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關注自身得失對朋友得失共情的影響*

2016-02-14 01:28:23黃希庭
心理學探新 2016年6期
關鍵詞:懲罰影響研究

岳 童 黃希庭

(西南大學心理學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西南大學心理學部,重慶 400715)

關注自身得失對朋友得失共情的影響*

岳 童 黃希庭

(西南大學心理學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西南大學心理學部,重慶 400715)

在金錢博弈任務中讓被試暗中操控對朋友贏或輸的賞罰金額。結果發現,當被試與朋友一起參與博弈時,較之于僅僅觀看朋友博弈,對其賭贏的獎賞金額有了明顯的降低,而對其賭輸的懲罰金額沒有受到顯著影響。而且,自己輸要比自身贏的前提下對朋友賭贏的獎賞更低,但對朋友賭輸的懲罰金額則不受自身得失的影響。這說明,關注自身的得失會減弱對朋友獲益的共情水平,而不會影響對其損失的共情程度。

得失共情;金錢博弈任務;社會比較

1 引言

共情(empathy)是指個體在認識到自身所產生的感受來源于他人的前提下,通過觀察、想象或推斷他人的情感而產生的與之同形的情感體驗狀態(De Vignemont & Singer,2006)。從嬰兒階段開始,人類便表現出了種種類共情行為(empathic-like behavior)(Roth-Hanania,Davidov,& Zahn-Waxler,2011)。人類具有高共情能力的一個典型特點是:不僅僅會對他人具體的情緒刺激(如面孔表情)產生共鳴,抽象的社會情境也會引發個體相應的心理反應。例如,看到他人的獲益或損失時,個體往往也會隨其得失產生類似的情感,這就是所謂的得失共情現象(empathy for gains and losses)。在實驗室環境下研究者一般通過經典的金錢博弈任務(monetary gambling task)(Gehring & Willoughby,2002;Marco-Pallarés,Kr?mer,Strehl,Schr?der,& Münte,2010),讓被試觀察他人金錢上的得失來探討這種心理現象。例如,在最近的一項fMRI研究中,Mobbs等人(2009)發現,當個體看到他人在金錢博弈中獲益時,腹側紋狀體(ventral striatum)等負責獎賞的腦區隨之激活,這表明觀看者獲得了替代性的獎勵。同樣,ERP 研究發現,看到他人在博弈任務中的損失金錢時產生了與自我損失相似的神經激活模式(Kang,Hirsh,& Chasteen,2010;Koban,Pourtois,Bediou,& Vuilleumier,2012;Radke,de Lange,Ullsperger,& de Bruijn,2011)。由此可見,人們在很大程度上會為他人的獲益感到高興,為他人的損失感到惋惜。

一般來說,親密他人(如朋友)的得失更容易引發個體的得失共情反應。例如,在Fareri,Niznikiewicz,Lee和Delgado(2012)的研究中要求被試通過猜謎游戲分別與朋友,對手及電腦分享成功后的獎勵?;诒辉囍饔^報告和神經層面的證據都表明,當與朋友分享獎勵時會體驗到更多的積極情緒。楊帥等人(2014)的采用經典的博弈任務也發現,在自己操作和觀察朋友操作時的 ERP 波幅上,輸錢反饋均負于贏錢反饋,但觀察陌生同學操作時在輸錢反饋與贏錢反饋之間的波幅差異上沒有達到顯著性水平。這可能是因為,與陌生人相比,朋友更容易被歸入自我概念中,對朋友行為進行觀察時個體更關心其結果反饋,因此對朋友的得失更容易將心比心并產生強烈的情感反應所致(Meyer et al.,2012;楊帥,黃希庭,陳有國,傅于玲,劉孟超,2014)。

