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麗麗
(河北省唐山市豐潤區銀城鋪鎮中心學校)
談新課程下小學數學學習評價
◆段麗麗
(河北省唐山市豐潤區銀城鋪鎮中心學校)
評價是課程與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的重要手段。小學數學教學,教師應該由本學科培養目標和學習目標出發,正確認識評價的意義與功能,完善評價的方式與方法,通過評價觀念的更新和評價方法的改進,獲得更全面的評價信息,讓評價促進學生的發展。
小學數學 學習評價 學生發展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強調:“評價的主要目的是全面了解學生數學學習的過程和結果,激勵學生學習和改進教師教學……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習結果,更要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發展和變化。應采用多樣化的評價方式,恰當呈現并合理利用評價結果,發揮評價的激勵作用,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這就要求每位數學教師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學生,發揮評價的引導、激勵功能,通過多種形式、多種方法、多主體參與來評價學生,不斷的激發學生數學學習的興趣,使評價真正促進學生全面、持續、主動地發展。下面我僅就新課程理念下的小學數學學習評價談幾點體會。
學生的個體差異是教學中的客觀存在,而傳統評價以整齊劃一的標準,統一的內容,單一的方式去考察千差萬別的學生,必然會使一部分學生在失敗中頹喪。所以新課程評價改革提出淡化評價的選拔和甄別性功能,重視評價的發展性功能。即評價不是為了給學生排隊或貼一個等級性的“標簽”,而是以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為核心目的,關注個體的處境與需求,關注人的主觀能動性的發揮,關注人的價值的實現。發展性的評價標準將充分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強化個性評價,重點放在學生自身的縱向評價上,注重學生的發展進程,強調學生個體過去與現在的比較,著重于學生成績和素質的增值,不是簡單地分等排序,使學生真正體驗到自己的進步,確保每位學生在每日的學習過程中都有不同的成功體驗。
《標準(2011版)》強調:“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知識技能、數學思考、問題解決和情感態度等方面的表現不是孤立的,這些方面的發展綜合體現在數學學習過程之中。在評價學生每一個方面表現的同時,要注重對學生學習過程的整體評價,分析學生在不同階段的表現特征和發展變化。”作為教師在評價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中,一定要注意評價內容的全面性和綜合性,應針對數學學習的不同方面進行評價。這就要求教師首先要在指導思想上更加重視全面發展學生的素質和培養創造性人才的教育評價觀,反對單一片面的價值取向,所有對學生素質發展有意義的活動都應成為評價的對象,不僅要評價學生知識技能的發展水平,而且還要評價思維策略、解決方式、對學習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綜合數學素養的考察,尤其要保護學生的創造性的評價。通過評價,不斷探索教育創新的新路子,以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從而更好地適應未來高度信息化的社會對創造型人才的需求,全面實施素質教育。
在傳統的數學課堂評價中,教師是絕對權威,學生則是無奈的被評價和被控制的對象,這樣的評價機制無疑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學生作為數學學習主人的學習積極性,同時也阻礙了學生反思、評判、分析能力的有效發展。鑒于這樣的思考,我覺得,可以將教師評價、小組互評、學生自評、家長評價等多主體的評價形式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從不同角度向學生提供了有關自己學習發展狀況的信息,將有助于學生更全面地認識自己。
1.教師評價。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和引導者,充分利用評價機會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正確的予以鼓勵和強化,錯誤的給予指導、校正,從而促進學生在課堂中生動活潑的健康發展。
2.小組互評。小組同學之間朝夕相處,相互最了解,最容易被學生接受,所以同學之間的評價最能反映出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的細微變化,通過小組互評,能使學生學會磋商,學會探討,學會欣賞,學會互相學習,培養他們立足社會的一種為人處世的原則和能力。在學生互評的參與過程,教師要引導學生加強信息溝通,充分地取長補短,互相促進,使競爭與合作意識同步發展。
