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保友
(唐山市豐潤區火石營鎮中學)
談提高初中物理教學的有效性
◆周保友
(唐山市豐潤區火石營鎮中學)
新課標強調初中物理教學應該全面貫徹“以人為本”的育人理念,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和生活意識。從教法改革入手,著力轉變師生觀、教材觀、成才觀,明確新課程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學的意義和價值,是提升課堂教學效率的有效途徑。
初中物理 有效性 激勵性教育
激勵性教育是指用激勵性語言、行動去觸動心靈的心理教育。其宗旨是以“情”為主體,感化或促進提高。心理學研究成果表明,動機是在需要的刺激下直接推動人進行活動的內部動力,激勵是指激發人的動機的心理過程,通過激勵使人在某種內部或外部刺激的影響下,始終維持在一個興奮的、積極狀態之中,而動機作為心理傾向具有引起或發動活動的功能,也具有維持活動達到目標的功能,同時還具有調節人的行為的功能。
1.制定課節目標。教師在上每一節課之前,都要與學生一起制定和明確教學目的、新知識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以及在教材知識體系中的作用,引起學生對學習的重視,產生學習新知識的熱情和欲望。
2.組織學生參觀。可利用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如學習壓強、連通器的知識后,學生有躍躍欲試的感覺,急于把學到的新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教師便可組織帶領學生參觀水庫、過街涵洞等,通過生產應用與實踐,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3.制定中長期目標,建立良好的榜樣形象。制定期中或期末的成績目標,可把一個你認為各方面都值得你重視楷模、時刻激勵自己的榜樣形象作為行動的動力和方向,將頭腦中的榜樣形象具體化,形象越清晰,榜樣越具體,越有利于學生內在潛能的激發。
教師是初中物理教學活動的主要組織者與引導者,在初中物理實驗教學中,教師的物理實驗水平對于教學有效性有重大影響。物理實驗教學的質量能否得到提高,物理教師是關鍵。在利用物理實驗進行教學時,教師要對物理實驗的使用原理、實驗的設計方法及實驗的實際操作程序了如指掌。但是,當代初中物理教師并不是全部達到教學要求,其實驗操作水平不足,使得實驗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作用得不到發揮。
因此,中學要關注教師的實驗水平。從學校來講,學校要定期對物理教師進行培訓與考核,監督教師進行物理實驗操作,不斷提高自己的實驗專業技能。學校還要加強人力、物力與財力的投入,為初中物理實驗的開展提供更好的硬件與軟件條件。從教師自身來講,要認識到自己專業素質對于物理實驗課堂的影響,在工作之余,利用書目與網絡等渠道不斷豐富自己頭腦。在進行物理實驗教學時,一定要進行實驗練習,杜絕在課堂上出錯,以免課堂實驗達不到預期效果。物理都是要利用課前實驗分析課堂實驗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對學生的反應做出估計,從而制定出更好的教學方案。初中物理老師應當具備較高的物理專業理論水平與物理實驗操作水平,提高初中物理實驗教學的有效性。
羅丹有一句名言:“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美的發現。”問物理教學同樣如此,但物理本身并不是美學,要想使物理教程從枯燥的鉛字變成閃爍美的光彩的科學詩篇,關鍵在于我們教師平常教學中是否認真發掘物理科學美,是否去展示其美學特征,是否去創設美的意境,讓學生潛移默化受到物理科學美的陶冶,這就是教學的藝術。1.展示物理學美學特征。物理學的研究對象大到天體,小到共振粒子,從實體到另一形態的場、光等都是物質的。物質又是運動的,如機械運動、分子熱運動、光波傳播,實際上是不同形態的物質的不同運動形式,它們的運動是有規律的,自然界是合理的,簡單的、有序的,因此,科學家們在探索真理的過程中,往往以科學美作為追求的目標,通過他們的努力而形成的物理理論,在內容上、形式上是那么自然、簡單、和諧,都放射出美的光輝。教師平時教學中應向學生展示物理知識的美的一面,激發學生愛美天性。
2.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在教學藝術活動中,教師的教學能否產生藝術效果,有賴于教材、教師的精心備課和表演水平,還要看學生是否具有一定的藝術情趣,而影響學生藝術情趣其中一條因素就是審美能力,所以教師在展示科學美的同時,要著重培養學生對科學美的審美能力。物理科學美的體驗不關是視覺或聽覺的,更多的是靠學生的心智去體驗,由學生的體驗產生的美的感受而產生的愉悅程度與學生的審美能力有關。
培養創新能力重在改革教法,變注入式教學為啟發式和討論式教學,激發學生獨立思考、創新的意識與能力。這樣做也許多花了些時間,但比單純地講授效果好得多。在介紹滑動變阻器的作用與原理時,教師先根據生產、生活、實驗的需要,提出如何調節燈光亮度的問題。根據電壓是形成電流的原因、電阻是導體對電流的阻礙作用等已有知識,通過師生討論找出解決問題的可能途徑——調電壓或調電阻。教師再提出,如電壓保持不變,只改變電阻,那么應該怎樣改變電阻?引導學生從電阻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人手加以分析:電阻大小與導體的材料、長度、橫截面積有關,還與溫度有關;并進一步引導學生對以上四個因素加以討論分析,優選出調節導體長度這種最佳方法。在這個基礎上實驗,讓學生用導線夾在電阻線上移動,觀察小燈泡亮度的變化情況,將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通過以上討論分析實驗證明,不僅讓學生知道滑動變阻器的作用和原理,而且知道知識的生成過程。還培養了學生根據生產生活提出問題,利用已有知識,探索解決問題的途徑和具體措施。學生探索成功,就是創新,因此,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
總之,盡管影響初中物理教學效率的因素有很多,但是只要抓住其中關鍵因素,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強化新課引入、學習,相信初中物理教學的有效性會進一步提高。
[1]蘇昕.淺談初中物理教學的藝術[J].中華少年,201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