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世舉 胡洲 陳玉冰 魯正
(湖北醫藥學院,湖北 十堰 442000)
留守兒童的問題皆以繁繁總總的社會因素為根源。隨著中國社會和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國內經濟發展突飛猛進,這便同時伴隨著生存環境的嚴重差異性。“留守兒童”這個特殊群體的產生最主要的原因是農村剩余的勞動力,使農民外出打工成為一種勢不可擋的潮流。而留守兒童一生的發展,對于我國現代化建設的影響與未來兒童在這一時期的教育水平息息相關。
大學生作為一種所有兒童正確的受教育走向,其積極參與關愛留守兒童的活動,會給留守兒童以準確的熏陶和人生引導。同時醫學生作為特殊群體的大學生,符合留守兒童健康成長面臨的幾乎所有難題的一次性解決,其身份的特色和留守兒童問題緊密貼近,積極開展醫學生以社會實踐的形式及建立關愛留守兒童基地長期地對某一區域留的守兒童持續地關注幫扶將是卓有成效的形式方法。以下,以湖北省十堰市竹山縣為例:
1. 教育問題 湖北醫藥學院第四臨床學院仁世林暑期社會實踐隊調查發現大多數留守兒童成績平平,中等偏下、較差的共占69.08%。留守兒童因為年齡都還較小,自我控制力較差,再加上監護人因為種種原因而很少對其監督和輔導,與他們缺乏自覺主動的學習有很大的關系。當然,也有雖為留守兒童,但學習熱情異常高,學習成績也超乎尋常的孩子,我們經過深入的了解發現,其家庭要么出現重大變故,要么家長給予孩子的關注開明又多理解。總之而言,即使留守的問題對孩子的學習具備積極影響,其也必須滿足更高要求的苛刻條件。
2.心理問題 處在身心發展關鍵時期的留守兒童,由于與其父母長期分離,孩子遇到心理問題無法及時開解,積壓之深便給孩子造成了嚴重影響。孩子由于長期缺乏父母親的關愛和撫慰,往往沒有安全感,容易緊張焦慮,人際交往能力較差,他們的性格變得自卑、內向、不善與人交流悲觀、脾氣暴躁、沖動易怒。另外由于孩子父母不在身邊,留在家里的只有孩子的祖輩,他們的嬌慣和過分溺愛,使孩子缺乏管教和約束,依賴心理強,好逸惡勞,不遵守學習規章制度,曠課逃課等現象時有發生。
3.安全問題 留守兒童的周圍存在種種安全隱患,一方面易受到他人的人身傷害或非法侵害,另一方面自己容易行為失控,走上違法犯罪甚至輕生之路。留守兒童多具有年齡小、判斷能力差的特點,言行得不到正確的約束和引導,再加上緊急避險和自我保護的能力也較弱,導致溺水、被火燒、被水燙、交通意外、被拐賣、被毆打等事件時有發生。由于得不到親情呵護,加上代管不力,農村留守兒童整個群體的安全問題不容忽視,這顯然已經成為了我國社會轉型時期的一個特殊的弱勢群體。
在幫扶的過程中,務必做到從實際出發,這是大學生下鄉后遇到的最核心的問題。留守兒童的生活環境有許多自身的特殊性,一定不可主觀想當然,不可行事不從實際出發。志愿服務本身也會遇到很多的困難,這都需要大學生去克服和自我提升。同時也應該建立幫扶工作持續機制:一是制度規范化,建立一個完整、科學、合理的工作制度,使幫扶工作有章可依;二是要有相應的考核激勵措施,激發大學生志愿服務、奉獻社會的熱情和積極性。一屆學生骨干幫扶周期結束后,要做好志愿者“接力棒”的交接工作,讓志愿服務精神薪火相傳,使幫扶工作進入一個良性循環的正軌。
對于醫學生社會實踐的具體措施探究如下:
