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昶 唐 恒
?
城市專利運營體系的構建
李 昶唐 恒
內容提要:專利運營作為技術創新與產業轉型升級的關鍵活動,對經濟發展正變得日益重要。城市作為區域層面的專利運營主體,不僅能夠有效集聚各類創新資源,發揮集聚效應,還可基于區域功能定位,優化產業技術結構與創新資源配置,推動產業演化,發揮城市在區域產業經濟轉型升級中的輻射帶動作用。為了適應新常態,城市專利運營體系的建設正變得日益必要和緊迫。
關 鍵 詞:城市專利運營體系 產業轉型升級 區域發展
唐恒,江蘇大學江蘇省知識產權研究中心主任
信息經濟時代,專利運營更強調專利對于區域創新發展和產業轉型升級的支撐性作用a孫華平、唐恒、龍興樂:《基于服務平臺的區域專利運營體系構建》,載《知識產權》2015年第9期,第73-78頁。。當前,我國正處于經濟結構調整的關鍵時期,從區域經濟發展的角度開展專利運營,不僅符合專利運營的內在規律,而且可以充分利用區域資源稟賦以及充分調動政府部門在資源配置、政策杠桿等方面的作用,從而降低運營主體間技術交易的成本,提升服務稀缺資源的利用效率,最大限度地實現專利的經濟、社會價值。
著名學者赫希曼(A.O. Hirschman)的不平衡增長理論以及哈格斯特朗(T. Hager strand)的擴散理論,都把城市與區域間各種力的消長概括為兩種力的作用——“集聚力”和“擴散力”。針對城市專利運營體系而言,它不僅是城市創新體系的核心,同時也是區域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城市專利運營體系不僅能夠有效集聚城市體內的各種創新資源,促進專利運營過程中的代理服務、信息服務、專利價值分析、運營服務和運營平臺之間的彼此關聯與相互支撐,而且能夠促使城市體內的不同園區、產業、高校、企業、中介機構等在專利運營方面形成合力b陸介平、林蓉、王宇航:《專利運營:知識產權價值實現的商業形態》,載《工業技術創新》2015年第2期,第248-254頁。。不僅如此,結合區域產業轉型升級發展的需要,基于不同城市的專利運營基礎,城市專利運營體系的建設還將幫助城市明確在區域發展中的職能定位并優化區域產業發展格局,提升城市對區域經濟發展的擴散性影響。
區域創新理論認為,區域創新系統是一個區域內參加新技術發展和擴散的企業、大學及研究機構、中介服務機構以及政府組成的為創新、儲備、使用和轉讓知識、技能和新產品相互作用的網絡系統c丁煥峰:《區域創新系統的理論來源分析》,載《世界科技研究與發展》2001年第5期,第59-63頁。。其是一個區域內有特色的、與地區資源相關聯的、推進創新的制度組織網絡,其目的是推動區域內新技術或新知識的產生、流動、更新和轉化d柳卸林:《區域創新體系成立的條件和建設的關鍵因素》,載《中國科技論壇》2003年第1期,第18-22頁。。從本質上講,區域創新系統是一定區域和環境空間的創新資源配置系統e曲然:《區域創新系統內創新資源配置研究》,載吉林大學2005年博士論文。,通過在一定地域范圍內,將新的區域經濟發展要素或這些要素的新組合引入區域經濟系統,創造一種新的更為有效的資源配置方式,不斷進行要素的新組合及創新活動,實現區域資源的有效配置,從而提高區域創新能力,推動產業結構升級,增強區域競爭力,促進區域經濟的協調發展f顧新:《區域創新系統的內涵與特征》,載《同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年第6期,第32-37頁;吳慈生、趙曙明:《從區位比較優勢到區域競爭優勢——區域創新系統理論的演化述評及對經濟增長方式的思考》,載《現代管理科學》2005年第9期,第7-12頁。。而城市作為節點構造區域框架,作為區域的核心要素主導區域產業和人口集聚,其發展具有相對獨立性,是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縮影,體現區域的特點。在當前,城市的功能性和區域的整體性是城市與區域關系的核心g姜麗麗、王士君、朱光明:《城市與區域關系演化過程及新時代特征》,載《經濟地理》2009年第8期,第1307-1311、1322頁。。
