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江
?
趙縣城解放紀實——劉秋和回憶錄
■張江
日本帝國主義于1945年8月15日宣布無條件投降,侵華日軍在此之前就已撤離趙縣,經過八年艱難斗爭,趙縣人民政府終于取得了抗戰的勝利。可是,趙縣縣城仍被偽軍盤踞,他們妄圖投靠蔣介石,拒不向八路軍繳槍投降。
盼星星,盼月亮,就盼著縣城早解放。在日寇鐵蹄下飽受困難的趙縣人民早就盼著解放縣城。我冀中軍分區和冀中行署決定解放趙縣縣城,攻城戰斗就定在8 月30日。軍分區司令員葉楚平為總指揮,冀中七十一團從西門、北門打主攻;七十二團從南門圍攻;新建縣大隊和區小隊從東關佯攻;為防止敵人增援,調冀中八十二團警戒欒城、石家莊之敵,寧晉縣大隊阻擊寧晉縣來敵。
8月30日這天,是個陰天,攻城戰斗一切準備就緒。攻城的同志們趁著漆黑的夜幕,穿過莊稼地,越過護城河,直抵城墻邊。午夜12點,指揮部下達了攻城命令。一連戰斗突擊組踏著云梯和人墻爬上城墻,立即向敵人炮樓摸去,熟睡的敵人發覺后來不及反抗就交了搶。這時,城東北角的槍聲、喊殺聲響成一片,二連的同志們突進了北門。很快,西門被我突破,北城墻被我占領。
8月31日拂曉,天下起了雨,偽“聯隊”隊長郭炭塊帶領三個中隊的亡命徒向北門反撲過來,我七十一團的英雄們毫不懼怕,團長白云峰命令:“把城門關上,與敵人決一死戰!”戰士們都把上衣脫下展開了肉搏戰,敵人很快被打垮了,留下了一地尸體落荒而逃。到中午十二時,七十一團的三營和縣大隊攻克了東門,占領了柏林寺。黃昏時,敵人的造槍廠也被我占領。剩余的敵人都逃進了偽“聯隊”隊部,天黑后,雨越下越大,我軍指戰員踏著沒腳深的稀泥,把偽“聯隊”隊部緊緊包圍起來,想等明天后全殲殘敵。半夜時分,敵人從西南角的一地洞里偷偷逃走了。1945年9月1日,趙縣縣城首次宣告解放,全縣境內趕走了所有偽軍,趙縣人民高興地編了一首歌曲四處傳唱:
中國共產黨,和咱八路軍,
艱苦抗戰為人民,
八月三十那一晚,黑夜大進軍,
一舉攻下趙縣城,消滅敵偽軍………
那時,我在抗日政府擔任民教科長,主要工作是發動群眾,支援攻城部隊。遭受日偽軍多年壓榨的趙縣人民,對共產黨八路軍非常歡迎,稍加動員,踴躍支前,從四面八方送來吃的,青年人紛紛參加擔架隊,一派人民戰爭場面。趙縣城解放后,我隨抗日政府立即進駐縣城,縣政府新設立一個城廂區,轄縣城東、西、南、北門、東關、西關、縣前、石塔、東宴頭、瓜家莊、劉家莊等村。縣委、縣政府任命邢安民任城廂區區委書記,我兼任區長。
當時,石家莊還未解放,周圍好幾個縣駐有偽軍。我們進城后,逃走的敵人還派人悄悄的回來散布謠言,說什么“土八路長不了,國民黨軍很快就會打回來。”為安定群眾情緒,揭穿敵人謠言,區委、區政府的
工作非常繁忙。首先大張旗鼓的宣傳我黨我軍的政策,組織人員貼標語,貼告示。同時,逐個村莊、街道地清查戶口,清理隱藏的敵人,收繳各種槍支武器整理登記敵人留下的財產,教育偽軍家屬不與政府作對。第三項工作就是立即組建基層政權、民兵組織和社會團體。然后為防敵人反撲,發動老少男女一起挖地道。我帶幾名人員天天檢查挖地道的情況,在各街道展開比賽。據統計,在不到一年的時間里,城廂區先后動員了上萬人參加挖地道,從縣城各個方向挖通了到城外各堡壘村的地道50多條,總長達70華里。
1946年7月,國民黨縣長李樹三帶著由郭炭塊“偽聯隊”改編的趙縣保安隊,向趙縣開始進攻,他們從欒城步步緊逼,先占領了康賈村、西田村等趙縣西部邊緣的幾個村莊。那時,我七十一團已離開趙縣去外地作戰。縣委、縣政府立即發出緊急備戰通知,利用各村民兵聯防抗擊敵人,使敵人的進犯嚴重受阻。但是,李樹三不甘心失敗,糾集第三軍的一個加強營,河北保安團的一個機炮連,以及柏鄉、趙縣保安隊共計5000余人,于8月31日逼近了趙縣城。我縣大隊、區小隊及各村民兵奮起反抗,經過六天六夜的保衛戰,給敵人以大量殺傷,為保存有生力量我方所有武裝人員于9月16日夜里主動撤出了縣城。
為重新奪回縣城,我方利用一個月的時間加緊聯絡友軍和練兵備戰。10月6日這天,我冀中八十二團在趙縣、寧晉、束鹿、晉縣的縣、區武裝和大批民兵組織配合下,一鼓作氣包圍了趙縣縣城,當天掃清了外圍之敵,緊接著就對縣城發起強攻,經過一天激戰,俘敵小隊以下164名,暗殺團長以下150名,斃傷敵人百余人。敵人嚇破了膽,8日棄城逃竄。我民兵又配合主力追殲逃敵于西田村、黃市村、康賈村一代,又殲敵百余名。至此,全縣境內再無敵跡,趙縣徹底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