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
2015年,四川省實現地區生產總值 30103.1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7.9%。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677.3 億元,增長 3.7% ;第二產業增加值 14293.2億元,增 長7.8% ;第 三 產 業 增 加 值 12132.6億 元,增 長 9.4%。人均地區生產總值36836元,增長 7.2%。三次產業對經濟 增 長 的 貢 獻 率 分 別 為5.0%、53.9% 和 41.1%。三 次 產業結 構由 上 年的 12.4 :48.9 :38.7調 整為 12.2 :47.5 :40.3。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5973.7億元,比上年增長 10.2%。進 出口 總 額3190.3 億元,比 上 年下降 26%。其 中,出 口 額 2056.5億 元,下 降 25.3% ;進 口 額1133.8億元,下降 27.2%。全年居民消費 價格總水平比上年 上漲1.5%,其中,食品類價格上漲2.9%,居住類價格上漲0.5%。商品零售價格上漲0.2%。農業生產資料價格上漲1.5%。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下降3.6%,其中,生產資料價格下降4.7%,生活資料價格上漲0.2%。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下降3.3%。
全省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 3355.4億元,完成預算的101.5%,增 長 8.1%. 其 中,稅 收 收 入 2353.5億 元,增長 1.8% ;非 稅 收 入 1001.9 億 元,增 長 33.8%。加 上 中央補助3779.6億元、上年結轉534.1億元、發行地方政府一般債 券 1230億元、調入資金等516.9億元,收入 總量 為9416億 元。一 般 公 共 預 算 支 出 7497.5億元,完 成預 算 的 94.2%,增 長 10.3%。加 上 上 繳 中 央 支 出 14.4 億元、補充預算穩定調節基金404.2億元、償還地方政府債務 等 1036.9 億元,支 出 總 量 為 8953億 元。其 中,教 育 支出1252.3億 元,完 成 預 算 的 95.7% ;社 會保 障和 就業 支出 1111.8億 元,完 成 預 算 的96% ;農 林 水 支 出 926.6 億元,完 成 預算的 94.4% ;醫 療 衛 生與計劃生育支出686.4億元,完成預算 的 97.4% ;交通運輸 支 出 601.1億 元,完成預算的 96.9% ;住房保障支出 288.9億元,完成預算的97.6% ;科學技術支出96.7億元,完成預算的94.2%。收入總量減去支出總量后,結轉結余 463億元,全省算總賬實現收支平衡。
政 府 性 基 金收 入 1761.1億 元,其 中 國 土 方面 收 入1519億元,完成預算的115.5%。加上中央補助83.1億元、發行地方政府專項債務 560億元、上年結余389.5億元,收入總量為 2793.7億元。政府性基金支出1798.1億元,其中國土方面支出 1525.9億元,完成預算的 87.4%。加上償還地方政府債務498.6億元、調出資金236.9億元,支出總量為 2533.6億元。收入總量減去支出總量后,結余資金 260.1億元。
國有資本經營收入 28.2億元,加上上年結轉5.5億元,收入總量為33.7億元。國有資本經營支出 26.6億元。收入總量減去支出后,結轉資金7.1億元。
社 會 保 險 基 金 收 入 2700.8億 元,加 上 上 年 結 余3151億元,收入總量為5851.8億元。社會保險基金支出2333.1億元。收入總量減去支出后,滾存結余3518.7億元。
(一)加大收入征管力度。面對十分嚴峻的財政收入形勢,堅持抓大不放小,深挖增收潛力,牢牢抓住重點地區、重點行業、重點企業,加強稅源管理,加大稅收稽查特別是對以前年度欠稅的清繳力度。開展置換債券“償債、清欠、解困、搞活”專項工作,促使清繳企業欠稅。加強非稅收入征管,按規定將國有資產經營和處置收益、10項政府性基金等收入納入一般公共預算,督促非稅收入及時繳庫。
(二)嚴格支出執行管理。加強資金統籌,落實省政府盤活存量資金方面的政策,及時將收回的存量資金統籌安排用于急需事項。優化支出結構,嚴格控制一般性支出,集中財力保障重點,確保機關事業單位調資等政策兌現,“十項民生工程”、20件民生大事等重點項目建設順利推進。嚴格控制新增支出,強化預算約束,嚴查擅自擴大范圍、提高標準等行為。加快資金分配,加大專項預算執行進度績效考核力度。
(三)增加政府公共投資。爭取中央預算內基本建設資金 175億元、新增地方債券額度323億元、在建項目融資額度219億元。用好增量、盤活存量、調整結構,統籌安排各類專項資金、債券資金、轉移支付資金,支持基礎設施建設和其他公益性項目。
(四)加大減稅降費力度。認真貫徹國務院精神,推動招商引資和投資促進工作。全面落實營改增試點、中小微企業稅收優惠等結構性減稅政策。落實個人住房轉讓免征營業稅優惠政策,研究出臺支持降低居民普通住房購房成本的財政政策。落實成都高新區和綿陽科技城享受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稅收試點政策。清理規范收費政策,取消、暫停行政事業性收費56項,降低12項收費標準。
(五)推進經濟結構調整。支持淘汰過剩產能,鼓勵新興產業、高端成長型產業加快發展。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全面深化財政科技管理改革,改進省級財政科研項目資金管理。繼續增加“三農”投入,加大資金整合力度,支持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和農業產業化,推進現代農業發展。