因此,綜合來看,城市專利運營體系是區域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作為區域生產與流通要素的集聚地,城市發展往往還與其特色產業優勢密切相關。通過明確企業、高校、中介服務機構以及政府等專利運營主體的功能定位,引導創新要素集聚實現資源配置優化,進而優化產業技術結構,實現產業轉型升級,提升城市專利運營整體績效。
(一)城市專利運營體系的基礎
1..宏觀層面
自2014年起,國家知識產權局便開始謀劃進一步簡政放權,建立專利運營體系建設協調機制,培育專利運營服務業態,引導專利轉化成現實生產力。2015年,國家知識產權局提出了“1+2+20+N”的知識產權運營體系建設理念,即1個全國知識產權運營公共服務平臺、2個特色試點平臺以及一批具有較強國際化經營能力的知識產權運營機構,并從中選取20家產業特色突出、人才資源豐富、業務基礎良好、運營模式先進的知識產權運營機構,采取股權投資的方式扶持其做大做強。在宏觀層面,我國專利運營體系的整體性框架已經基本形成,為城市專利體系的構建提供了很好的保障。
2..中觀層面
國家知識產權示范城市創建是國家知識產權局延續多年的一項重點專項工作,該項工作不僅能夠很好地承接國家在宏觀戰略層面推進專利運營工作的整體性規劃,而且能夠有效整合區域資源,集中優勢破解專利運營瓶頸,為城市專利運營體系的構建奠定了基礎。2015年,國家知識產權示范城市工作計劃中,9項重點工作中涉及專利運營的有6項,包括高質量專利培育、知識產權金融服務、知識產權服務能力提升等在內的一批重點項目的推進實施,標志著知識產權示范城市建設已經開始在城市專利運營體系中發揮作用。
3..微觀層面
綜合型的公共服務平臺是城市專利運營體系實施運行的重要支撐。以國家知識產權示范城市鎮江市為例,2015年,江蘇匯智知識產權服務有限公司(首批國家專利運營試點企業——20家股權投資支持單位)搭建了“智產匯”服務平臺,該平臺以城市專利運營主體為服務對象,以城市專利運營典型模式為主線,實現了從創意到專利、從創新活動到創新服務的有效融合,同時,該公共服務平臺還著力對接蘇南專利運營展示交易中心,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推動鎮江市專利運營工作的開展。
(二)城市專利運營典型模式
城市專利運營的典型模式分為三個類型:一是面向創新源頭的培育運營模式;二是面向存量專利的資本化運營模式;三是面向產業發展的知識產權聯盟運營模式。
1.培育運營模式
2014年,智谷公司牽頭發起設立了我國首家知識產權運營基金——中國睿創專利運營基金,用于推動儲備高質量的核心發明專利。2015年,青島西海岸新區設立5億元規模的知識產權運營基金,用于促進專利實施與產業化。專利運營基金運作已經引起了業界的關注,但在基金規模、運營模式、運營效果等方面與國際知名的知識產權運營基金還有較大的差距,尤其對于作為技術創新的前沿陣地的高校,盡管其擁有優越的學科以及人才資源,但在專利運營領域,大都處于起步階段,究其原因,一是缺少專業的專利運營人才,二是缺乏高質量的專利運營項目,從而導致高校專利創造缺乏有效的市場化引導,在專利運營過程中難以成功。本文結合國內外成功的專利運營經驗與高校創新的特色優勢,構建了基于種子基金的培育專利模式,用于正確引導高校、科研院所的創新活動。
在該運營模式下,政府部門應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杠桿和引導作用,帶動金融資本和民間投資向知識產權運營領域集聚;帶動知識產權運營基礎較好的企事業單位發起設立專利運營種子基金,重點投資高校與科研院所內的“種子人才”與“種子項目”,用于提升高校、科研院所創新人才的專利運營意識,并對創新項目的篩選與評估提供支持。該模式不僅解決了高校專利運營存在的問題,也有利于實現技術供需雙方的有效對接。此外,種子基金還可用于支持基于創意眾籌的協同創新研究項目,通過無固定發起點、全球化與多元化合作、項目全程監控以及持續創意迭代創新等方式,實現理論創新、技術創新與大眾創意的有效融合,以更開放的視角推動高校、科研院所專利運營培育工作的開展。
2.資本化運營模式