然而,這種對朋友得失的共情反應偏向并不是恒定不變的。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常會發現,當個體更加關注自身的利益時,即使是對朋友得失的共情反應,其強度便會減弱。Ma 等人(2011)首次通過實驗對這種現象進行了驗證,他們在研究中讓被試觀察朋友或陌生人進行賭博游戲,其中在一個任務中被試要自己參與博弈,而另一個任務中僅僅觀察他人操作。結果發現,觀察朋友和觀察陌生人所誘發的輸贏間腦電波差異僅僅產生于被試自己不參與賭博的實驗任務中,而當被試親自參與時這種差異不再明顯。作者認為,這可能是因為被試親自參與博弈后會主動的尋求社會優勢地位,進而有意無意的將朋友視為競爭對手,拉大與朋友之間的人際距離所致。最近,Varnum等人(2014)采用fMRI的研究也發現了類似的現象,即當人們意識到自我概念中還包涵親密他人成分(啟動相依我建構方式)時,更容易為親密他人的積極事件而感到高興;而啟動獨立我的建構方式后,相比于他人的積極事件,自身獲益時獲得的快樂體驗更多。綜上所述,當個體關注于自身的利益得失時,對朋友得失的替代性體驗程度會隨之減小。

雖然前人發現了關注自身利益會減弱對朋友的得失共情水平,但該現象仍有進一步探討的空間。首先,這種弱化作用更多的反映在對獲益還是損失的共情反應方面目前仍不清楚。有很多研究者發現,由于人們經常會在社會情境中將自己與他人進行比較,因此正負效價的共情反應在產生的難易程度上是不等價的,對他人積極情感的共情更加難以發生(岳童,黃希庭,2016;Molenberghs et al.,2014;Motomura et al.,2015)。因此可據此而假設:關注自身得失而引發的對朋友得失共情的弱化作用可能更多的體現在對獲益共情的反應上。第二,在涉及到自身利益時往往會有得失兩種結果,那么被試自身的得失又會對朋友的得失共情反應產生怎樣的影響呢。前人研究結果發現,與積極事件相比,消極事件引發的負面情緒更能提高個體的自我關注水平并引發更強的社會比較效應(Wood,Saltzberg,& Goldsamt,1990),因此處在該種情境下會進一步降低對他人得失的共情程度。Smith等人(2006)的研究就發現了類似的現象:當被試在能力測試中表現的較差時,不論看到他人好的還是壞的表現,為其高興或同情的程度都會下降。可據此而進一步假設,自身受到損失相比于獲益條件下對朋友得失共情水平的影響更大。

研究擬在實證水平上對上述兩個假設進行驗證,以深化人們對得失共情現象的理解。借助于改進的金錢博弈任務來誘發個體的得失共情反應,研究分別設置被試觀看朋友進行博弈與和朋友一起博弈兩種條件,通過由被試暗中操控朋友贏輸獎勵或懲罰的金額來代表對其得失共情的程度。賞罰金額的大小可以體現被試對朋友獲益或損失共情的水平:越是替朋友獲勝感到高興,越是會選擇更大金額的獎勵;越是為朋友的失敗感到惋惜,選擇懲罰的數額越小。通過這種設計,研究將系統的探討關注自身得失是如何影響對朋友得失共情的反應的。

2 方法

2.1 被試

30名本科生參與了本實驗(男生11名),年齡18~24歲(M=21.74,SD=1.48)。被試在參加實驗時需帶一位同性別的朋友,要求認識時間一年以上,均是第一次參加本實驗。所有被試均為右利手,視力或矯正視力正常。實驗前簽署知情同意書。被試在實驗后都會得到一定的報酬,包括基本報酬和額外報酬。

2.2 實驗程序與設計

被試及其朋友一起來到實驗室。首先,兩人一起接受指導語,被告知這是一個博弈游戲,他們可以從中尋找到規律,多為自己贏錢。正式實驗共分為兩個階段:被試的朋友單獨進行操作及被試與朋友一起進行操作,兩個階段依次進行。實驗任務改編自Delgado等人(2000)的賭博游戲。在每個trial中(見圖1),屏幕中心首先呈現100ms紅色注視點“+”,隨后出現一個“?”,左右分列“大”“小”兩個提示,要求操作者猜接下來出現的數字是大于5還是小于5。被試分別按“F”或“J”選擇大小,被選擇的提示呈現白色邊框加以強調,1000ms后“?”變成除5以外1到9八個數字。如果操作者選擇正確,其選擇的大小提示會變綠,并隨之在下方出現綠色“√”,;如果選擇錯誤,則提示變紅,并出現同一顏色的“×”。正誤反饋出現1000ms后,會出現持續3000ms的“計算中,請稍候“的提示,隨后正確選擇會顯示從0.1元到0.9元不等的獎勵,錯誤選擇會顯示0.1元到0.9元不等的懲罰。此時告知被試及其朋友獎勵和懲罰的金額是隨機的,他們需要努力需找規律,多為自己贏錢,全部trial結束后總的獎勵減去懲罰的數額便是他們最后能拿到的被試費。

