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治玲
強化護理對腹腔鏡膽道手術后患者腸功能恢復的影響
李治玲
目的:探討強化護理對腹腔鏡膽道手術后患者腸功能恢復的影響。方法:以2014年2月~2016年2月于我院接受腹腔鏡膽道手術患者80例為研究對象,并采取數字表法等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強化護理。比較兩組患者的胃腸道不良反應發生情況、腸鳴音出現時間、肛門排氣時間及護理滿意度。結果:觀察組患者胃腸道不良反應發生情況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患者腸鳴音出現時間、肛門排氣時間短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患者對護理工作滿意程度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對施行腹腔鏡膽道手術患者進行胃腸道護理、體位護理、腹部按摩、健康教育、心理干預等強化護理措施對患者術后腸功能的恢復具有積極影響,值得臨床推廣。
強化護理;腹腔鏡膽道手術;腸功能恢復
腹腔鏡膽道手術并不屬于胃腸道手術范疇,患者術后一般無需等待肛門排氣,麻醉清醒即可進食。但實際上進行該類手術的患者術后往往會出現諸如惡心、嘔吐、食欲減退等胃腸道不良反應,故其往往需要適當延長禁食時間,這不僅不利于患者的術后康復,而且也為患者帶來一定痛苦[1-2]。為提高患者的術后康復效果,積極尋求有效的護理方法十分必要。對我院接受腹腔鏡膽道手術患者,分析強化護理對腹腔鏡膽道手術后患者腸功能恢復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以2014年2月~2016年2月于我院接受腹腔鏡膽道手術的患者為目標對象,納入標準:符合腹腔鏡膽道手術指征,不存在心肺、肝腎等器官嚴重疾病,不存在凝血功能障礙,知曉此次研究目的及方法并自愿參與此次研究。最終選取80例患者納入此次研究,采用數字表法等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男23例,女17例;年齡35~67歲,平均(47.6±4.6)歲。觀察組男22例,女18例;年齡36~68歲,平均(47.7±4.9)歲。兩組患者的基礎病例資料經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患者接受臨床常規護理,如在術前12 h內叮囑患者禁食,手術后告知患者要禁食1 d,并對患者進行必要的腸外營養,將術前、術中以及術后需要注意的各項事宜告知患者,并對患者所提出的各類問題予以積極解答,注意觀察患者的術后康復情況,如有異常要及時通知醫師予以對癥處理。
1.2.2 觀察組 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強化護理措施,具體如下:(1)預防并發癥護理。①膽道感染、化膿性膽管炎、急性胰腺炎均屬于腹腔鏡膽道手術常見的并發癥,對此應囑患者術后6 h采用去枕平臥位,且將患者頭偏向一側,防止嘔吐物堵塞氣管,從而引發窒息癥狀,待患者麻醉藥效逐漸散去后,協助患者采取半坐臥位,并在術后1 d鼓勵患者下床活動,每日定時幫助患者翻身拍背,促進患者咳嗽、排痰,從而避免發生肺炎。②術后密切觀察患者生命體征變化以及病情恢復情況,若患者切口出現滲血、滲液現象,應立即通知醫師給予相應處理,防止患者病情加重,延長住院時間。③密切觀察患者引流量,若患者膽汁量超過50 ml,則可提示患者為膽漏,其主要是由于迷走膽管未鉗閉、膽囊管處理不當、膽管損傷,對此術后應加強觀察患者引流量和引流液顏色。④下肢深靜脈血栓是老年患者常見并發癥,其主要是由于長期臥床所致,為避免血流瘀滯、下肢靜脈回流障礙,應鼓勵患者多下床走動,對于行動不便者,可每日幫助患者按摩肢體。(2)胃腸道護理干預。