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乳藝
(湘鄉市第一職業中等專業學校)
從校企合作到學習場所合作
——德國職業教育研究和實踐的新發展
◆鄭乳藝
(湘鄉市第一職業中等專業學校)
自1960年以來,德國就開始對學習場所合作不斷研究,形成了非常有特點的合作模式。經過大量的研究,使得學習場所合作具備了更多、更可靠的理論基礎。合作走入固化困境是目前學習場所合作的主要問題,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
德國 職業教育 學習場所合作 校企合作
在最近幾年中,我國職業教育領域對校企合作的關注度越來越高,但是,我國職業教育并沒有深入研究合作。而德國在校企合作方面的研究經驗是非常豐富的。通過不斷研究、分析德國的學習場所合作,能夠使我國在校企合作方面的研究不斷深化。
將合作深度、合作活動、合作伙伴、合作遠景等指標作為依據,可以將德國學習場所合作劃分為不同類別,而其比較典型的類別為:
第一,裴茲歐特站在教育學的角度,將具有職業群特征、各種工作、培訓條件中的合作和合作行為聯系在一起進行理解和認識。。
第二,將企業老師、學校老師之間的交流深度作為依據,歐勒和布什費德將校企合作劃分為3階段:其一,交流教學問題、教學經驗、教學遠景階段。其二,協商職業教育行為階段。其三,共同合作落實約定的教學計劃階段。
第三,將由企業老師經過調查所提出的特征作為依據,瓦爾登和貝爾格將學習場所合作模式劃分為五種模式:其一,無合作模式。其二,間斷性合作模式。其三,問題導向合作模式。其四,常態化合作模式。其五,建設性合作模式。。
很多因素均會使學習場所合作受到影響,如人員、組織、制度等。從組織的角度分析,企業和學校是互相孤立的。在職業培訓、職業教育的開展活動過程中,企業、學校更多的以自治的態度參與其中,學校會履行相關法律規定的義務。企業在培訓過程中會遵守本企業的利益目標、組織結構。從人員、制度的角度分析,校企合作存在很多制約因素,如學校和企業對合作的接受程度、認知深度,企業老師和學校老師的工作條件等。合作的直接實行者是企業老師和學校老師,他們根本沒有深入、真正了解合作方,對合作老師存在很大的偏見,使合作的效果、深度受到非常嚴重的影響。為對上述問題進行闡釋,裴茲歐特提出了一種說法,即學校和企業之間進入了固化的合作困境。固化的合作困境主要具有5種特點:其一,固化的信息阻滯,就是指合作伙伴不將和自己有關的信息提供給合作對方,合作互相不配合,進而嚴重消減、阻斷了合作伙伴之間的信息流。其二,固化的相互誤解,就是指合作伙伴將雙方之間的背景區別來對特定現象進行解析。其三,固化的沖突掩飾,就是指合作伙伴都知道,只要合作一方沒有按照一致認可的對策辦事,便會發生沖突。其四,固化的互不信任,就是指由于合作伙伴均感覺到合作對方會損害自身利益,因而合作各方便會采用各種手段來不斷保護自己,但是,這也證實了合作方自身利益受損;其五,固化的共同擱置。合作各方只有均具備一定的合作執行能力,共同協作,才能將任務順利完成。但是,實際中總會存在一些合作方想不謀而獲,進而使合作各方無法將執行任務順利完成。
德國教育和德國政府始終緊密聯系實際,為了能夠對合作的有利條件進行驗證和探索,在不同區域均圍繞學習場所合作來開展各種大型科研項目,其中,比較典型的項目為KOBAS,KOLIBRI和KONSIL等。
在1999年,德國教育研究所開展了一項試點研究,即雙元制校企合作的優化。對于制度化的合作體系,其基礎為合作機制,主要目的就是促使企業老師和學校老師的可持續合作。經過實踐表明,經過合作,學校和企業都能在合作中獲益。學校和企業要想合作成功,則學校應高度重視校企合作,學校老師和企業老師應正確認識校企合作,對校企合作的框架條件不斷進行完善,保證其能夠正常運行。
職業教育學習場所合作是一個科研項目,它是由28個項目構成的,研究范圍非常廣泛,如虛擬學習、企業合作、校企合作、自主學習等。這個科研項目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實行創新方案、創新內容、創新方法,使學習場所合作不斷得以深化,不斷提高培養質量,吸引更多的企業參與到職業教育中,使校企合作變得更為現代化、完善。通過職業教育學習場所合作,校企合作變得越來越完善,為確保合作人員、合作制度的可持續發展。
通過分析、研究德國的學習場所合作,我們獲得很多啟發,受益頗多。對于德國職業學校和德國職業教育企業,盡管二者都對自身的利益有一個考量,但是它們都是先從大局進行考慮的,它們將存在的爭議擱置在一旁,吉利實現雙方之間的交流合作,制定出更多有效的合作措施。學習場所合作對教學課程的時效性非常重視,合作形式呈多樣化,政府給予很大的幫助和支持;另外,德國對實踐型研究是非常關注的,經過開展多個試點研究,學習場所合作具有了更為可靠的實證。通過將德國的學習場所合作和我國的學習場所合作進行比較后,盡管二者之間具有很多類似的問題,但是我國和德國的基本國情、歷史背景是不一樣的,因此,在實踐活動中,我們應借鑒德國在學習場所合作中成功經驗,從我國的實際情況出發,制定出適用于我國的學習場所合作研究模式。
[1]盛建軍,周曉剛.高等職業教育借鑒德國“雙元制”模式的實踐與創新[J].中國電力教育,2014,(02).
[2]蘇軒,楊小明.蠶學館在紡織絲綢教育發展中的重要作用[J].絲綢,2014,(08).
[3]李瑋煒,賀定修,蘇江.“政校行企”職教聯盟實踐探究[J].四川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4,(03).