圖1 賭博任務一個trial的實驗流程

練習結束后,讓被試和朋友分別坐在兩個隔間的電腦前。這兩個電腦是相互連接的,兩人均可以對博弈游戲進行操作。此時告知真正的被試,輸贏之后獎勵和懲罰的數額是由他們決定的,在提示過程中,他們可以根據自己的偏好決定每一個trial中對朋友獎勵或懲罰的具體金額,其中“1~9”等數字鍵分別代表“0.1元~0.9元”。如果3s內不選擇,電腦會默認0.5元作為獎懲的金額。被試被告知,盡量不要經常選擇重復的數字,以防被朋友看出破綻。而且,不僅第一階段朋友每一個trial中具體的獎懲金額是由他們決定的,第二階段當和朋友一起參加博弈時自己輸贏的金額也由自己決定。告知被試由于第一階段他們不參加博弈,其固定獎金是5元。最后提醒被試,朋友最后的報酬是兩個階段博弈賞罰金額累加的結果,他們自己的報酬是5元加上第二階段親自參加博弈的賞罰金額的總和。

在第一個階段,朋友在一個房間參加博弈,被試在另一個房間決定其每一個trial贏或輸獎懲的具體金額。該階段共24個trial。第二階段被試和朋友一起參加博弈時,每次都是被試先進行操作,之后才是其朋友。為了讓兩人在博弈中明確自己的操作順序,到特定個體操作時都會出現2s名字的提示。被試的朋友操作完成后,會出現4s的休息時間,代表這一輪博弈的結束。第二階段共48個trial。被試所不知道的是,是各個trial輸贏結果事先經過了偽隨機化處理。其中第一階段保證被試朋友輸贏次數各半,第二階段不僅被試及其朋友輸贏各半,而且符合2(被試輸贏)×2(朋友輸贏)四種條件的trial的數量各12次。實驗完成后對被試進行訪談、解釋,并付給報酬。

3 結果

被試在每個trial中對朋友或自己賞罰的具體金額是研究進行考察的因變量指標。在進行分析之前,將被試不反應的試次刪除,僅對3s內按鍵選擇的金額進行分析。

3.1 關注自身利益對朋友得失共情的影響

研究首先要驗證的是,被試自己參與游戲后是否減弱了對朋友利益關注的水平。根據研究的實驗邏輯,越是能為朋友獲勝感到高興,被試獎賞給朋友的金錢越多;相反,越是能對朋友的失敗感同身受,對其懲罰的力度越小。因此,被試對朋友利益關注的水平便可以體現在最后給予其的平均報酬上(每一個trial中獎賞金額減去懲罰金額的平均數,單位:元)。分別以僅僅觀看朋友操作給予的報酬、自己參與操作時給予自己和被試的報酬為三個水平進行相關樣本方差分析,結果發現實驗操作的主效應顯著,F(2,58)=11.41,p<0.001,η2=0.28。事后檢驗表明,被試在每一個trial中給自己的報酬最高(0.55±0.15),其次自己不參與游戲時給朋友的(0.47±0.15),當自己參與游戲時給朋友的報酬最少(0.42±0.19)。這三者兩兩相比差異均達到了顯著(ps<0.05)。這一結果再次證實了Ma等人(2011)的結論,即被試在關注自身的利益之后,會降低對朋友得失的關注水平。