①術前1 d為患者服用番瀉葉,以此完成腸道準備工作,術后患者麻醉清醒后(一般為手術結束6 h后)則可為患者進行試餐,先從飲用溫水開始,飲用量為50 ml,之后觀察2 h若未出現不良反應則可為患者進流質食物,并逐漸過渡至半流質食物。②腹部按摩。護理人員要幫助患者進行腹部按摩,以便促進患者的胃腸蠕動以及血液循環,護理人員將雙手交疊放置在患者的肚臍部位,并圍繞患者的臍部繞圈,從上到下,以緩解患者疼痛,按摩時間每日控制在15~20 min。(3)日常基礎護理。①飲食護理。在患者肛門排氣后,可囑患者進流質飲食,根據患者病情恢復情況可逐漸過渡至低脂飲食,正常情況下,術后24 h便可進全流質飲食,術后2~3 d便可進半流質飲食,術后4 d便可進普通飲食。②心理護理。手術屬于有創治療,故患者極易出現恐懼或緊張等不良情緒,護理人員要與患者進行積極溝通,疏解患者的不良情緒,促使其保持良好心態接受治療。③活動時間。根據患者恢復情況為患者制定相應的功能鍛煉計劃,從而促進患者恢復,增加患者抵抗力。④健康教育。護理人員要將與其所患疾病以及手術相關的基礎知識告知患者及其家屬,告知患者術后盡量采取坐姿以及盡早下床活動對其術后康復的積極意義,以便促使患者積極配合醫護人員的診療工作,提高患者的術后康復效果以及康復速度。
1.3 觀察指標
1.3.1 胃腸道不良反應評價標準 此次研究依照WHO毒副反應分級標準進行惡心嘔吐癥狀評價,共分為四級:Ⅰ級為完全無惡心嘔吐癥狀;Ⅱ級為存在輕微胃腸不適;Ⅲ級為惡心癥狀明顯,但未嘔有內容物;Ⅳ級為惡心嘔吐癥狀嚴重,有胃液等物嘔出,且需要用藥進行治療,以Ⅲ級以及Ⅳ級統計惡心、嘔吐發生率[3]。根據患者臨床癥狀和體征對腹脹進行分級[4]:無,患者自我感覺無腹脹,臨床無明顯癥狀;輕度,患者自行感覺有輕微的腹脹感,無其他不適癥狀;中度,患者自行感覺有明顯腹脹感,切口有疼痛感,腹部稍微隆起,患者能忍受;重度,患者腹部脹痛難以忍受,情緒躁動,腹部隆起明顯,有明顯鼓音,以術后24 h內患者出現中度或重度情況統計腹脹發生率。
1.3.2 腸鳴音出現時間、肛門排氣時間 術后24 h內每間隔2 h聽診1次,觀察腸鳴音出現時間、肛門排氣時間,以患者主訴或通過詢問患者家屬進行統計。
1.3.3 護理工作滿意度 采取自制量表進行調查,共設25道小題,總分100分,每道題目均采取4級計分法,總分90分以上評價為非常滿意,總分80分以上評價為滿意,總分60分以上評價為及格,總分為59分或低于此分數則為不滿意。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7.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比較采用t或t’檢驗,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比較采用Wilcoxon秩和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1 兩組患者胃腸道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表1)

表1 兩組患者胃腸道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例(%)
注:對照組有9例發生胃腸道不良反應,其中腹脹5例,惡心嘔吐4例;觀察組有2例發生胃腸道不良反應,其中腹脹1例,惡心嘔吐1例
2.2 兩組患者肛門排氣及腸鳴音出現時間比較(表2)


組別例數腸鳴音出現時間肛門排氣時間對照組4020.5±4.231.4±4.8觀察組4017.3±6.428.7±5.6統計量2.6431)2.3152)P值<0.050.023
注:1)為t’值,2)為t值
2.3 兩組患者對護理工作滿意程度比較(表3)

表3 兩組患者對護理工作滿意程度比較(例)
