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學強
(貴陽市魚簡河水庫管理處 貴州 貴陽 550002)
淺析貴陽市水土保持監測站(點)現狀與對策研究
吳學強
(貴陽市魚簡河水庫管理處 貴州 貴陽 550002)
水土保持監測工作是抑制水土流失,維護生態環境的基礎性工作,通過水土保持監測,摸清水土流失類型、強度與分布特征、危害及其影響情況、發生發展規律、動態變化趨勢,對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和生態環境建設宏觀決策以及科學、合理、系統地布設水土保持各項措施具有重要意義,當前,是我國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階段,水土保持監測工作必須適應新形勢,服務于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大局,開創監測工作新局面。本研究從貴陽市水土保持監測站(點)工作的實際出發,分析了水土保持監測站(點)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提供了當前強化水土保持監測工作的幾點對策,希望能使水土保持監測工作的價值得到全面發揮。
水土保持;監測站(點);體系;素質;水土流失
水土保持監測是指對水土流失發生、發展、危害及水土保持效益進行長期的調查、觀測和分析工作。通過水土保持監測,摸清水土流失類型、強度與分布特征、危害及其影響情況、發生發展規律、動態變化趨勢,對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和生態環境建設宏觀決策以及科學、合理、系統地布設水土保持各項措施具有重要意義。水土保持監測是水土保持工作的基礎、耳目,是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水土保持行業管理、社會地位、工作水平的集中體現。只有將連續、定位、定量的監測活動和嚴格、穩定、持續的管理制度相結合,才能客觀地反映水土流失及其防治動態,分析評價水土保持效果,才能保證及時、科學、準確地提供相關信息,為政府、社會和公眾服務,為國家宏觀決策提供科學依據。
根據貴州省水土保持生態建設網發布的《 2015年貴州省各縣水土流失面積及強度統計表 》,貴陽市水土流失面積1905.41km2,占全市總面積的 23.69%,其中長江流域 10870.12km2,占 24.59%;珠江流域35.29km2,占7.92%。全市合計輕度流失面積1071.26km2,占流失面積的13.32%;中度流失面積520.42km2,占流失面積的6.47%;強烈流失面積151.23km2,占流失面積的1.88%;極強烈流失面積113.41km2,占流失面積的1.41%;劇烈流失面積49.09km2,占流失面積的0.261%。
貴陽市總土地面積為8034km2,經過十余年的建設,依托全國水土保持監測網絡和信息系統建設二期工程,貴陽市初步建成野外監測站( 點) 3處,分別是修文農場監測點、清鎮簸籮監測點、烏當毛栗科監測點(在建中),納入到水土保持監測網絡的水文站 2個,監測專職人員 6名,現有監測站( 點) 建成后均已開展水土保持監測工作; 但是,目前尚存在水土保持監測工作開展時間較短,監測站( 點) 數量不夠、布局不夠合理,監測人員技術水平有待提高,部分監測設備、設施存在問題影響監測精度等問題。
雖然貴陽市做了一些監測站網建設的工作,但是由于缺乏專項資金,全市水土保持監測網絡和信息化建設步伐緩慢。目前部分區、縣(市)的監測體系不完善,基本由水土保持監督站帶為開展工作;常規監測站點還未設立,目前只有 3個水土保持監測站(點),如何根據水土保持監測指標要求和全國水土保持監測網絡和信息系統建設工程的建設方案,結合貴陽市的土壤侵蝕狀況、類型區的劃分、重點防治區的分布和水文監測站網,有效地布置水土保持監測站點,還需在查勘和研究的基礎上進一步論證,完善站網布局。
水土保持監測的技術標準不夠健全,當前,尚未有一套完整的水土保持監測體系,針對性和可操作性不強;監測技術隊伍還很薄弱,高新技術在水土保持監測中的應用相對滯后,水土保持專業人員缺乏等,部分監測站(點)監測人員普遍學歷較低,部分委托觀察,由于工資低,沒有專職人員,導致觀察人員責任心不強,數據不真實,模糊等情況。
由于部分地方財政未將水土保持監測工作經費納入年度預算,經費落實不到位,導致水土流失動態監測工作難以正常開展,水土保持監測設施、設備得不到妥善維護和及時更新,水土保持監測隊伍不穩定,人才流失嚴重等情況,導致水土保持監測工作不能正常積極開展。
雖然取得水土保持監測資格,但真正會做水土保持監測的人員少,監測的手段也落后,還是以地面定點觀測監測、巡查監測、調查監測等傳統的、常規的監測方法為主,利用的設備儀器也是自計雨量計、測繩、水準儀、角規等較為普通的工具,需要大量的人工投入,技術手段相對落后。甚至工作中不客觀,不能實際地作出水土保持監測評價。
為更好地服務于生態建設,為國家宏觀決策提供科學依據;要不斷拓寬監測工作內涵和外延,需領導重視,爭取資金投入,以監測站點為依托,建設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園等,加快建設貴陽市水土保持監測網絡和體系建設,形成較為完善的水土保持監測體系,將全市水土保持監測站( 點) 的運行管理與水土保持公報發布整合為全市水土保持動態監測和公報項目,通過保證經費、加強培訓、強化責任,形成經費渠道固定、監測行為規范、數據成果標準的常規性工作,促進全市水土保持動態監測點的運行管理,有效提高監測數據質量。
要加強水土保持監測人才培養與引進力度,優化人才結構,提高其監測技能,更好地發揮水土保持監測的作用。為政府、社會和公眾服務提供真實、準確的監測數據,責任重大,需不斷提高監測人員的自身素質和業務能力,這不僅要有求真務實的科學態度,而且要有熟練的監測技術。
加快對水土保持監測新技術的研究、開發、推廣、應用,提高現代化水平。積極開展RS、GPS、GIS在水土保持監測中的運用研究,將現代化高科技與傳統的常規監測技術有機結合起來,建立監測、傳輸、處理、發布為一體的數據信息系統或動態反映水土保持狀況的空間數據庫,提高水土保持監測的現代化水平,只有通過科學的監測,為政府提供各項準確的數據,才能制定出合理有效的措施,從而做好地開展水土保持工作。
[1]郭索彥.水土保持監測理論與方法.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10
[2]郭索彥,李智廣.我國水土保持監測的發展歷程與成就[J].中國水土保持科學,2009,7(5):19-24
[3]陳本兵,穆興民.我國水土保持監測與發展研究的思考[J].水土保持通報,2009,29(2):83-85
[4]郭索彥,李智廣,趙輝.我國水土保持監測制度體系建設現狀與任務[J].中國水土保持科學,2011,9(6):2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