那么,對朋友得失共情關注的減弱究竟更多的體現在獲益還是損失的反應上呢?為了解答這一問題,研究分別分析了被試在參與和不參與條件下對朋友獎賞和懲罰平均金額的差異,結果發現:看到朋友獲勝時,較之于僅僅觀察朋友操作(0.75±0.08),被試在參與游戲后對朋友的獎賞(0.71±0.10)有了顯著的下降,t(29)=-2.76,p<0.01,Cohen’sd=0.43;但是當看到朋友失敗時,親自參與游戲與觀察朋友操作給予的懲罰金額無顯著差異(0.29±0.10vs0.29±0.08),t(29)=0.30,p>0.05(見圖2)。該結果說明,個體關注自身利益后會減弱對朋友獲益的共情反應,具體表現為希望朋友賭贏后的獲益變小,但不會對朋友損失的共情程度產生影響。

注:*p<0.01圖2 被試觀看朋友博弈與自己參與博弈時對朋友賞罰的平均金額

3.2 自身得失對朋友得失共情的影響

首先,對被試在贏和輸的前提下給予朋友的報酬進行分析,結果發現相比于輸的條件(0.38±0.22),在贏的前提下會給予朋友更多的報酬(0.47±0.18),t(29)=3.68,p=0.001,Cohen’sd=0.43。進一步分析自身得失對朋友獲益和損失共情是否有不同的影響,結果發現:在自己贏的條件下會比自己輸的條件下給予朋友的獎賞更多(0.75±0.10vs0.68±0.13),t(29)=4.36,p<0.001,Cohen’sd=0.67;但是自身輸贏對朋友的懲罰程度沒有顯著影響(0.30±0.11vs0.29±0.10),t(29)=0.96,p>0.05(見圖3)。該結果說明,在自己受到損失的前提下會進一步減弱對朋友的得失共情程度,但這種減弱僅僅體現在對朋友獲益的共情反應方面,而不會影響對朋友損失的共情反應。

注:*p<0.001圖3 被試在自己贏和輸的條件下對朋友賞罰的平均金額

4 討論

4.1 關注自身得失會降低對朋友得失共情的水平

本研究結果發現,當被試親自參與到博弈游戲中時,相比于僅僅觀看朋友進行博弈,給朋友的總報酬有了明顯的降低。這一結果與Ma等人(2011)的結論是一致的,它們共同說明了關注自身的利益會降低對朋友得失共情的水平。究其原因,可能是與朋友一起博弈時被試會產生社會比較(social comparison)心理,想在博弈中尋求社會優勢地位(social dominance),進而將朋友當成了競爭對手(事實上,在事后對被試的采訪中,很多人也報告出了這種心理過程)。正是由于這種心理,導致被試有意無意的拉大了與朋友之間的距離,從而減弱了對其得失的關注水平(Ma,Shen,Xu,Li,Shu,& Weber,2011)。

另外,本研究還進一步發現被試親自參與博弈后,相比于自己贏的條件下,自己賭輸后給朋友的總報酬有了明顯的降低。Wood等人(1990)認為,與積極事件相比,消極事件引發的負面情緒更能提高自我關注水平。由此可以推知,被試在自己賭輸之后會更加關注自身的利益,從而加劇了與朋友之間的競爭心理,拉大兩人之間的距離,導致對其得失共情的進一步減弱??傊?,研究驗證并擴展了Ma等人(2011)的發現,表明當被試關注自身得失后對朋友的得失共情水平會顯著的下降。

4.2 關注自身得失對朋友獲益和損失的共情影響不同

研究進一步分析了被試在關注自身利益后,對朋友得失共情的減弱更多的反映在獲益還是損失的反應上。結果發現,在被試親自參與博弈后,看到朋友獲勝對其獎勵的金額明顯低于自己不參與游戲的時候,但是對朋友失敗懲罰的金額則無顯著變化。進一步比較被試自己在贏或輸的前提下對朋友的得失共情反應的影響,也發現類似的現象,即自身的輸贏影響了對朋友賭勝的獎勵金額,在自己損失的前提下會對朋友的獎勵更少,但是仍然對朋友懲罰的力度沒有顯著影響。如前文所述,自己賭輸后會進一步提高自我關注水平,從而導致共情反應的變化。由上述結果可以推知,關注自身得失對朋友獲益和損失的共情影響并不一致,主要表現看到朋友獲益后自己的愉悅程度會下降,但依然可以為朋友的損失感到心痛惋惜。

