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立民
?
百年開灤煤礦與西南交大
■ 劉立民
西南交通大學,地處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天府之國”成都,是教育部直屬、以工科為主,工、理、管、經、文、法等多學科協調發展的多科性大學,是國家首批“211”工程、“特色985工程”建設高校以及正式設有研究生院的全國重點大學。而這所知名學府的前身就是唐山路礦學堂(后更名為唐山交通大學),與百年開灤有著很深的淵源關系。
1881年開灤(當時的開平礦務局)修建了著名的唐胥鐵路,那時候路礦本是一家。后來鐵路從開平煤礦分離出去,成為兩家公司,但是開平煤礦始終是鐵路公司的股東,在業務上有著密切的互惠合作關系。隨著鐵路事業的發展,國家迫切需要鐵路建設人才。1896年,津榆鐵路總局(北洋鐵路總局)創辦了中國第一所鐵路學堂——山海關北洋鐵路官學堂。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山海關淪陷,山海關北洋鐵路官學堂為俄軍強占,學堂教學被迫中輟,師生離散。1905年,因為唐山工廠眾多,利于學生實習,鐵路局總辦親自前往唐山考察,最后在唐山火車站以西,唐山鐵路機器廠以北擇定校址,旋即購地192.85畝,時任山海關鐵路學堂總辦(校長)的梁如浩等積極籌備建校。開灤煤礦的前身之一開平公司總經理那森聽說了這件事,馬上給梁如浩寫信,表達了出資建立路礦聯合學校的殷殷之情。這封信說服了梁如浩,梁如浩爭取到鐵路局的同意,鐵路局和開平公司在聯合辦學方面達成了一致。如果鐵路學堂不搬到唐山,如果開灤不主動與鐵路局溝通,聯合辦學是不可能的,因此可以說,開灤與鐵路局聯合辦學是姻緣一線牽。
與鐵路局達成合作意向后,那森向開平公司倫敦總部匯報聯合辦學的事情。那森在給倫敦董事會秘書的信中說:“我提議與總督以及大清鐵路總辦簽訂關于在唐山設立聯合技術學校(路礦學堂)的協議。技術學校初期成本為8,000英鎊,每年成本為500英鎊。學校為我們服務,我認為這將產生很好的政治效應。”董事會的秘書來信說聯合辦學可能存在合法性問題,指出合法性問題必須參照英國法律和開平公司章程,開平公司只針對特定的對象支付資金。也就是說,倫敦董事會不同意分擔一部分開支。為此,那森感到很煩惱,但并未放棄,積極爭取倫敦董事會的同意。他找梁如浩面談,請他提供建校方案的更詳細的信息,希望從中找出說服倫敦董事會的理由。他在1905年10月5日給倫敦董事會秘書寫信,把梁如浩和他關于聯合辦學的往來信函,都寄了過去。他在信中再一次陳述聯合辦學的理由:“我的看法是,我們需要一個班級的受過教育的中國人來擔任非重要職位,他們必須能夠在管理井下工作的外國人手下工作。目前并不存在這樣一個班級,所以,在處理井下工人方面,我們或多或少地受制于承包商。當然,外國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實施控制,但是讓一個歐洲人來控制中國工人是不可取的,除非有一個中國人做中間人。如果這個中國人值得信任,那么他的任職是非常具有價值的。我希望通過這樣的方式,技術學校可以吸引眾多受過教育的中國人來擔任有關職位。”那森最終說服了開平公司倫敦董事會,董事會同意與鐵路局簽訂聯合辦學協議。
開平公司總經理那森和山海關北洋鐵路官學堂的總辦梁如浩都希望聯合辦學,因此在建校的很多事情上雙方能夠達成一致。那森許諾輸送一些電力工程專家和普通礦業工程專家到學校提供教學服務,梁如浩欣然接受;梁如浩給那森提供關于唐山新技術學校(路礦學堂)的計劃,那森說計劃非常合理,唯一的建議是室內游泳池的面積可以更大一點,因為這樣對男孩子更有吸引力。在諸如此類的協商的基礎上,時任學堂總辦的周長齡擬定了協議草案,并于1906年5月26日發給那森,那森同意后于是年5 月31日在天津簽訂了協議,開灤煤礦與鐵路學堂正式聯姻,并把山海關北洋鐵路官學堂更名為唐山路礦學堂。
