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6家氮企退市, 2016年氮肥市場將得到支撐
在3月1日召開的2016年春季氮肥市場形勢分析會上,中國氮肥工業協會理事長顧宗勤指出,據不完全統計,2015年我國合成氨新增產能238萬噸,退出產能580萬噸;尿素新增390萬噸,退出394萬噸;碳銨退出1670萬噸,無新增。2015年氮肥全行業虧損31.3億元,較2014年的56.6億元虧損有所收窄。受優惠政策取消、市場低迷影響,關閉退出的氮肥企業數量增多,氮肥行業去產能進程加快,2015年共退出氮肥企業86家,退出產能首次超過新增產能,這是今春氮肥市場有望回暖的一個支撐因子。
會上專家認為,春季氮肥市場有望回暖,市場可以滿足需求,市場價格會有所回升,但幅度不會太大,市場競爭依然激烈。不過,今年春季氮肥市場不排除銷售旺季局部地區有可能出現供應偏緊的狀況。當前較低的社會庫存為今春尿素市場供應留下了一些懸念,或將帶來一些市場機會。
2016年1月26日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二次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社會生產力水平,落實好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要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從生產領域加強優質供給,減少無效供給,擴大有效供給,提高供給結構適應性和靈活性,提高全要素生產率,使供給體系更好適應需求結構變化。
由于產能過剩的企業占據著大量人力、資金、土地資源,使得生產以及運營成本居高不下,制約了新經濟的發展。因此,勢必要建立有效的過剩產能退出機制。“僵尸企業”不退出,企業轉型就不可能實現。去年86家氮企退市,首先踏上了“去產能”的道路。
2015年化肥廠家優惠電價全部取消,用氣價格逐步并軌,更是加快了淘汰落后產能的速度,在當前氮肥產能嚴重過剩的情況下,落后產能的退出能稍微緩解供求失衡狀態。
氮肥行業已經在實施供給側改革,產能結構、產品結構、原料結構等結構調整成為行業供給側改革的重點方向。當前我國氮肥行業正處于供給側改革的關鍵時期,企業要抓住國家供給側改革的難得機遇,積極爭取產能退出的有利政策,加快“去產能”產品結構升級,積極發展增值尿素和增值復合肥、穩定性肥料、尿素硝銨溶液和液體復合肥等。加強國際貿易人才隊伍建設,借力“一帶一路”戰略積極開拓國際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