腹腔鏡膽道手術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手術類型,其不僅避免了傳統手術創口大,較易引發腹腔感染的風險,而且也在極大程度上降低了患者的手術痛苦,提高了患者的術后康復速度[5-6]。該類手術術后理論上來講并不需要禁食,但實際上因多數患者術后會出現惡心、嘔吐、腹脹等癥狀而導致患者往往需要進行12 h以上的禁食以及腸外營養,這不僅在極大程度上延長了患者胃腸功能恢復時間,而且也增加了患者痛苦,為患者的術后康復效果造成不良影響[7]。近年來有學者研究分析結果顯示導致腹腔鏡膽道手術術后出現各類胃腸道不良反應的主要原因與手術的麻醉方式有關,該類手術往往需要全身麻醉,該種麻醉方式會導致胃腸動力抑制[8]。另外術后胃腸道不同部位動力恢復時間的差異也會導致上述不良反應出現[9]。有學者認為對腹腔鏡膽道手術患者予以全面且具有針對性的護理干預有助于減輕患者術后胃腸道不適癥狀,從而有效促進患者胃腸功能的恢復,縮短患者的禁食時間,提高患者的術后康復速度[10]。
為探究強化護理對腹腔鏡膽道手術患者術后腸功能恢復情況的作用,此次研究中通過結合其他學者的研究結論以及患者的具體情況為觀察組患者施行了強化護理措施,如體位護理、胃腸道護理、心理護理、健康教育以及腹部按摩等,以此緩解患者的術后疼痛癥狀,提高患者的診療配合度以及治療積極性,促進患者胃腸功能恢復,從而促進各類營養物質的有效吸收,以便達到提高患者術后康復速度,減輕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生活質量的積極目的。此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胃腸道不良反應發生情況低于對照組(P<0.05),腸鳴音出現時間、肛門排氣時間短于對照組(P<0.05),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
綜上所述,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對施行腹腔鏡膽道手術患者進行胃腸道護理、體位護理、腹部按摩、健康教育、心理干預等強化護理措施對患者術后腸功能的恢復具有積極影響,其不僅有助于縮短患者的腸鳴音出現時間以及肛門排氣時間,而且也可在極大程度上降低各類胃腸道不良反應的發生幾率,提高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故值得臨床推廣。
[1] 燕菊萍.護理干預對腹腔鏡膽道手術后腸功能恢復影響的臨床研究[J].護士進修雜志,2011,26(10):922-923.
[2] 蘇 斌.護理干預對腹腔鏡膽道手術后腸功能恢復影響的臨床研究[J].醫療裝備,2015,27(8):165-166.
[3] 江 恬.聯合用藥對預防成人扁桃體切除術后惡心嘔吐的研究[J].南通大學學報(醫學版),2010,30(3):230-231.
[4] 郭麗娜,王麗萍,張 潔.仿生物電技術對婦科術后患者康復中胃腸道功能恢復和緩解腹脹的影響[J].河北醫藥,2016,38(14):2209-2211.
[5] 黃 峰,彭 杰.護理干預對腹腔鏡膽道手術后腸功能恢復影響的臨床研究[J].當代醫學,2015,21(24):101-102.
[6] 徐 佳.腹腔鏡聯合纖維膽道鏡行膽總管切開取石一期縫合術的圍手術期護理體會[J].腹腔鏡外科雜志,2014,19(9):651,676.
[7] 凌 勵,熊偉昕,龔未池.腹腔鏡、膽道鏡聯合微創保膽手術16例的護理[J].中國誤診學雜志,2010,10(8):1914-1915.
[8] 沈月鳳,黃莉英.結腸癌根治術患者術后咀嚼綠茶葉對胃腸動力恢復的影響[J].護理與康復,2012,11(2):167-168.
[9] 黃小蓮,陸美玲,李慧卿.腹腔鏡聯合膽道鏡保膽取石21例的手術護理體會[J].中國醫藥導刊,2012,14(8):1441-1442.
[10]黃艷湘.護理干預對腹腔鏡膽道手術患者心理因素及腸功能恢復的影響[J].中國保健營養,2013(4):474.
(本文編輯 白晶晶)
442500 十堰市 湖北省十堰市鄖陽區人民醫院太和鄖陽分院感染科
李治玲:女,本科,副主任護師,護士長
2016-09-14)
10.3969/j.issn.1672-9676.2016.23.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