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佳
(周口職業技術學院,河南 周口 466000)
?
聲樂鋼琴伴奏中的對比、平衡與統一研究
王文佳
(周口職業技術學院,河南 周口 466000)
【摘要】近年來,在人類文化和社會經濟不斷進步的背景下,人們對于精神生活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在這種情況下,聲樂受到越來越多人的喜愛。本文從聲樂鋼琴伴奏的角度出發,對其伴奏過程中的對比、平衡與統一原則和技巧展開了探討,希望對加強聲樂鋼琴伴奏人才的培養起到促進作用。
【關鍵詞】聲樂;鋼琴伴奏;對比;平衡;統一
精彩的聲樂鋼琴伴奏能夠促使演唱者的聲音更加動人,更能夠促使聽眾同演唱者在精神上達成共識,同時精彩的聲樂鋼琴伴奏也是促使聲樂的藝術魅力更充分展現的基礎。然而在伴奏過程中,如果一味的進行死板和固定的表現,無法形成同演唱者歌聲的對比、平衡及統一,將降低聲樂的藝術魅力。由此可見,對比、平衡及統一是聲樂鋼琴伴奏者在日常學習和練習過程中必須掌握的原則和技巧,現階段,這也是聲樂鋼琴伴奏者培養過程中的關鍵內容之一。
(一)對比原則
對比原則應用于聲樂鋼琴伴奏當中,指的是伴奏內容應當同演唱者的表現及歌聲等形成對比,在突出演唱者聲音的基礎上,起到襯托的作用,提升聲樂演唱整體的魅力。要想實現有效的對比,聲樂鋼琴伴奏者在日常學習和練習過程中,應當從彈奏手指力度、鋼琴釋放音量以及彈奏靈活性等多個角度來控制伴奏的節奏及內容,并在表演過程中實現實時的調節。調節的目的是促使適宜的對比性產生于聲樂表演過程中,演唱者的歌聲與背景音樂之間,將鋼琴背景音樂的渲染及烘托功能最大程度的發揮出來。
在進行聲樂表演的過程中,鋼琴音樂伴奏聲音要是將演唱者歌唱的聲音進行了掩蓋,就會產生喧賓奪主的感覺,給聽眾帶來一種不協調感。同時,這樣一來,鋼琴背景音樂將會顯得我行我素,無法同演唱者的聲音進行有效的融合,降低了聲樂表演的藝術性和魅力。聲樂鋼琴伴奏對比原則,既要求鋼琴伴奏同演唱者聲音合二為一,也要求體現出伴奏為輔、演唱為主的特點[1]。
(二)平衡原則
平衡原則應用于聲樂鋼琴伴奏當中,指的是演唱者的聲音與鋼琴伴奏之間,必須能夠實現力度、音量上的統一,這里的統一指的是一個恰當的比例。鋼琴音樂伴奏在表演過程中,最大的功能就是對演唱者的歌聲起到襯托的作用,更重要的是通過渲染,可以提升演唱者歌聲的魅力,更能夠打動聽眾的心靈和靈魂。然而在充分體現平衡原則的過程中,并不是要將鋼琴音樂伴奏的表現力與演唱者聲音的表現力平均分配。
通常情況下,在進行聲樂表演的過程中,要有機結合鋼琴伴奏聲音同演唱者兩種表演形式,藝術作品的完整性要通過二者之間的平衡程度來實現[2]。平衡原則的有效實現,應當對演唱曲目內容、種類及演唱者的風格進行充分的了解,并適當的進行音樂伴奏,從而提高曲目中流傳出來的情感因素。平衡原則的有效展現,還應當體現于聲樂鋼琴音樂伴奏中的不同伴奏階段,如間奏和獨奏之間。
(三)統一原則
統一原則應用于聲樂鋼琴伴奏當中,對演唱者聲音同伴奏內容的協調性進行了再次強調。聲樂表演過程中,無論是表演上還是藝術上,伴奏與演唱都存在較大的差別,二者之間具有較強的獨立性。然而在聲樂舞臺表演的過程中,二者之間便產生了一定的聯系,因此必須進行整體性的體現,在形式上能夠互相配合,分清主次[3]。在完整的聲樂表演當中,主要表現應為演唱聲音及形式,而鋼琴的伴奏功能應當處于次要位置,起到輔助的作用,為整體表現力的提升起到烘托的功能。然而這一過程中,如果對鋼琴伴奏的功能徹底進行忽略是無法將聲樂的魅力充分體現出來的,因此必須將二者的功能同時充分發揮出來,構建一個有機而統一的整體。
(一)實現對比的技巧
一方面,在聲樂演唱過程中,要想將對比原則的功能充分發揮出來,必須掌握一定的對比要領,促使適宜的對比現象產生于演唱者聲音同鋼琴伴奏音樂當中。這一過程中,要求伴奏人員在日常練習過程中,能夠對不同的鋼琴音量及力度等內容進行熟練的掌握,值得注意的是,要想將伴奏中音樂的變化特點及層次性進行充分的體現,必須充分應用不同的力度制造出不同的表現內容。
