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聶書嶺
?
實現絲綢之路經濟帶與歐亞經濟聯盟對接合作的途徑初探
□文/聶書嶺
絲綢之路經濟帶與歐亞經濟聯盟的對接合作雖已得到相關國家的歡迎和支持,可還是應該看到,二者的對接是一個長期的漸進過程,還面臨著嚴峻的挑戰。這需要中俄兩國的學者根據區域合作理論和兩國現實提出創新思路,為兩國高層正在做的頂層設計提供建設性意見。
2015年5月8日,中俄兩國元首共同簽署了《關于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與歐亞經濟聯盟建設對接合作的聯合聲明》,提出全面擴大和深化雙方務實合作,擴大相互開放,深化利益交融,更好促進兩國發展振興,確保地區經濟持續穩定增長,拓展歐亞共同經濟空間,加強區域經濟一體化,帶動整個歐亞大陸發展和穩定等目標。
聯合聲明簽署一年來,中俄雙方做了大量工作,在推動對接合作方面取得了積極進展。但從推進對接合作的現實條件和現存壁壘看,要實現這些目標,還需要雙方付出更大的努力,尤其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加大推進力度。
中俄兩國高層對于絲路經濟帶和歐亞聯盟的相互關系問題已經達成共識,為二者的和諧共處與合作奠定了政治基礎。2015年9月3日習近平主席會見來華參加紀念中國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閱兵活動的俄羅斯總統普京時指出,中俄雙方要擴大金融、投資、能源、地方合作,要制定好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和歐亞經濟聯盟建設對接合作的長期規劃綱要,落實好合作項目。而這個長期規劃綱要的基礎,應該是絲路經濟帶和歐亞經濟聯盟機制的對接。
從機制上看,歐亞經濟聯盟是一體化機構,是典型的國際組織,制定有自己的法律機制、決策機制、組織機制,設有專門的、國際化的秘書處,最高機構歐亞經濟理事會具有跨國協調能力。而絲路經濟帶不是國際組織,不具備國際組織的“硬機制”,屬于構想和倡議范疇,設立的“一帶一路”辦公室只能協調國內各部委、中央和地方關系。
為了推動這兩大戰略走向具體的合作,中俄已在制度對接上邁出了重要一步:2016年5月31日,歐亞經濟聯盟通過了與中方正式啟動經貿合作伙伴協定談判的決議,中方對此表示歡迎并期待與俄方早日達成貿易和投資合作的協議。在此基礎上,才有可能落實俄羅斯經濟發展部2016年3月底出臺的對接路線圖及制定的合作項目清單。
為了做好制度對接,建議在歐亞經濟聯盟秘書處設立中國代表處,以便就對接中遇到的問題及障礙及時進行協調。
在2015年7月于俄羅斯烏法舉辦的上合組織峰會上已經明確提出,俄羅斯是絲路經濟帶建設的重要樞紐,上合組織是絲路經濟帶與歐亞聯盟對接的重要平臺。應該積極利用上合組織和絲路基金、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等國際平臺和機制,推進歐亞一體化和亞太地區國家的互利協作。
改革開放以來,新疆一直處在我國同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國家和俄羅斯合作的前沿,有一大批新疆企業在中亞國家和俄羅斯西伯利亞地區積極參與經濟和技術合作,不僅取得了顯著的社會和經濟效益,也積累了豐富的合作經驗。
自從中俄雙方著手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與歐亞經濟聯盟對接合作以來,新疆的樞紐作用已經凸顯出來:2015年從中國新疆過境哈薩克斯坦運往歐洲國家的貨物有4.8萬個集裝箱,2016年將增加至9.5萬個;2013年只有77趟貨運列車從中國新疆過境哈薩克斯坦開往歐洲,2016年這一數字將大幅增加到1100列。今后,無論在與周邊國家共同推動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方面,還是在推進絲路經濟帶和歐亞經濟聯盟對接合作方面,都應積極發揮新疆的紐帶和先鋒作用,特別是新疆外向型企業的合作主體作用。
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與中亞國家及俄羅斯開展了廣泛的科技合作,涉及生態保護、地震預測、設施農業、地質勘探、礦物開采、自然資源開發與保護、信息技術、太陽能開發利用、油氣開采與運輸、煤化學、區域合作等領域。科技合作的開展不僅促進了人員和技術的流動,還催生了一批產業合作項目。
例如,現已實施的中俄油氣管道項目就是首先由研究中俄區域合作的專家論證并提出的;中國新疆的特變電工股份公司是通過國際科技合作解決了技術瓶頸后才在中亞國家成功實施了產業合作項目;新疆中亞食品研發中心也是通過與哈薩克斯坦開展科技合作研發出了適合中亞市場的番茄醬配方后,在哈薩克斯坦成立了新康公司,生產出的新康牌特色番茄制品、辣椒醬制品、蔬菜罐頭、純果醬等四大類百余種產品暢銷中亞市場。這些都是科技合作引領產業合作的成功范例,今后仍應重視發揮科技合作的引領作用。
絲綢之路經濟帶與歐亞經濟聯盟的對接合作雖已得到相關國家的歡迎和支持,可還是應該看到,二者的對接是一個長期的漸進過程,還面臨著嚴峻的挑戰。這需要中俄兩國的學者根據區域合作理論和兩國現實提出創新思路,為兩國高層正在做的頂層設計提供建設性意見。
注:本文為自治區軟科學研究計劃項目《絲路經濟帶與歐亞經濟聯盟對接合作研究》(項目編號:2016D07004)階段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