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夫善
(山東省臨沂市蘭山區新橋小學)
情感教育在小學語文課堂上的有效融入
◆劉夫善
(山東省臨沂市蘭山區新橋小學)
情感教育是學校教育一個不可回避的內容,而小學生正處于成長期,他們健康的態度、情緒以及情感信念的養成,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關系到學生的整體健康發展。尤其是在今天,課程改革理念不斷深入推廣的今天,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關注學生的情感教育是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語文學科的教學目標之一。
語文課堂 情感教育 課程改革 素質教育
小學語文是小學階段重要的課程之一,而小學學段又是一個學生情感培養形成的關鍵時期,因此,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的滲透是不可回避的。筆者結合自己的一線教學實踐,談談自己對在語文課堂中滲透情感教育的一些想法與做法。
教師是教學的最主要執行者,也是對學生影響最為重要的人之一,可以說教師的一言一行,教師的眼界、行為等多個方面都影響著學生。因此,在學校里,教師是學生最重要的導師。因此,教師應該想方設法提升自身的能力與素質。首先,教師應該具有淵博的知識,教師深厚的專業素養,學生肯定可以直觀地感知,教師努力把自己的專業素養體現在教育教學中,無疑對學生有潛移默化地影響。其次,教師應該把情緒的積極方面展現給學生。教師雖然可能在生活中也受到各種事情左右自己的情緒,但是只要一進入課堂,教師就應該把自己的負面情緒收起來,給學生展現出積極情緒的一個方面。我們常說,“不帶著情緒上課”,不管是誰,都有正常的情緒,但是教師不應該把不好的情緒帶入課堂,尤其是負面情緒,更不能把負面情緒通過學生去發泄,這樣都不利于學生健康的情感教育。因此,教師應該學會控制情緒,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
根據心理學研究表明,兒童的情感往往是比較膚淺的,孩子的情緒往往通過面部表情體現出來。而孩子的情緒特別容易受到情境的影響。因此,語文教師要利用這一特點,給學生創設積極的情景,引發學生的共鳴。而創設情境的素材來源就是教材相關的內容,這樣不僅能夠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也能夠架起學生與教師溝通的橋梁。
例如,在講解《桂林山水》一文時,為了更好地調動學生的感情,讓學生有如臨其境的感覺,筆者借助了多媒體技術手段,給學生播放了有關桂林山水的視頻,讓學生直觀感受桂林山水的壯美,然后教師充滿激情地給學生說,桂林山水的美是獨一無二的,不僅山美,而且水美,山水呼應,奇山圍繞碧水,碧水映襯奇山,交相呼應,充滿詩情畫意。再加上云霧繚繞,山間綠樹紅花,江山竹筏小舟,襯托的桂林山水更加的美麗。這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在情景交融之中,學生的想象力被調動起來,學習興趣也高漲,情感的波瀾被掀起來了,熱愛大自然的情感油然而生。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對于學生情感的培養應該側重學生的體驗與感受,沒有體驗與感受就沒有情感的養成與升華。在語文課堂中的朗讀主要分兩種,首先是教師的朗讀,其次是學生的朗讀。
首先,說說教師的朗讀。教師在語文授課過程中可以親自示范給學生進行朗讀,當然教師選取的篇章最好是能夠引發學生共鳴的文章,這對教師的專業基本功要求比較高了,只有聲情并茂地朗讀,才能激發學生的情感。教師也可以借鑒一些名家的朗讀,或者給學生播放名家朗讀的作品,這樣效果可能更明顯一些,當然教師能自己嘗試也不失為一個好辦法。
其次,是學生自己的朗讀。學生朗讀更有利于學生情感的升華。現在好多的孩子語文基本功并不扎實,教師可以借助學生的朗讀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同時也起到了升華情感的作用。在最初訓練學生朗讀時,可以先讓學生朗讀一些簡短的詩歌作品,這樣便于學生掌握詩歌蘊含的內部情感因素,也便于學生掌握基本的朗讀技巧。然后,教師在循序漸進地讓學生朗讀一些對情感因素要求較高的作品。
例如,在教學《十里長街送總理》一文時,教師首先給學生示范朗讀“人們常常幸福地看到周總理,看到他的矯健身軀,慈祥的面龐。然而今天……”教師應該用低沉哀婉的語調,用低沉的語速去朗讀,再通過多媒體輔之以送總理時的情景和總理的一些照片,總理矯健的身軀,慈祥的面龐,從此再也看不到了,讓人在朗讀中體會里面蘊含的情感。然后,教師再指導學生進行朗讀,尤其是讓學生體會里面的悲痛及蘊含著對總理深深的情感。雖然小學生可能對周總理缺乏更為深刻的了解,但是通過朗讀的訓練,學生的情感得到了升華。
綜上所述,小學生有著自己獨特的情感特征,也是情感養成的關鍵時期。因此,教師要善于把握這個階段對學生的情感教育。教師應該力求在語文課堂上創設情境,通過對學生進行有計劃地指導,讓學生的情感能夠健康成長起來。語文教師要結合自身的專業,結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在課堂教學中營造出濃厚的情感氛圍,讓語文教學能夠對學生是情感教育有積極的作用。
[1]周彥.情感教育——語文課堂教學的靈魂[J].職業,2011,(15).
[2]尚文杰.談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J].新課程研究,2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