另一方面,獨立的表演存在于聲樂鋼琴音樂伴奏當中,這里指的是在聲樂伴奏的前奏和間奏階段,在進行這兩個時段的表演過程中,如果一味的注重力度的應用和表現,會顯得聲樂表演過于生硬,毫無情感。因此此時的表演應當從情感的角度出發,運用鋼琴音樂的魅力將聲樂歌曲中的情感進行充分的體現,從而為演唱者的演唱奠定良好的基礎,烘托出良好的氣氛[4]。例如,如果聲樂表演中,選用了一首相對激昂的歌曲,在以上提及的兩個時間段表演過程中,應當提升鋼琴伴奏的力度,從而渲染出一個積極的氣氛,引入演唱者的歌聲;而如果在進行表演的過程中,曲目內容相對溫婉,在進行以上兩個階段的鋼琴伴奏過程中,伴奏者應當適當削弱力度的展示程度,從情感的角度出發,運用節奏上的舒緩、聲音上的漸強和減弱等方式,將歌曲中的情感立體化,展示在聽眾面前,從而為演唱者的演唱奠定一個良好的情感基礎。
(二)實現平衡的技巧
實現聲樂鋼琴伴奏的平衡,伴奏過程中就必須同演唱者的聲音、表現等多種內容進行充分的了解和配合。在實現平衡原則的過程中,演唱者同伴奏者必須經過長時間的共同練習和磨合,才能夠在彼此充分了解的基礎上,將平衡性進行更加充分的體現。因此,在日常二者在日常合作練習的過程中,伴奏者應當注重對二者平衡性較差位置的重復練習,并在充分交流的基礎上,深入的了解彼此的對音樂情感的體會,盡量運用理解的方式,促使共識在情感中得以體現,演唱者在接下來的表演過程中,便能夠受到伴奏者鋼琴演奏過程中的力度及音量等方面的配合,如此反復交流和練習,對于提升聲樂演唱過程中鋼琴音樂伴奏的平衡性具有重要意義。
同時,舞臺聲樂表演時,演唱者及伴奏者的心理素質也決定了平衡性實現的程度。如果二者都非常緊張,卻沒有及時進行交流,將嚴重影響演出效果。因此,在實際表演過程中,兩人應當分別全力以赴,運用較強的平衡性彌補分別表演過程中的小缺陷,提升作品的整體效果[5]。由此可見,要想提升聲樂表演過程中,鋼琴音樂伴奏與演唱者之間的平衡性,二者必須在日常練習過程中,從情感、態度及對音樂的了解上進行長時間的磨合。
(三)實現統一的技巧
一次成功的聲樂表演,必須將統一性進行充分的發揮,促使演唱同伴奏之間形成有效的統一。而二者之間的統一,只能在堅持以上兩點原則的基礎上才能夠實現。
一方面,伴奏者應當在練習過程中了解到,豐富的情感是鋼琴音樂的魅力,同時不同的作品在應用鋼琴進行表現的過程中可以擁有不同的情感,同時鋼琴音樂展現出來的情感還會對演唱者的情感和表現產生較大程度的影響。因此在進行伴奏過程中,應當從始至終都融入大量的情感,伴奏者可以通過音量及力度等方式來將情感表達出來,并促使情感成為整個聲樂表演的靈魂,引導并配合演唱者的歌唱,實現演唱者歌聲同鋼琴音樂伴奏聲音之間高度的統一。
另一方面,從鋼琴音樂伴奏曲目的不同階段入手,實現整體的統一性。鋼琴音樂伴奏包含前奏、間奏和尾奏等內容,要實現這些內容的統一,才能夠提升整個伴奏作品的形象,并將情感進行充分的表達[6]。其中,前奏、間奏及尾奏在一定程度上是沒有演唱者演唱的,此時提升三者之間的統一性,為演唱者演唱奠定良好基礎的關鍵,就是將音樂的情感通過這三段內容充分的展現出來,從而實現鋪墊、配合、收尾等階段的完美展現,而演唱者在這一過程中,能夠盡情的將二者之間共同的情感融入其中,促使作品的統一性也得以提升。
綜上所述,近年來聲樂越來越受到廣大聽眾的喜愛,在充分展現聲樂藝術魅力的過程中,不僅要求演唱者的唱功深厚,同時還對聲樂鋼琴伴奏者與聲樂演唱者之間配合的對比性、平衡性及統一性擁有較高的要求。因此,現階段積極加強聲樂鋼琴伴奏中的對比、平衡與統一研究具有重要意義。要達到這三點內容的統一,聲樂鋼琴伴奏者應擔對演唱者日常演唱過程中的習慣、特點等進行充分的掌握,只有這樣才能夠在舞臺上實現完美的配合,給聽眾帶來更加美好的享受。
參考文獻
[1]石校昆. 師生互動 琴歌飛揚——試論鋼琴伴奏在聲樂教學中的運用[J]. 云南藝術學院學報,2011,01:81-84.
[2]李彥娜. 聲樂鋼琴伴奏者的多重角色定位與實現方式探索[J]. 內蒙古大學藝術學院學報,2009,03:52-55.
[3]楊楠. 論正譜鋼琴伴奏在中國民族聲樂教學中的必要性[D].西安音樂學院,2011.
[4]任卓. 聲樂鋼琴伴奏教學中的核心問題及教學定位研究[D].中國音樂學院,2011.
[5]龔傲思瑤. 舒曼聲樂套曲《詩人之戀》的藝術特色及鋼琴伴奏的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2.
[6]陳思. 舒伯特《冬之旅》與舒曼《詩人之戀》鋼琴伴奏的比較與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08.
作者簡介:王文佳(1984-),女,河南省周口市人,碩士研究生,周口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