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社紅
(滑縣縣委群眾信訪工作部,河南 安陽 456400)
首先,在公共部門的傳統人力資源體系中加入信息化管理理念可以從根本上降低人力資源管理工作投入資金,同時在此基礎之上提升人力資源管理的工作效率,進而讓人力資源的管理工作能夠開展的更加集約化與高效化。簡單一些解釋,人力資源管理體系中的信息化主要是由計算機軟件與互聯網技術所支持的,這就會在無形當中讓人力資源的管理工作變得便捷和高效;其次,由于計算機的加入可以取代一些工作人員的手動作業,并且讓很多信息數據可以在第一時間通過網絡平臺傳輸到其他企業機構與部門之中,不僅從很大程度上減少了一些不必要的工作失誤,同時還達到了整合管理資源、降低經營成本的管理目的;最后,人力資源管理信息化能夠充分發揮出信息資源的實用價值。由于傳統類型的信息資源大多數采用的都是紙質儲存方式,其不僅有礙于攜帶而且還不方便在使用過程中進行傳遞。而信息化管理模式的出現不僅能夠運用數字化的形式來存儲信息資源,同時還可以讓使用者不受時間與空間限制的自由上傳和下載信息數據,讓我國公共部門的人力資源管理變得更為便捷與快速。
首先,要明確我國公共部門人力資源的范圍。在我國公共部門公共組織就是指代表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與意志,以維護公有制為核心的公共利益關系格局為根本職責而協調運作的組織體系,具體包括廣義的政府部門、政黨、公有制企業尤其是國企、國有事業單位以及承擔某些公共事務管理職能的中介性組織這五大類。我國的公共人力資源就是這五類組織中的人員,以公務員為主,包括政府、人大、法院、檢察院等機關的公務員。政黨機關的公務員,政協、婦聯以及某些共青團組織的工作人員。全國工商聯組織的工作人員等。
其次,我國公共人力資源管理的體制與制度賴以形成與發展的政治制度背景。我國公共人力資源管理權歸屬于人代會,但人代會主要是對高級的人力資源(高級首長)直接行使管理權,而對一般的人力資源則由人代會委托給相應的管理機構。二是政黨制度。我國的政協制度確立了中共的領導與執政地位,核心是人事權的領導,黨對公共人力資源的領導,確立了黨管干部原則。
第三,公共人力資源管理的對象。對象主題也就是公共人力資源本身,我國主要在黨政機關。我國要確立公共人力資源的價值取向必然從政府開始,服務價值取向首先定位于政府,構建服務型政府,主要依賴于黨政機關公務員自身的素質與努力而沒有更多的外在影響。
1、加強基礎建設,進一步完善信息化的人力資源管理體系。首先,公共部門的人力資源管理人員要進一步規范和完善原有的基礎工作,其中包括管理信息的篩選方法、工作人員的出勤記錄信息、管理流程的完成情況以及人員面試和選拔的具體程序等等;其次,公共部門還要建立一套科學化的信息招聘體系。在招聘初時將所有應聘人員的個人履歷進行整合和保密儲存,做好應聘人員的初選工作。而后還可以建立部門機構自有的人才招聘通道,讓應聘人員可以通過交流平臺來與面試者來展開溝通,進一步加深對彼此的了解與信任,為后期的篩選與入職工作打好基礎。
2、重視人力是確保人力資源管理信息系統成功的前提。重視人才,是人力資源管理信息化體系的核心問題。人力資源管理信息化體系在職能的分工組合、吸引和留住人才、激發員工的創造性和責任感、提升員工價值等發揮著重要作用。人力資源管理的基本理念強調的是將員工作為一種可開發的資源來對待,因此要采取積極的態度、科學的方法來開發、經營和管理。
3、轉變觀念是確保人力資源管理信息系統合理架構的保證。正確認識人力資源信息化管理系統并不是解決所有問題的良方。我們要認真分析尋求適合自身現狀的信息化系統導入,充分評估數據整理的工作量和難度,充分考慮各個層面對數據的要求,扎實做好數據規范整理工作。同時要有領導層參與,項目團隊與決策層保持一致,正確處理標準化與客制化的關系。管理系統不能成為現有管理方式的奴隸,而且管理也不能完全照搬管理系統邏輯,必須切實轉變觀念,使信息系統在管理過程中發揮良好作用。
4、提高素質是建立人力資源管理信息系統專業化隊伍的要求。人力資源管理者必須精通人力資源管理技能,應該具有專業化的知識,更多的人際溝通知識和技巧,應具備良好的工作態度、優良的心理素質,還包括持久的工作熱情、頑強的意志力、團隊合作精神等。提升信息化管理人才的培養水平。由于人力資源管理的信息化建設工作在我國的發展時間并不長,所以還非常稀缺這方面的專業人員。為此,國家與各個地方上的教育部門應當盡快的投身到對信息化管理人才的培養工作中,從而滿足社會與國家對于專業人才的大量需求。首先,教育部門要從根本上保證人力資源管理的工作人員能力數量的收集和使用信息資源,并且結合各個公共部門的經營現狀來科學化的處理信息數據;其次,公共部門的管理者也要經常性的舉辦一些信息技術培訓活動,讓人力資源管理工作者可以不斷的提升自身的工作技能與綜合素質。
5、優化人力資源配置,實現人盡其才。通過合理配置人力資源,真正實現呼喚多年的“能者上、庸者下、平者讓”的人力資源管理新局面;建立干部能上能下、員工能進能出的靈活競爭機制,實行公開、公平、公正的用人自主權,競爭上崗,擇優錄取,海爾的“賽馬競爭機制”就可以借鑒;建立健全合理的員工準入、使用、退出機制,推行從業人員職業化進程,并根據不同崗位、不同層次,設計不同的用工期限和待遇,形成正常的流動機制,有效地促進人才流動,吸引高素質、高學歷人才;對老員工要妥善安置,充分發揮其從業經驗和智慧的優勢,賦予其咨詢顧問或督察職位。
6、加大公共部門人力資源管理部門的培訓力度。要加大培訓力度,提高從業人員的專業文化水平和業務技能素質。如果想要將人力資源信息化管理工作的真正價值發揮出來,公共部門首先要完成的一項任務即為加大對人力資源管理人員的培訓力度。由于人力資源信息化管理有別于傳統類型的管理模式,因此領導者要不斷的去培訓和強化相關工作人員的信息技術水平與實踐管理經驗,確保其可以更好的適應信息化建設為自己所制定出的更高工作標準,進而通過自己的努力來推動我國公共部門人力資源管理水平的整體提升。
[1]人力資源管理信息化建設探析[J].人力資源管理2015.05
[2]陳琳.人力資源管理信息化重要性闡述[J].人才資源開發,013,08
[3]閔功勛.試論我國人力資源信息化管理的發展趨勢[J].經營管理者 201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