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 兵 譚子粉
(臨沂市蘭山區新橋中心小學)
如何提高小學科學課的實效性
◆鄭 兵 譚子粉
(臨沂市蘭山區新橋中心小學)
作為一門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的學科,科學課提出要以探究為核心,如何讓科學探究真正起到實效性,一直是常規教學的一個重要內容。從備課、預習等教學常規作為切入點,強調興趣激發和激勵評價的作用,多角度、多層次地闡述了如何提高小學科學課的實效性。
科學 實效性 興趣
學習科學課的過程,是從觀察現象,動手實驗出發,經過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形成概念規律,然后再回到實踐中去進行檢驗和運用,是“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過程。科學課的教學必需真正貼近自然、貼近經驗、貼近生活、充滿生命的活力,那么,如何才能讓小學科學課上得有成效呢?結合教學實際,我覺得上好一節科學課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精心備課是科學課堂進展與成功的前提。我在備課時首先認真研讀教材,明確教學中各單元課時之間知識之間的系統性與整體性,每單元每課時都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為主要線索進行構建做到“生活經驗”引領下的內容綜合化,以學生發展為本,將科學探究、科學知識和情感態度價值觀有機整合,圍繞三維目標我再確定每課的教學目標。目標的確定為課堂教學指明了方向。
對于每一堂科學課來說,課前的活動準備是否充分,是課堂教學成功的保障。在探究前準備的編排上,每一課都以不同的形式呈現出來。探究活動材料準備如科學方法和技能準備、科學實驗過程和結果準備、科學調查結果準備等等。對于這些準備,在課前我指導學生對教材進行預習,根據實驗需要教師、學生都要做相應的準備。我并根據準備的內容,學生的年齡特點,在教學中,把握好以下幾點:準備的內容應掌握在學生力所能及的范圍內;教師應給學生一些必要的指導;應盡可能讓學生自己準備;材料上的充分準備,保障了課堂探究活動的有效開展,在材料的準備、整理過程中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托爾斯泰曾經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科學是個五彩繽紛,任人馳騁的自由天地。它的學習需要好奇心、學習興趣、思維能力和創造意識,尤其對于小學生來說,學習更是首先從興趣出發。興趣是小學生獲取知識、開闊視野的第一推動力。
1.我認真閱讀教材內容后,根據不同的教材內容、學生年齡特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學習興趣和發展需要出發,設計靈活的教學模式:如青島版四年級科學下冊《溫度計的秘密》《自行車胎為什么爆裂》《測量重力》等內容。一般采用: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設計實驗方案——實施實驗——獲得結論——提出新問題”的模式進行;《認識巖石》《巖石的用途》采用“提出問題——觀察交流匯報——調查搜集并制作”的模式進行;《研究與實踐》中的專題《植樹》《當地巖石種類考察》采用:“活動導入——準備階段——活動實施階段——交流成果階段”的模式進行。靈活的教學模式,順應了學生學習興趣的自然發展規律。
2.根據學生年齡特點精心設計每一個活動。小學生年齡小,他們具有好奇、好動、好勝等特點。所以我在設計每個活動時一般以學生喜聞樂見的魔術、游戲、聽故事、學具操作、學具制作等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學習興趣。
科學教學中恰當的評價,可以提高學生的興趣,延續學生探究的欲望。對學生科學素養的提高具有很大的促進作用,更是一堂好課的繼續展開。下面我結合所教的青島版四年級科學下冊作如下分析:
1.活動準備時,利用評價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如教學《土壤里有什么》,課前我讓學生搜集不同地點的土壤,有的學生搜集了一兩份土壤,有的則搜集了五六份土壤。我對表現出色的學生及時表揚:“你真是一個會準備的孩子,你的準備一定會讓我們從土壤中知道更多的知識。”此時的評價,激發了學生繼續探究土壤的興趣。
2.活動探究中,利用評價保持學生探究的熱情。如教學《測量重力》時,我沒有教給學生測力計的正確使用方法,就讓學生測量相同鉤碼受到的重力,結果測出的重力不一樣,學生就紛紛主動猜測原因:指針沒有調到零刻度、測力計傾斜了、視線沒與指針所指的刻度在一條直線上……我對學生給予肯定評價:“你真是一個細心的孩子”“你有一雙明亮的眼睛,真會觀察”。在我的評價下,學生表現出濃厚的探究熱情。
3.在自由活動中,利用評價展示學生的個性。在教學《飛旋的陀螺》自由活動中,我讓學生制作一個自己喜歡的陀螺。學生設計的陀螺真是五彩繽紛。看到這些精美的陀螺,我不由的贊美學生:“你的陀螺真漂亮”“你的手真巧”……件件作品都在展示著學生多彩的個性。
4.活動拓展時,利用評價延續學生探究的欲望。探究活動是將活動拓展延伸到課外,指導學生進行更深入的自主探究和實踐創新活動。在“怎么確定輪船在大海中的位置”活動中,我激勵學生先制定研究方案,經過小組交流確定后,學生紛紛匯報。如用鳴笛、旗幟、汽球、信號彈、反光鏡等來表明自己所處的位置。對于他們的想法我給予肯定與評價,激發了他們課下繼續探究的欲望。
總之,要使科學課上的有成效,教師要從思想上重視科學教學,根據學生年齡特點和教學實際,巧妙地設計課堂教學,讓學生充分體驗重視活動課程評價,這樣才能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從而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
[1]小學科學課程標準(修訂稿).2011.
[2]朱慕菊.走進新課程——與課程實施者對話.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