專利資本化運營模式是指通過不同的專利集聚方式,實現專利資本化的過程。當前,我國擁有巨大的專利存量,但由于我國專利權人普遍欠缺專業的專利資產化能力,導致絕大部分的專利資產并沒有被盤活。而專利價值分析是制約專利資本化能力的一個關鍵因素。為此,本文構建了基于專利價值分析的專利資本化專利運營模式。在該運營模式下,城市主體將以知識產權示范園區、示范城市、專利運營培育工程等政府專項工程為依托,重點從專利收儲與交易、專利托管與組合以及專利質押融資、專利保險等其他專利資本化途徑入手,推動存量專利的資本化進程。對于專利的收儲與交易,應首先確定專利收儲的方向及評價標準,創新專利收儲模式,并進行專利實施轉讓與許可。對于專利托管與組合,應著重對托管專利進行專利應用分析,開展基于市場的產業、產品、技術、功效分析,進行專利組合;同時,基于不同城市產業、企業專利需求層次,開展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專利保險、股權融資、上市等專利資本化服務,提升專利價值。
3.產業知識產權聯盟運營模式
研究發現,聯盟中的資源互補能夠提高聯盟的財務績效與創新h徐二明、徐凱:《資源互補對機會主義和戰略聯盟績效的影響研究》,載《管理世界》2012年第1期,第93-100、102、101、103、187-188頁。,近些年,在知識產權領域,聯盟式的運作模式已經在我國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尤其在我國邁向產業轉型升級和創新發展的新階段,知識產權、資本與產業的協同發展顯得尤為重要。通過產業知識產權聯盟運營模式,能夠廣泛集聚產業的相關知識產權,推動聯盟成員知識產權的協同共享,構建知識產權、金融資本和城市產業相融、相通、相促的運營生態體系。同時,產業知識產權聯盟具體運作時應注重發揮協同作用,強化聯盟的組織管理,可圍繞“五個一”的工作重點開展,即一次聯盟大會,用以推動相關高校、科研機構和產業上下游企業的聯系與合作,建立產學研合作機制;一個專利信息數據庫,用于支撐聯盟成員開展專利信息的定向跟蹤監測和深度分析;一套專利導航分析報告,用于明晰全球核心專利分布和競爭格局,引導產業知識產權布局;一系列知識產權培訓,用于推動聯盟企事業單位的知識產權專項培訓,構建培養高價值專利的人才梯隊;一個專利池,通過圍繞產業鏈上下游核心技術和產品,構建專利池,支撐聯盟成員與產業共同發展。
城市專利運營體系的構建為城市專利運營工作的開展指明了方向,明確了城市創新工作的重點內容,既注重打造城市特色資源優勢,也著力形成城市與區域間的協同發展態勢。
(一)構建產學研協同創新的專利供需對接機制
產學研協同創新是產業發展的重要創新方式。高校與科研院所是我國重要的創新主體,但科研導向下的“學院派”專利大都與產業鏈脫節,創新資源利用率不高。城市專利運營工作通過構建產學研協同創新的專利供需機制,圍繞產業鏈統籌創新資源構建創新鏈,并借由訂單式開發、面向產業的高價值專利培育、專利技術產業化孵化等具體方式實現城市專利創造與產業發展的無縫對接,發揮協同創新在支撐產業發展中的獨特優勢,從創新的源頭為城市產業的發展注入動力。
(二)引導面向主導產業的專利集聚
城市專利運營的一大優勢就是能夠充分調動優勢資源、實現集聚效應,而主導產業的發展又關乎城市的經濟命脈。因此,促成優勢資源與優勢產業的結合將有效提升城市的發展動力。具體而言,專利集聚包括專利儲備、服務集聚以及人才與資金的集聚。專利儲備是根據專利分析的結果、圍繞產業規劃所確定的重點領域,開展與產業發展相關的核心技術專利、關鍵零部件專利、企業核心專利及專利組合的儲備,其目的是通過關鍵、核心技術專利的獲取,確保產業技術安全,提升產業的競爭優勢。服務集聚著重通過整合資源,集聚服務力量,立足主導產業,挖掘知識產權服務需求,組織服務機構與創新主體供求對接,激活服務市場,發揮知識產權服務對產業技術創新的支撐作用。同時,通過激勵與引導,提升服務機構服務能力,培育品牌機構,規范服務市場;深化交流,借鑒國內外先進理念,培養高端服務人才。人才與資金集聚則是通過集聚知識產權高層次人才與運營財政資金,著力打造專業的專利運營智囊團以及流暢的專利運營資金融通渠道,為城市專利運營工作的開展提供智力與財力支持。總之,城市作為區域經濟的中心,在區域創新資源的集聚與整合方面有著獨特的優勢,通過引導面向主導產業的專利集聚,能夠有效促進城市—區域專利運營工作的開展。
(三)推動支撐產業升級的專利運用
