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麗賢
失效模式與效應分析法在防范護理差錯事故中的應用
萬麗賢
目的:探討失效模式與效應分析法(FMEA)對護理差錯事故防范的效果。方法:對2012年1月~2015年4月我院全院的護理差錯事故進行匯總分析,其中2012年1月~2013年8月期間發生的護理差錯事故為對照組(未實施FMEA管理),2013年9月~2015年4月期間發生的護理差錯事故為研究組(實施FMEA管理),觀察FMEA管理對護理差錯事故防范的效果。結果:研究組護理差錯事故的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對照組護理差錯事故的主要原因是護理人員個人因素;研究組護理差錯事故原因主要是習慣性定勢。結論:實施FMEA管理可以降低護理差錯事故的發生率,但仍然沒有達到零護理差錯事故的效果,需要針對發生護理差錯事故的原因,對FMEA管理措施作出進一步改善。
失效模式;效應分析;護理差錯事故;防范效果;危機值
護理差錯是指因責任心不強、粗心大意、不按照規章制度辦事或技術水平低而發生對患者產生直接或間接影響,但未造成患者死亡、殘廢、組織器官功能障礙等嚴重不良后果的差錯[1-2]。有效預防與杜絕護理差錯事故的發生,不僅是護理管理工作的重要內容,也是提高護理質量、保證患者生命安全和減少護患糾紛重要途徑[3]。失效模式與效應分析(FMEA)是一種基于團隊的系統性前瞻性分析方法,通過系統性檢查識別某個過程中的失效因子,并提出改進措施,降低風險[4]。本研究對我院2012年以來發生的非懲處性自愿上報的護理差錯事故進行匯總分析,探討FMEA對護理差錯事故防范的效果,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對2012年1月~2015年4月期間我院發生的護理差錯事故進行匯總分析,將2012年1月~2013年8月發生的護理差錯事故為對照組(未實施FMEA管理),2013年9月~2015年4月發生的護理差錯事故為研究組(實施FMEA管理),對兩組護理差錯事故的發生率、類別和原因進行匯總分析。實施FMEA管理期間成立FMEA團隊,共有12名成員,團隊負責人由護理部主任出任,其中主任護師3名,副主任護師4名,主管護師5名。小組成員均為本科以上學歷,并接受FMEA系統培訓。
1.2 FMEA管理方法 根據FMEA管理理論[5],我們采用定立主題、組成團隊、畫出流程、執行分析、計算危機值(RPN)值、評估結果、制定改善計劃的步驟進行護理管理,具體方法為:(1)選擇靜脈輸液流程來進行失效模式分析。(2)聚合團隊的所有力量將靜脈輸液流程的所有步驟以流程圖的方式列出來:患者取藥、護士核對藥物、抄寫輸液卡、配藥班護士配藥、主班核對藥物、注射班護士進行靜脈穿刺、拔針。這一過程中所列出的步驟需要團隊所有成員達成共識。(3)列出流程中的每個步驟的可能失效模式,并找出可能的原因。(4)計算每個步驟的RPN,包括發生可能性、被發現的可能性和嚴重性3個維度,RPN值等于3個維度的分值相乘,RPN值在1~1000之間,RPN值越大,說明失效的可能性越高,具體RPN評分標準見表1。(5)找出RPN值較高的失效模式,團隊應該優先考慮改善這些失效模式,低RPN值的失效模式對流程的影響小,應該把它們列在最后考慮。(6)根據找出的失效模式擬定改善計劃,并分析及測試新流程以及監測和追蹤流程改善的效果,團隊通過后實施。

表1 RPN賦分標準
注:由于被發現的可能性和嚴重性的評估存在很大的主觀性,因而在評估過程中需要90%的團隊成員意見一致才能做出最后評估
1.3 觀察指標 (1)比較兩組護理差錯事故的發生率,計算公式為:護理差錯事故發生率=護理差錯事故發生次數/住院總人數×100%。2012年1月~2013年8月期間的住院患者總數為39 158例,此期間發生護理差錯事故111次(對照組),護理差錯事故的發生率為0.283%;2013年9月~2015年4月期間,在我院住院的病人總數為38164例,發護理差錯事故37次(研究組)。(2)兩組護理差錯事故發生的原因差別。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PEMS 3.2統計學軟件,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1 兩組護理差錯事故發生情況比較(表2)

表2 兩組護理差錯事故發生情況比較 例(%)
2.2 兩組護理差錯事故發生的原因 護理差錯事故原因包括個人原因、管理原因、評估不足原因、習慣定勢、環境因素、違規操作、設備設施缺陷、培訓不到位等,對照組護理人員個人因素是護理差錯事故發生的主要原因,構成比為32.43%,研究組護理差錯事發生的主要原因是習慣性定勢,構成比為21.62%。
護理工作是整個醫療工作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護理質量的高低對患者的生命安全有較大的影響,一旦發生錯誤,將會付出慘痛的代價。護理工作的范圍比較廣,工作環節多,一不小心就可能發生護理差錯,給患者造成一些不良的影響,甚至可能對患者的安全構成一定的威脅,加強護理差錯事故的防范工作,對預防事故的發生、提高護理質量以及減少護患糾紛等具有很大的作用[6-7]。然而,醫療工作的運作包含了各樣流程與功能,各功能與流程鍵也可能存在環環相扣的情況[8-9],如果沒有較好的工具進行系統的分析,要想大幅度提高護理質量,加強對護理風險的預防與管理就非常困難。
失效模式與效應分析是首先被應用于汽車行業中識別一個程序或設計出現故障的方式和原因,并提出改進措施,對持續質量改進有很大的作用[10]。2002年正式將FMEA理念引入到醫療行業。FMEA理念重在前瞻性預防,其主要作用是在風險出現的起始階段就將風險控制在一定的范圍,系統中相關醫務人員必須對風險過程的每個步驟熟練掌握,才可能分析過程中的風險及應對方法。相關研究報告顯示,將FMEA應用于醫療領域,對醫療及護理管理者進行風險評估,能有效改善醫療環境,提高護理質量[11-12]。
