓舞和力量”。而音樂作為一門藝術它可以成為我們生活和心情的調節劑,使心靈有歸宿感。通過音樂課使學生聆聽到大量優秀樂曲,讓學生能跟隨音樂做身體律動。莊重的音樂能使人肅靜深思,活潑的音樂使人感到輕松快活,舒緩悠揚的音樂使內心變得平靜如水??傊?,如期上音樂課對每位學生而言都是必須和必要的,面向全體學生實施音樂教育,不論是校方還是老師都要重視此事。
2.文化意義
在全球化大背景下,政治、經濟、文化的相互融合交流,加大了我們對教育的重視和關注程度。全球視野的打開,各類外國音樂作品的傳入,尤其是歐洲音樂文化的沖擊,我們需借鑒吸收不同民族的音樂,立足本土。音樂課堂中,學生通過歌唱的旋律體會不同的民族風情韻味,通過節奏的嘗試鍛煉把握律動的動態實踐,在關注音樂作品的同時,透過音樂的學習培養學生的文化素養,將音樂與文化有效結合起來,了解每一首作品背后的文化內涵,有效的灌輸多元音樂文化觀念,認知音樂并非只是用來審美娛樂,還有交流表達、象征等等其他作用,比如情歌、山歌、勞動號子,這些音樂不是無緣無故的亂喊亂叫,它們都是深深地扎根于產生某一特定的文化語境下,學生需要學會理解和尊重各類民族音樂,弄清它的語義環境,考慮作品的文化深度,這種觀念的培養也是教師的重要職責之一,培養學生的欣賞和認知能力。
所謂“真正”的一詞,是指一個事件真真切切存在,與既定事實完全相符。這是針對音樂課被其他“主科”文化課所占的現象而言。在保證學校音樂課能正常按課表來上的前提下,再考慮課程的質量和水平。其次是怎樣在音樂課上能夠卓有成效的開展音樂實踐活動,發揮合作互動的教學培養模式,最終促進學生的德智體美協調發展?!霸捳Z”則是在特定的社會語境中,人與人之間從事溝通的具體言語行為,即說話人與受話人之間通過文本展開的溝通活動,包括說話人、受話人、文本、溝通、語境等要素。當“話語”放置在音樂課堂中,則提倡老師和學生利用課堂,結合書本,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激發學生潛質,共同置于一個大集體中參與音樂實踐活動。這些基本的音樂行為是作為一門課程最基本的要求。“后現代話語主要是想摸索出一條路子來,闡明意識的某種全球性轉型,一條既與新生態學的發展有關又與東方的‘道’學相聯的路子?!保?]“課程話語國際化要求課程理論工作者更多地學習有關全球政治經濟方面的東西,了解世界正發生些什么變化?!薄靶碌娜蚧瘯r代的課程該怎樣發展,沒人愿聽取課程理論工作者的意見。原因之一是人們認為這些理論工作者不是從真正的創造性角度,而主要是從評論(critique)的角度看待問題?!保?]
綜合以上觀點,開展音樂課時需注意這幾個方面:(1)教學目的:音樂課不僅滿足基本知識和基本方法的掌握(“雙基”),更重要的是通過音樂這一媒介培養學生的批判、合作、創新、文化意識,這需要在長期的音樂實踐活動中,讓學生主動參與,并且老師足夠的耐心鼓勵和引導。(2)課程建設:除了注重音樂課程內容的精簡,還要注重課程內容的表現方式,例如課上導入可采取故事性、游戲式等方法,增加學生興趣、注重音樂與其他學科的完美結合。勿忘音樂與生活的密切關系,正如杜威所說的“教育即生活”“以兒童為中心”的教育理念。(3)教學活動:首先急需轉變教師和學生的認知觀念,教師上課反對“填鴨式”和“滿堂灌”,側重采用引導點撥,啟發式、合作完成式教學,提倡學生能獨立思考老師的問題,倡導與同學積極交流、對話合作。老師更不能給定一個標準答案或統一模式讓學生機械的去判斷。(4)教學評價:教師采取綜合評判方式,不能僅僅因為某一位同學的一首歌唱的好聽就是優秀生,而要綜合平時表現,定性定量相結合,自評、互評他評相結合。[4]
[1]石中英.知識轉型與教育改革[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5).
[2][3][加]大衛·杰弗里·史密斯.全球化與后現代教育學[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0(9).
[4]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2011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