歌德曾經說過:“能分享他人痛苦的,是人;能分享他人快樂的,是神”。這形象的說明了相比于對他人不幸的同情,人們更加難以分享他人的快樂。這可能是有其特定的進化根源的:其他成員的不幸事件預示著可能危險的發生,作為對群體依存性很高的動物,與他人保持密切的情感連接對人類的生存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因此對內群體成員的消極情緒及不幸更容易產生共鳴;相反,人類的發展經歷了漫長的資源匱乏時期,他人的獲益往往預示著資源的減少,因此分享他人的成功獲益可能對自我-他人關系的親密度要求更高也更難以發生。最近的研究結果也支持了該結論。例如,Molenberghs等人(2014)的一項fMRI實驗發現,當被試獎賞內群體成員時,紋狀體及眼窩前額皮質等主管獎賞的腦區的激活程度顯著的大于獎賞外群體成員時,說明個體更容易對內群體成員產生積極情感共情。但當懲罰(施與電擊)內外群體成員時,雙側前腦島和前扣帶回背部等表征消極情感共情的腦區則沒有顯著差異,表明對他人痛苦的共情可能更不易受內外群體區分的限制。

基于以上理論,結合本研究的結果可作出如下推論:當被試與朋友一起博弈時會因自我關注而拉大與朋友間的心理距離,而這種趨勢在自己損失后會更加明顯。由于獲益共情反應的產生對人際距離的變化更為敏感,因此被試關注自身得失時會對其產生影響;相比之下,對他人損失的共情反應對人際距離的要求沒有那么嚴格,因此被試對自身利益的關注并不會影響為朋友損失共情的程度。

4.3 未來研究方向

本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需要在今后的研究中做進一步的探討。首先,在本研究中衡量朋友得失共情水平的指標為被試對他們賞罰的金額。這種研究設計雖然體現了新意,符合真實情境,但是因為涉及到金錢的賞罰決策,不可避免的會使被試考慮到其他問題,如賞罰是否公平性,朋友是否覺察到自己在暗中操縱等等,因此今后在對本研究結論的驗證中可以考慮更為直接的因變量指標,如腦電活動或相關腦區的激活等。其次,家人或戀人比朋友與自己的利益得失更加休戚與共,本研究所得出的結論是否對他們也適用,在未來的研究中也可以做進一步的探討。最后,本研究推測關注自身得失之所以對朋友獲益或損失的共情反應產生不一致的影響是這兩類共情對人際距離變化的敏感度不同所致。該假設是否能在神經層面上得以直觀的驗證呢?今后的研究中亦可對此進行驗證。

5 結論

研究分別設置了觀看朋友進行金錢博弈與自己也一起參與博弈兩種任務,讓被試暗中操控對朋友贏或輸的賞罰金額以代表對其共情的水平,借由此來考察關注自身得失是如何影響對朋友得失的共情水平的。結果發現,當被試與朋友一起參與博弈時,對朋友獲益的獎賞水平較之于觀看朋友博弈時有了明顯的降低,而對朋友損失的懲罰程度沒有受到顯著影響。另外,自己在賭博游戲中失敗后要比獲勝的條件下減弱對朋友獲勝的獎賞金額,但是同樣不會影響對朋友失敗的懲罰金額。研究的結果說明,關注自身的得失會減弱對朋友得失共情的程度,但這種弱化作用主要體現對獲益的反應方面,而對朋友損失的共情程度則不受其影響。

楊帥,黃希庭,陳有國,傅于玲,劉孟超.(2014).人際距離調節自我-他人的神經表征:來自oFRN的證據.心理學報,46(5),666-676.

岳童,黃希庭.(2016).認知神經研究中的積極共情.心理科學進展,24(3),402-409.

