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立華
回眸世界各國迷彩服發展
孫立華
專題—戰場上的“貼身護衛”
美國海軍計劃于2016年10月1日起逐步淘汰現役陸地穿著作訓服。作為士兵在戰場上的“貼身護衛”,作戰服不僅可以提高士兵的隱蔽性,還可以為士兵作戰提供便捷,大大增加士兵的生存率。
作戰服有何光榮的歷史?現代化的作戰服又有什么新的發展?讓我們一起走進本期專題“戰場上的‘貼身護衛’”。

軍服的色彩應滿足隱蔽行動的需要,同時也應是區別敵我的重要標志。迷彩服很好地滿足了這些需求,它能讓士兵更好地融入周圍的環境,使敵方不易區分,從而達到隱蔽的目的。常用的迷彩服,是一種利用不同的顏色條塊,使士兵形體外觀能融入隱蔽處的軍服。迷彩服在戰場上的廣泛應用,極大地增強了部隊行動的隱蔽性,減少了人員傷亡。而在和平時期,做工精良的迷彩服,也成為眾多軍事發燒友追捧和收藏的對象。
迷彩可以分為三類:保護迷彩、變形迷彩和仿造迷彩。保護迷彩是一種單一色調的迷彩,如綠色、土黃色等偽裝色;變形迷彩是由多種不規則斑點組成的多色迷彩,主要應用于活動目標;仿造迷彩是指仿制周圍背景斑點圖案的多色迷彩,只適用于固定目標。
截至目前,迷彩服經歷了動物毛皮制成的軍服、不同顏色迷彩服、統一綠色或黃色迷彩服、采用合成化學纖維制成的具有防可見光偵察迷彩服等發展階段。
人類在軍事行動中使用迷彩偽裝的歷史相當悠久。據史料記載,古羅馬時期的輕騎兵就配發了由動物毛皮制成的軍服,以便迷惑敵人。不過,最早的軍服沒有統一的顏色要求,如西歐中世紀時期,出現了屬于貴族的私人性質軍隊。他們自備服裝,沒有統一的軍服,服裝的顏色也是多種多樣,作戰時,常常敵我難辨,往往誤傷自己人,不利于作戰。到了15世紀,西歐出現了雇傭軍,才出現軍服。路易十四時期,法國正式規定了統一的軍服,而且不同兵種軍服顏色不同:禁衛軍穿白色軍服,龍騎兵穿紅色軍服,步兵穿灰色軍服。同時,各色軍服上的佩飾艷麗,十分醒目。
早在春秋之前,我國就出現了軍服的雛形,但由于式樣不統一,多是各取所好,并沒有形成軍服的概念。正式使用“軍服”這個名詞是在春秋時期,即公元前307年趙武靈王推行的“胡服騎射”,至今已有2300余年歷史。
1864年12月,英軍大尉哈里·巴納特·拉姆斯汀在巴基斯坦白沙瓦地區組織了非正規軍“英國陸軍偵察隊”。在制作偵察隊軍服時,拉姆斯汀發現當地黃土地裸露多、風沙大的特點,為了在偵察時便于偽裝,選定了土黃色作為軍服顏色。在以后的作戰行動中,這種軍服起到了較好的偽裝效果。1899年,第二次英布戰爭中,布爾人兵力少,英軍兵力多,雙方兵力對比約為1:5。但布爾人發現,英軍穿紅色軍服,在南非的森林和熱帶草原的綠色中格外醒目,極易暴露。布爾人從中受到啟發,立即將自己的服裝和槍炮改為草綠色,便于在密草叢林中隱藏。布爾人利用綠色偽裝的軍服,采用游擊戰術,經常打得英軍措手不及,而英軍想打卻難以發現目標。這場戰爭雖然最后英軍贏得了勝利,但其傷亡達9萬多人,遠遠超過了布爾人軍隊的傷亡人數。英布戰爭使歐洲各國認識到在戰場上人員偽裝的重要性,紛紛將軍服顏色改為綠色或黃色,以達到隱蔽的目的。一戰中,各國軍服逐漸統一在綠色色調上。一戰以后,各種光學偵察器材的誕生,使穿著單一顏色軍服的士兵很難適應多種顏色的背景環境。1918年,美國就試圖為戰場上的女護士配發一種帶有帽兜的罩衫,上面印有石塊和樹干等圖案。這種試驗性質的罩衫可以說是最早采用變形迷彩的偽裝服。1935年,德軍正式推出世界上第一套真正的迷彩服——“帳篷”式迷彩服。這種迷彩的底色為棕褐色或淡棕色,上面印有大塊的棕色和綠色幾何圖案,并點綴了一些碎石片花紋。二戰中,德軍配發的迷彩服種類相當繁雜,如懸鈴木迷彩、橡葉迷彩、棕櫚迷彩、豌豆迷彩等;意大利和奧地利軍隊配發的迷彩服以淺綠和淺棕為底色,上面印有黑色及紅棕色斑塊;日軍在戰爭即將結束時研制的迷彩服最為簡陋,迷彩圖案就是一些深綠及深棕色的小點。二戰后,由于德軍的迷彩服在實戰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各國軍隊紛紛仿效,并對迷彩的顏色和斑塊的形狀進行研究改進。20世紀60年代以后,新制作的迷彩服采用合成化學纖維制成,不僅在防可見光偵察方面比棉布優越,而且由于在色彩染料中摻進了特殊的化學物質,使迷彩服的紅外光反射能力與周圍景物的反射能力大體相似,因而具有了一定的防紅外光偵察的偽裝效果。如今,迷彩已不僅僅是在士兵的軍服和頭盔上使用,各種軍用車輛、大炮、飛機等軍用器材、裝備上也普遍涂上了迷彩。

春秋時期,趙武靈王推行的“胡服騎射”極大地提高了軍隊戰力

《風語者》中演員穿著的“青蛙迷彩服”
20世紀40年代初,美軍研制出一種圖案與青蛙的保護色相近的迷彩作戰服,并配發給在太平洋戰場作戰的海軍陸戰隊。在電影《風語者》中,尼古拉斯·凱奇和其戰友們穿的就是這種“青蛙迷彩服”。2016年,美軍特種作戰司令部正致力于利用新型材料來讓作戰服更加耐用,能夠更好地應對極端炎熱和極端寒冷以及暴雨的天氣。為此,美軍特種作戰司令部試圖改進現有的第三代ECWCS寒冷氣候著裝系統。新的防寒服裝可以應對-45~7攝氏度的寒冷天氣。這種新的寒冷天氣著裝包括12件套的可互換著裝系統,士兵可根據天氣和任務來分層穿著。此外,這些服裝很輕,由于使用了現代的材料,讓汗液可以迅速揮發,同時讓身體保暖。
責任編輯:劉靖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