(六)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完善了促進縣域經濟發展政策措施和考核辦法。支持天府新區、攀西戰略資源創新開發試驗區等重點特色區域發展。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加大對重金屬污染防治、水生態保護等方面支持力度,開展省級濕地生態補償試點、地質災害綜合防治體系建設,探索空氣環境改善激勵機制。啟動第三批“百鎮建設行動”,實施建制鎮示范試點,支持區域中心城市新區建設,推進海綿城市和地下綜合管廊建設試點。
全省一般公共預算民生支出達4873.4億元,占支出的 65%。“十項 民 生 工程”和 20 件民生大事實現支出 1720億元,為計劃安排的 122.7%。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支持高校畢業生、農民工、城鎮就業困難人員等重點群體就業創業。支持教育事業全面發展,實施城鄉義務教育“三免一補”全覆蓋,建立健全從學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財政經費保障體系。提高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和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待遇、城鎮居民醫保和新農合財政補助標準,推進異地就醫費用即時結算。支持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促進文化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支持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全年開工35.2萬套,實施棚戶區改造貨幣化安置11.9萬戶。蘆山地震中央重建資金 460億元、康定地震重建資金22億元全部到位,災后重建財政資金保障有力。加大扶貧資金投入,研究財政扶貧政策,解決困難群眾現實需求和長遠生計,做好扶貧資金平衡、貧困地區基本財力保障、扶貧資金到村到戶精準幫扶、財政支農項目資產收益扶貧等九方面工作。
(一)推進預算管理改革。按照“全面規范、公開透明”的現代預算管理要求,健全政府預算體系,首次將省級“四本預決算”報省人代會及人大常委會審議。完善跨年度預算平衡機制,啟動2016-2018年中期財政規劃編制,提高財政政策的連續性和前瞻性。完善轉移支付制度,不斷優化轉移支付結構。深入推進預算信息公開,實現省級預算公開范圍和公開內容全覆蓋。加大專項資金整合力度,省級專項項目總數比上年下降10%。深化績效預算管理改革,進一步拓展評價范圍,強化結果運用。
(二)建立產業投資引導基金體系。出臺產業投資引導基金管理辦法,通過基金管理機構的專業化運作,促進財政資金與社會資本的有效融合,引導帶動社會資本投資興業,推動重點產業轉型升級和結構調整。中小企業、集成電路、旅游、雙創、健康養老產業等11只基金陸續設立,未來兩年全省基金總規模將超過千億元,為加快建設西部股權投資中心打下堅實基礎。
(三)健全財金互動政策體系。鼓勵撬動金融資本加大投放、優化結構,實施支持做大金融產業、促進擴大信貸增量、激勵增加定向貸款、鼓勵直接融資等七方面共22條措施。通過激勵政策的組合實施,帶動金融資本加大對實體經濟投入,提高金融資源配置水平。
(四)推進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出臺全省推進PPP工作實施意見,制定了項目推進辦法、綜合補助資金和投資引導基金管理辦法等配套政策,初步建立起“1+X”制度體系。成功組織PPP項目推介會,現場簽署項目總投資額約1600億元。推選 4個項目入選財政部第二批示范項目。
(一)加強財政基礎管理。扎實推進依法理財,嚴格落實新預算法要求,推動出臺《四川省非稅收入征收管理條例》,推進“兩依”示范點建設。繼續推進厲行節約反對浪費制度建設,確保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十項規定落到實處。加大財政管理“約法十章”執行檢查力度。公開行政權力責任清單,完善收費基金目錄清單制度。深化國庫集中支付改革,將政府綜合財務報告試編范圍擴大到縣。啟動鄉鎮財政規范管理改革試點,將財政改革向縱深推進。完善采購制度,加強政府采購法制化建設,規范各方當事人行為。加強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投資評審、會計財務、資產評估、票據監管等工作。
(二)加強政府性債務管理。開展地方政府存量債務清理,嚴格控制新增債務規模,嚴禁各級政府超限舉債。政府債務一律分類納入預算。規范政府舉債融資方式,嚴禁各級各部門在債券之外違法違規舉借政府債務和提供擔保承諾。建立完善債務管理考核問責機制,嚴控高風險地區新增債務,將新增債務情況作為評價經濟社會發展成果的重要指標,新增債券資金分配實行債務“增減掛鉤”。2015年四川省第一次自主發行地方政府債券,完成發行額度1790億元,其中1467億元置換債券已全部安排償還債務,完成銷號,有效緩解了償債壓力、消除了當期債務風險。
(三)加強財政監督檢查。在全系統開展“嚴肅財經紀律、落實監管責任、確保資金安全”專項整治,消除基層財政部門存在的資金管理漏洞和潛在隱患。在全省范圍組織開展盤活存量資金、預決算公開情況、民生工程實施等15項專項檢查,堅決查處和懲治違反財經紀律行為。
(四川省財政廳供稿,馬 忠、羅任飛、周 宇、劉 俊、李 洵、余 翔執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