De Vignemont,F.,& Singer,T.(2006).The empathic brain:How,when and why?TrendsinCognitiveSciences,10(10),435-441.

Delgado,M.R.,Nystrom,L.E.,Fissell,C.,Noll,D.,& Fiez,J.A.(2000).Tracking the hemodynamic responses to reward and punishment in the striatum.JournalofNeurophysiology,84(6),3072-3077.

Fareri,D.S.,Niznikiewicz,M.A.,Lee,V.K.,& Delgado,M.R.(2012).Social network modulation of reward-related signals.TheJournalofNeuroscience,32(26),9045-9052.

Gehring,W.J.,& Willoughby,A.R.(2002).The medial frontal cortex and the rapid processing of monetary gains and losses.Science,295(5563),2279-2282.

Kang,S.K.,Hirsh,J.B.,& Chasteen,A.L.(2010).Your mistakes are mine:Self-other overlap predicts neural response to observed errors.JournalofExperimentalSocialPsychology,46(1),229-232.

Koban,L.,Pourtois,G.,Bediou,B.,& Vuilleumier,P.(2012).Effects of social context and predictive relevance on action outcome monitoring.Cognitive,Affective,&BehavioralNeuroscience,12(3),460-478.

Ma,Q.,Shen,Q.,Xu,Q.,Li,D.,Shu,L.,& Weber,B.(2011).Empathic responses to others’ gains and losses:An electrophysiological investigation.NeuroImage,54(3),2472-2480.

Marco-Pallarés,J.,Kr?mer,U.M.,Strehl,S.,Schr?der,A.,& Münte,T.F.(2010).When decisions of others matter to me:An electrophysiological analysis.BMCNeuroscience,11(1),86.

Meyer,M.L.,Masten,C.L.,Ma,Y.,Wang,C.,Shi,Z.,Eisenberger,N.I.,& Han,S.(2012).Empathy for the social suffering of friends and strangers recruits distinct patterns of brain activation.SocialCognitiveandAffectiveNeuroscience,doi:10.1093/scan/nss019.

Mobbs,D.,Yu,R.,Meyer,M.,Passamonti,L.,Seymour,B.,Calder,A.J.,& Dalgleish,T.(2009).A key role for similarity in vicarious reward.Science,324(5929),900-900.

Molenberghs,P.,Bosworth,R.,Nott,Z.,Louis,W.R.,Smith,J.R.,Amiot,C.E.,& Decety,J.(2014).The influence of group membership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psychopathy and perspective taking on neural responses when punishing and rewarding others.HumanBrainMapping,35(10),4989-4999.

Motomura,Y.,Takeshita,A.,Egashira,Y.,Nishimura,T.,Kim,Y.-k.,& Watanuki,S.(2015).Interaction between valence of empathy and familiarity:Is it difficult to empathize with the positive events of a stranger?JournalofPhysiologicalAnthropology,34,13.

Radke,S.,de Lange,F.P.,Ullsperger,M.,& de Bruijn,E.R.A.(2011).Mistakes that affect others:An fMRI study on processing of own errors in a social context.ExperimentalBrainResearch,211(3-4),405-413.

Roth-Hanania,R.,Davidov,M.,& Zahn-Waxler,C.(2011).Empathy development from 8 to 16 months:Early signs of concern for others.InfantBehaviorandDevelopment,34(3),447-458.

Smith,R.H.,Eyre,H.L.,Powell,C.A.,& Kim,S.H.(2006).Relativistic origins of emotional reactions to events happening to others and to ourselves.BritishJournalofSocialPsychology,45(2),357-371.

Varnum,M.E.,Shi,Z.,Chen,A.,Qiu,J.,& Han,S.(2014).When “Your” reward is the same as “My” reward:Self-construal priming shifts neural responses to own vs.friends’ rewards.NeuroImage,87,164-169.