3.個體自評。學生是不是喜歡數學,最了解的人是他自己。學生的思考問題方法,解決問題的途徑,包括情感、態度興趣等,只有通過自我評價才能得到真實的反映。教師在課堂教學活動結束后,給同學們一個自我反思評價的機會,內容很多,如本節課你最大收獲是什么?有什么體驗?最感興趣的內容是什么?你在學習中,哪些能力提高了?對于課堂作業,你能輕松完成嗎?對于本節課的學習,你還有哪些不清楚的問題?目的是幫助學生對自己一段時間的學習收獲、進步情況,對數學學習的感受進行反思和自我監控,逐步實現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實踐,自我完善的發展目標。
4.家長評價。由于家長和孩子之間的特殊關系,家長的評價對孩子的影響力不可低估。在評價過程中,教師可以依靠家長的力量,建立家長評價的方式,促使家長主動了解學生,引導家長科學全面的評價孩子的學習。力爭使家長、教師、學生的力量合二為一,為學生的發展創造最優的環境。
現代數學評價中已開始認識到不同的評價方法在評價過程中起著不同的作用,不能希望一種評價方法會解決所有的問題。注重科學和人文的統一,形成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絕對評價與相對評價有機結合的多元立體評價方法體系,這將成為新時期數學評價領域我們應該積極探索的主題。
多元評價是新的評價方法,除了紙筆測驗以外,還可以有訪談評價、問卷評價、作業分析、學生日記、建立學生成長記錄袋和階段性評語等評價方法。例如,教師可以嘗試運用問卷調查的方法綜合評價學生在情感、態度、價值觀、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等方面的變化和進步。設計一些結合現實情境的問題,來考查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盡量控制客觀題型的比例,設置一些探索題和開放題,以更多地暴露學生的思維過程,考察學生思維的深刻性及與他人合作交往的情況。為了突出評價的過程性并關注個體差異,運用成長記錄袋進行評價是必要的。在整理與復習、回顧與反思和問題部分,就可以引導學生利用成長記錄袋收集有關資料,以反映自己的探索過程與取得的進步,不僅使教師能夠對學生某個階段的學習狀況清晰全面地把握,也有助于學生對自己的學習進行反思和改進自己的學習方法。這樣的做法也有助于把數學學習過程與評價過程自然、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既不增加學生和教師額外的負擔,又使學生參與評價,成為評價過程的一部分。新課標(2011版)“雙基”變“四基”“兩能”變“四能”之后的哪方面內容選擇哪些評價方法更恰當已經成為我們一線數學教師研究的重點。
評價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激勵學生學習。評價既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也要重視學習的過程;既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也要重視學生在數學活動中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這就要求我們要做到關愛學生,在課堂教學實踐中努力探索有效地評價策略。
1.善于激情。教師要相信每個學生都是渴求進步,渴望成功的。老師的贊賞與夸獎、同學的肯定與接納都將轉化為學生積極進取的動力。教學中,教師要用真誠、友善、感情真摯的語言對學生進行適時、適度的評價,利用評價讓學生學會評價他人和自我。評價時,教師要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調動學生的內驅力,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為學生打開思維的通道,引領學生不斷進步。
2.智慧留空。好的課堂,教師會相信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和努力能得到成功。這樣的課堂,問題提出后教師不急于得出結論,留給學生思考和探索的空間。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關注的是學生獲取結論的過程。等待是教師對學生的尊重。面對學生的回答,教師不會以簡單的“對”或“錯”匆忙下結論,而是為學生提供自我反思、自主建構的空間。學生出現問題時,教師智慧的做法不是急于講解,而是大膽的將問題返還給學生,給學生再次發現的時空,讓他們對自己先前的表現進行評價。這種教師有意拖延的做法,在數學課堂上是一種重要并且有效地評價方式。
3.鼓勵創新。作為學習的主人,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生活經驗和獨特感受。教師要善于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獨特見解,保護學生的求異思維。即使面對學生怪異的表達,教師也要做到不嘲笑、不諷刺、不挖苦,給予鼓勵和有針對性的建議,幫助學生體驗成功。教師的評價要伴隨學生的發展,伴隨學生問題的發現和解決,伴隨學生的獨立學習與合作交流,伴隨學生智力增長和人格完善。
評價是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的重要手段。數學課堂應該做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輕松和諧氣氛,讓學生學會認識自我,學會欣賞他人,建立自信,讓評價促進學生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