當前,我國正處于產業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而轉型升級的核心是“推動產業向價值鏈的高端發展”。從全球現代產業發展的實踐看,在產業價值鏈的高端,普遍都是密集的知識產權布局,沒有知識產權的支撐,任何企業都難以在價值鏈高端有立錐之地。而城市作為區域產業經濟發展的聚力點,通過開展城市專利運營工作,能夠有效整合行業內外戰略資源,健全區域專利轉化運用機制。通過專利篩選與組合構建專利池,建立專利共享、聯合防御、集聚運營的利益協調機制和發展策略,從而不斷優化創新成果運用環境,實現知識產權價值最大化,提升知識產權在城市產業轉型升級中的支撐性作用。
城市專利運營是我國專利運營工作開展的重要途徑,政府部門應加大在政策以及資金方面的支持力度,促使城市發展過程中專利運營與產業發展的有效融合。尤其應著重統籌利用各種創新資源,區別性地對待高校、企業、服務、金融機構在專利運營過程中優勢性作用,著力打造職能明確、層次清晰的城市專利運營體系。此外,國家知識產權試點、示范城市創建工作正在穩步推進當中,城市專利運營體系的建設可以試點、示范創建工作為契機,結合自身優勢,完善城市專利運營戰略規劃和專利運營政策體系,提升專利運營能力和專利運營服務水平。與此同時,在區域經濟發展方面,城市專利運營體系的建設應充分考量自身專利資源稟賦與產業技術動向,進而謀劃產業布局,有效發揮專利資源優勢產業在區域產業經濟轉型升級中的輻射帶動作用。通過建立專利運營公共服務平臺,鼓勵建立優勢互補、具有較強專利風險防御能力的產業專利聯盟;引導區域以專利資源利益共享為紐帶深化產學研協作,加強產業轉移接續過程中產業鏈與創新鏈之間的銜接配合,為相關產業提供技術創新支持和專利資源支撐。
Abstract:As the key activities for technology innovation and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patent operations are becoming increasingly important to economic development. As the patent operations, subjuct at regional level, the city can gather all kinds of innovative resources effectively to play agglomeration effects. Based on the regional functional orientation, the city can also optimize the industrial technology structure and confi gure innovation resources to promote industrial evolution, then play the leading role on the regional industrial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In order to adapt to the new normal, the construction of city patent operating system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necessary and urgent.
Key Words:city patent operating system;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regional development
作者簡介:李昶,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博士后,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管理司處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