Wood,J.V.,Saltzberg,J.A.,& Goldsamt,L.A.(1990).Does affect induce self-focused attention?JournalofPersonalityandSocialPsychology,58(5),899-908

The Impact of Self Gains and Losses on Empathic Responses to Friends’ Gains and Losses

Yue Tong Huang Xiting

(Center for Psychology and Social Development,School of Psychology,Southwest University,Chongqing 400715)

The present study carriedout experiment with a gamble task to investigate the impact of self gains and losses on empathic responses to friends’ gains and losse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fter the participants played the game with their friends,they rewarded less money to their friends compared with when watching their friends playing the game,but the punishment to their friends’ losses were unaffected.Morever,after the participants’ own failure,they gave less money when their friends won in the game compared with the reward they gave themselves.However,the penalty to the failure of friends wasn’t affected by the participants’ gains and losses.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focusing on one’s own gains and losses would weaken the empathic response toward friends,but the weakening effect was only found in the response to the gains of friends,not their losses.

empathy for gains and losses;monetary gambling task;social comparison

西南大學心理學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重點項目(16SKB011)。

B848

A

1003-5184(2016)06-0541-05

猜你喜歡
懲罰影響研究
FMS與YBT相關性的實證研究
是什么影響了滑動摩擦力的大小
遼代千人邑研究述論
哪些顧慮影響擔當?
當代陜西(2021年2期)2021-03-29 07:41:24
神的懲罰
小讀者(2020年2期)2020-03-12 10:34:06
視錯覺在平面設計中的應用與研究
科技傳播(2019年22期)2020-01-14 03:06:54
EMA伺服控制系統研究
懲罰
趣味(語文)(2018年1期)2018-05-25 03:09:58
擴鏈劑聯用對PETG擴鏈反應與流變性能的影響
中國塑料(2016年3期)2016-06-15 20:30:00
真正的懲罰等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区在线播放| 国产香蕉一区二区在线网站| 欧美一区精品| 无遮挡国产高潮视频免费观看 | 国产一二三区在线| 成人精品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人人做人人爽人人添| 久久久久九九精品影院| 高清无码一本到东京热| 无码中文字幕精品推荐| 丁香婷婷激情综合激情| 欧美成人二区| 亚洲精品久综合蜜| 丁香五月激情图片| 国产拍在线| 国产18在线| 91免费观看视频| 日本一本正道综合久久dvd| 久久福利片| 亚洲第一视频网站| 天天摸夜夜操| 中文字幕在线永久在线视频2020| AV无码无在线观看免费| 亚洲黄色激情网站| 亚洲大尺码专区影院| 国产精品亚洲精品爽爽| 在线国产毛片手机小视频| 国产综合另类小说色区色噜噜| 亚洲 成人国产| 2020最新国产精品视频| 亚洲三级影院| 国产日韩久久久久无码精品| 国产99免费视频| 国产aⅴ无码专区亚洲av综合网| 亚洲 日韩 激情 无码 中出| 中文字幕人成乱码熟女免费| 激情成人综合网| 国产真实乱子伦视频播放| 亚洲国产一区在线观看| 日本色综合网| 国产原创自拍不卡第一页|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不卡| 黄片在线永久| 99在线视频精品|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欧美日韩亚洲| 国产精品永久在线| 青青网在线国产| 免费高清毛片| 国产原创第一页在线观看| 免费国产在线精品一区| www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欧美激情视频二区三区| 久久久久久尹人网香蕉| 伊人久久影视| 67194亚洲无码| 9久久伊人精品综合| 全部毛片免费看| 久久综合亚洲鲁鲁九月天| 日本中文字幕久久网站| 91久久偷偷做嫩草影院| 亚洲第一成年人网站| 天堂网国产| 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亚洲中文字幕97久久精品少妇| 亚洲综合色婷婷| 韩国福利一区| 亚洲乱码在线播放| 国产免费久久精品44| 亚洲青涩在线| 色妞www精品视频一级下载| 久久婷婷色综合老司机| 精品精品国产高清A毛片| igao国产精品| 久久人妻系列无码一区| 亚洲AⅤ波多系列中文字幕| 国产免费a级片| 专干老肥熟女视频网站| 国产9191精品免费观看| 国产福利免费在线观看| 亚洲女同一区二区| 日韩激情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