本文對我院近年來發生的護理差錯事故進行了匯總分析,對實施FMEA管理的效果進行了評價,結果顯示:實施FMEA管理后,護理差錯事故的發生率明顯降低,未實施FMEA管理期間護理差錯事故的發生率為0.28%,實施FMEA管理后,護理差錯事故的發生率降為0.10%,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實施FMEA管理前,護理差錯事故發生原因主要是個人原因,而實施FMEA管理后,發生原因主要是習慣定勢。結果表明實施FMEA管理可以有效降低護理差錯事故的發生率,但是仍然不能杜絕護理差錯事故的發生風險,未能達到零護理差錯事故的理想狀態。其原因可能是:首先,FMEA管理中,RPN值的評估標準具有很大的主觀性,受團隊成員認知的影響很大[13-14]。診斷這一問題,雖然采取“需要90%的團隊成員意見一致才能做出最后評估”的處理措施,但仍然不能消除這一因素的影響。其次,由于RPN值評估標準的主觀性,當出現關于同一主題不同意見的情況下,很難判斷哪種意見更能有利于流程的改進。第三,在實施FMEA管理中,可能存在執行力度不夠的情況。
綜上所述,FMEA能有效防范護理差錯事故防的發生,雖然其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在臨床上的應用將會發揮巨大的作用,值得臨床推廣。
[1] 曾小東.臨床護理差錯原因與預防措施探討[J].華西醫學,2013,23(8):1257-1260.
[2] Hung CC,Lee BO,Liang HF,et al.Factors influencing nurses’ attitudes and intentions toward medication administration error reporting[J].Japan Journal of Nursing Science Jjns,2016,594(3):277-282.
[3] 李 嬙,李玉蘭,彭巧君.基于病人安全的護理質量持續改進[J].護理研究,2014,28(8):2781-2782.
[4] Lee AY, Kamala DM,Ang ENK.Research in brief-medication error: A population study on registered nurses in a tertiary hospital[J].Singapore Nursing Journal,2014,12(10):626-628.
[5] Shaqdan K,Aran S,Daftari Besheli L,et al.Root-cause analysis and health 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two leading techniques in health care quality assessment[J].J Am Coll Radiol,2014,11(6):572-529.
[6] 楊 華.應用失效模式與效應分析改造手術病理標本管理流程[J].上海護理,2014,14(5):84-86.
[7] 侯曉敏,張軍花,馮 茜,等.失效模式與效應分析在手術室病理標本管理中的應用與效果[J].護理管理雜志,2014,14(8):591-593.
[8] 謝春梨,廖維芬,唐素榮,等.應用失效模式與效應分析提高防范針刺傷的效果[J].中華護理雜志,2013,48(3):230-231.
[9] 黃春燕,劉霜梅,吳曉靜,等.醫療失效模式與效應分析在老年患者跌倒風險中的應用[J].護士進修雜志,2013,28(3):256-258.
[10]Tang FI.Exploring Nurses’ Barriers, Attitudes and related factors in reporting medication administration errors[J].Reporting,2014,31(12):2631-2637.
[11]Han WP,Ah S,Tiraphat S.Factors related to medication adherence among essential hypertensive patients in tertiary hospitals in yangon, myanmar[J].2015,28(5):248-267.
[12]Sayler E,Eldredge-Hindy H,Dinome J,et al.Clinical implementation and failure mode and effects analysis of HDR skin brachytherapy using valencia and leipzig surface applicators[J].Brachytherapy,2015,14(2):293-299.
[13]López-Tarjuelo J,Bouché-Babiloni A,Santos-Serra A,et al.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 oriented to risk-reduction interventions in intraoperative electron radiation therapy:the specific impact of patient transportation, automation,and treatment planning availability[J].Radiother Oncol,2014,113(2):283-289.
[14]孫麗燕,劉憶菁.醫療失效模式與效應分析在預防老年患者發生不良事件中的應用效果[J].護理管理雜志,2013,13(1):42-43.
(本文編輯 崔蘭英)
519000 珠海市 廣東省珠海市中西醫結合醫院乳腺外科
萬麗賢:女,本科,主管護師,護士長
2016-05-23)
10.3969/j.issn.1672-9676.2016.23.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