在學校的建設方面,開灤給予了極大的支持。按照協議的第二條規定,建校的費用由鐵路局和開平公司共同承擔,按照學生的比例,開平公司承擔十四分之四的建校和維護的費用。此外,鐵路方面要求開平公司在三個月內提供兩百萬塊耐火磚。當時開平公司唐山礦和林西礦均建有磚廠,共有磚窯17座,年產磚60余萬塊,距離建校的要求相差甚遠。但那森表示,克服困難,盡一切可能提供更多的耐火磚,起碼能保證三個月內供應一百萬塊,并且供應價格為10美元一千塊,幾乎等于成本價。對這樣的優惠條件,梁如浩表示非常感謝。
1907年2月12日,建校工程大體竣工,共計建成校舍110余間。除了滿足最基本需要的學生宿舍、教學樓、食堂、教職工公寓外,還有為兩位專家提供的住所,一個實驗室,一個發電所,幾間公寓。為了吸引學生,也為了學生鍛煉身體,使學生有個強健的體魄,學校建有一個大游泳池。還建立了校醫院和與之配套的醫護人員公寓。1909年7月,校醫院開門營業,校醫院的領導是Moorhead醫生。醫院醫護人員的住所也已經竣工,并開始有人居住。學校所有的建筑都供電供暖。除了校園內的校舍建設之外,還鋪設了一條學校通往唐山市區的路。在路的東側,建了一座墻,墻高8英尺,長5200英尺。學校的建筑設施在當時是很先進的,為學生營造了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環境。
1.路礦學堂校長資歷深厚。唐山路礦學堂創辦時期的兩任校長梁如浩和周長齡都是第三批赴美留學幼童,先后入讀哈德福中學與史梯芬工學院。梁如浩在擔任唐山路礦學堂總辦(校長)前曾任袁世凱的幕僚,北寧鐵路總辦。周長齡在擔任唐山路礦學堂總辦前曾任天津招商局總辦、京奉鐵路總辦及清外交部大臣,官至二品。他們都是清政府的官員,都具有高深的學問和世界視野。他們的身份地位和學識眼界使這所學校在建筑設施、教學的管理等在各方面都具有國內一流大學的水平。
2.路礦學堂師資力量雄厚。路礦學堂招聘了一批優秀的教師。在專業的教師隊伍中,聘請了兩位外教,Griffith先生和Montgomery先生。聘請的中國教授也非常有名望。他們學識淵博,有豐富的教學經驗,潛心教學,大多數教師能夠長期在學校任教,一干就是二、三十年,培養了很多優秀的人才。關于教師薪酬的提議,第一年300英鎊,第二年350英鎊,第三年400英鎊,開灤煤礦總經理那森也不認為過高。
3.路礦學堂嚴格招生。招生考試在天津、上海和香港三地進行。后來為了方便,統一到北京參加考試。整個招生過程都很規范嚴格。報考學生必須在20歲左右,身體良好,無不良記錄,有畢業文憑或應屆畢業,精通英文、算書、代數和幾何。有意參加考試選拔的學生提前到指定地點登記姓名、住址以及畢業學校的信息,之后等待考試通知。招生辦主任指定考試的時間和地點,并在報紙上公布。各地由招生辦主任監督學生的考錄。所有報考的學生必須參加體檢,要求身心健康、無重大疾病史、無癆病、無淋巴結核、無梅毒等,這是非常重要的第一關,查出問題直接淘汰。體檢過關的學生接下來參加文化水平的考試。首屆招收學生120名,分土木工程專業和采礦專業,根據入學考試分數分班。
4.路礦學堂嚴把考試升級關。學校實行四年本科制,是中國最早實行四年本科制的大學之一。課程的設置科學合理。課程比較艱深,考試升級更是嚴格。由于嚴格監考,學生的成績都是真實的。學校根據成績決定是否升級,同時也是發放助學金的依據。按照規定,如果學生在考試中的每一科成績不足滿分的30%,總的平均分不滿50%的話,那么這位學生即被裁定考試不及格。這一規定比較嚴苛,學生升級率很低。比如1908年的期末考試,一年級只有26名學生順利升入二年級,二年級只有32名學生順利升入三年級。后來規定進行了修改:總成績上達到了平均50%的要求,但是在某一科或幾科中的成績未到30%的學生,可以暫且升入高年級,但在春季還會組織一次補考,補考成績未能達到滿分成績的50%,他們仍將留在低年級。
正是因為擁有學識淵博、視野開闊的校長,以及嚴謹的教學、嚴格的管理、先進的教學理念,才使得唐山路礦學堂培養出像茅以升、竺可楨等大批的杰出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