1.健康的定義包括身體和心理兩方面,對此,醫學高校應首先建立起來一個志愿隊,固定人選且多加學習和演練相關的技能。第一是安全自護知識、CPR急救演練和兒童健康知識趣味課堂的設計;第二是深入探索留守兒童心理特色,設置成套的系統的心理課堂、豐富多彩的夢想引導課堂,特征鮮明,符合實際且高效;第三參與實踐隊的醫學生同時要掌握有豐富的教學技巧,學會處理課堂問題和跟留守兒童談話深入溝通的能力。
2.大學生志愿服務的對象不僅僅只是針對留守兒童群體,更應該包括孩子父母及代為撫養孩子的爺爺奶奶。輔導孩子的監護人正確教導孩子的方式,避免志愿者離開后,留守兒童諸多不可避免的現實問題依然無法得到解決。形式則可以講座,和組織集體親子活動,游戲比賽的形式,加強孩子和家人的羈絆,促進其雙方的相互理解。
3.關乎一切醫學特色的對留守兒童的服務。這包括安全急救演練、CPR講解和演示、健康生活習慣的養成、遇到突發問題的解決方法、建立孩子的健康檔案、跟蹤孩子的疫苗接種情況、結合高校資源和當地醫療力量保證孩子的身心健康。
4.結合村委,幫助留守兒童尋找“代管媽媽”。親情是有血緣關系的人之間存在的感情,是所有愛的起點,是人類最基本、最重要的情感。狄更斯說:“沒有無私的、自我犧牲的母愛的幫助,孩子的心靈將是一片荒漠。”父母的愛,不僅需要物質的供應,更需要心靈的陪伴。而如果父母不在身邊,心靈的空白則可以依靠呵護有愛的環境來彌補,為留守兒童尋找代管媽媽(或爸爸)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孩子愛的缺失,讓其在留守成長的路上不孤單。
5.對于一個山村來說,小小的動靜都足以吸引全村甚至鄰村的注意,對于大學生入駐這樣的事情,再輔以精彩紛呈的表演專場,足夠營造起來活躍生機的新氣象。大學生豐富的才藝演出,幼小心靈的倍受沖擊和埋在心底的希望之光,大學生也可以讓孩子們勇敢登臺,加深引導,甚至可以結合多方力量帶領孩子們到大學校園參觀感受等等的這些都是最直觀的最有力度的對留守兒童的夢想指引。
6.建立留守兒童關愛基地,發動和結合社會各界支持,搭建持久的公益生態。留守兒童的問題是社會問題,留守兒童問題的解決也必須要深入到盡可能多的個體的精準關愛。大學生的力量畢竟薄弱,可若積極去做,影響力輻射到社會各階層,則每個留守兒童都可以得到精準的關愛。在這個過程中,宣傳起到的作用是決定性的。因此,關愛留守兒童過程要系統化,要已經具備一定成效。就十堰地區來看,地處山城,周邊留守兒童眾多且路途偏遠,城市中心坐落有湖北醫藥學院,如果以基地形式搭建起來山村的孩子和以學生之間的無間溝通的平臺,一定可以完成富有成效的成果,也應該具有長遠的美好的憧憬。其結果也一定將全城重點關注留守兒童問題,氣氛濃郁,制度完善——每個留守兒童所在的地方都是滿滿的愛所包裹的家,家長在外打工無憂,孩子在家成長健康。
[1]LEW ISJ.GenderandtheDevelopmentofW elfare R egimes [J].JournalofEuropeanSocialPolicy,1992,(3):159-173.
[2]楊匯泉.留守兒童關愛服務的社會學考察
[3]紀旭楊志華.大學生幫扶留守兒童機制探微
[4]劉珈含.社會實踐視域下留守兒童問題探索
[5]王亮.心理彈性導向留守兒童親子產品設計研究.江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2.
[6]萬明鋼,毛瑞.當前我國“留守兒童”研究存在的若干問題.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