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 宇
(云南大學,云南 昆明 650000)
王建民的二胡狂想曲看他的創作理念與音樂特質
姚 宇
(云南大學,云南 昆明 650000)
王建民的二胡狂想曲對二胡音樂的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本文通過對王建民在二胡創作時的創作理念進行研究和分析,從雅俗兼備,合二為一、精簡有度,構思縝密、精簡有度、構思縝密,三個角度來對他的創作理念和音樂特質來進行欣賞和總結,從這些方面能夠更好的理解王建民的作品。
王建民;二胡狂想曲;創作理念;音樂特質
作為最具表現力和活躍力的民族樂器之一,二胡在近現代史上的發展逐步加快,尤其是在劉天華的二胡曲 《病中吟》誕生,這是第一首以二胡獨奏的樂曲,二胡作為獨奏開始,這將近一個世紀以來,其迅速的發展可以大致分為四個時期:第一時期大致是從1923年至1949年,這段時間為初創時期,代表作品有劉天華的二胡曲和練習曲,涌現的杰出人物也是層出不窮;第二個時期是從1949年至“文革” 結束,這段時期二胡經歷了快速發展和成熟繁榮時期,出現了一大批優秀演奏家和作品,代表作有《豫北敘事曲》 、《江河水》等;第三個時期是從1978年到1987年,這個時期二胡得到了快速的拓展。以劉文金為主要代表人物,將二胡曲拓展成為大中型的曲式作品,代表作為《長城隨想曲》、《新婚別》等二胡協奏曲;第四個時期是從1990年開始,這個時期是二胡對新時期的創新探索,在原有的基礎上進行創新,代表作為王建民的二胡狂想曲等。
王建民的二胡狂想曲一經推出,就引起了各界的關注,在二胡領域得到了強烈的反響,對于整個民族樂器領域也起到很大的影響。本文通過對王建民的二胡狂想曲進行研究,分析他的創作理念和音樂特質,深入探討王建民的二胡作品對二胡藝術的影響和意義。王建民在二胡領域的創作與其深入的創作理念是分不開的,對王建民的二胡作品的研究必須先對他為什么要進行創作的創作理念進行研究,并從其創作理念來探究其音樂特質。
王建民在進行創作時堅守“雅俗共賞,中西并存”的理念,他將作品的“雅”(綜合作品的表現形式、結構、語言上等體現出的較高藝術性)和作品的“俗”(作品的易接受性和易聽懂性)融合字一起,使作品呈現出雅俗兼備,合二為一的特點。
傳統的理念對音樂的理解更多地將雅和俗進行完全分開,認為雅只強調創新,俗只強調守舊,將二者對立起來,認為雅俗不能共存,在創作的結構表現形式上等雅和俗都是互相矛盾的,不能將雅和俗統一起來,融入到一個作品當中。但是王建民在進行二胡作品創作時,并沒有將二者對立起來,他很巧妙地回避了這一點,而且試圖找到二者的統一點。例如在對二胡的旋律進行創作時,王建民非常重視旋律的提升和其可接受性兩者的結合。他認為二胡作為單旋律樂器,旋律是二胡的靈魂,所有的音樂形式都是通過旋律表現出來,他將旋律作為創作的重點,通過多種技術手段來不斷提升和豐富二胡的旋律,當然他也會研究聽眾音樂欣賞的能力,他們所能接受的旋律形式等,在豐富旋律的同時也尊從聽眾的可接受性,將雅和俗很好地結合起來,融入到二胡作品中,當然,關于雅和俗的共存點和平衡點的把握,他在創作中都會非常注重這個點和度的研究。
王建民在對二胡的創作中也非常注重精簡,在巧妙縝密的構思中尋求更為簡單的音樂表現形式。他將作曲運用技法分成了四個層次,第一種是簡單的技法表現不良的效果,這是最次的技法運用;第二種是技法復雜,但是表現效果也不好,這是其次;第三種是復雜技法所表現的效果較好,為佳;第四種是簡單的技法所達到的表現效果最好,這是最佳。所以在進行技法創作時,他通過深思縝密,采用最簡單的技法來表現最好的效果。例如,在對音階和旋律發展上的瓶頸問題,傳統的觀點都是從二胡的音樂語匯入手尋求創新和突破,但是反而使得與民族曲風相背離。王建民卻沒有從這個突破口構思,而是運用人工音階,將原始民族曲風與人工音階相結合,達到創新的效果,讓人產生煥然一新同時又能夠輕易接受的二胡音樂語匯,這個技法創作的確非常簡單,但是簡單并不意味著構思也簡單,這是通過王建民反復縝密的構思才完成的創作。
例如,在他的作品《第一二胡狂想曲》中,他在來自云南苗族地區非常簡單普遍的飛歌基礎上進行創新,達到了非常完美的額效果。這些飛歌原本是非常簡單的三音列音程,王建民注意到這個宮音上方同時存在著大小三度音這個小細節,由此他創作出該作品中的核心音調,并在此基礎上設計出人工九聲音階,使得民族特色和創新簡單地結合起來,創作新穎的二胡旋律詞匯。
縮小材料選擇的范圍,并從有限范圍尋求無限變化,這也是王建民所追求的創作理念,他的作品中從來不會直接引用現成的音樂素材,但是卻能夠給人一種熟悉的親切感,這是因為它將選材的范圍進行了縮小,這種熟悉親切的感覺是因為他在進行創作時選取了聽眾比較熟悉的音樂素材進行精簡,作為一種基礎材料,并對其進行加深和修改,進而形成一種新的旋律,這種旋律被其稱為“核心音調”,這種“核心音調”在他的很多作品中都能夠感受得到,這也是他的重要創作理念之一。例如 《第一二胡狂想曲》 中王建民創作的核心音調,他在這個基礎上又衍生出無限的變化,使這個核心音調能夠保持原有的風格,又能夠產生更多的新鮮的聽覺享受,例如,將八度換位,重新組合打散的節奏,能夠保持在本調上,又進行了色彩變化。
總之,王建民在進行二胡音樂創作時總是保有自己獨特的創作理念,將雅俗合二為一,將對立的事物統一起來,增加二胡藝術的共融性,同時在進行創作構思上能夠很好地把控,做好精簡有度,而且為二胡的藝術創作革新拓寬了道路。當然在創作過程中王建民還具備很好的控制力,對于旋律的音調、風格等都有很好的控制力,王建民很注重這種控制力,在他的創作中形成了自己獨有的創作理念和音樂特質,這種創作理念和音樂特質的形成,吸引了大量的二胡愛好者的爭相模仿,同時也有助于二胡藝術的快速發展。
[1]王建民.源于民間根系傳統—《第二二胡狂想曲》創作札記[J].人民音樂,2003(9):2.
[2]汝藝.從王建民的二胡狂想曲看他的創作理念與音樂特質[J].中國音樂 (季刊)2008年第3期.
姚宇(1993—),云南大學,籍貫:江蘇沛縣,研究方向:藝術學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